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逻辑及其时代价值

2016-06-20 09:09盛莉莉
黑龙江史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时代价值

[摘 要]从洋务运动到五四前新文化运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层面的逐步推进过程。这一过程的演进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也体现了五四前近80年间中国近代文化变革和转型的历史逻辑,新文化运动正是这一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科学”的旗帜,在思想文化领域吹响了反封建的号角,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从而以其所独有的时代价值确立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历史逻辑;深层内容;时代价值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逻辑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开始于鸦片战争时期土地阶级的改革派代表林则徐和魏源。林则徐在抗英战争中看到中国的战船、枪炮“非外夷之敌”,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制造军舰和枪炮,抵御外国的侵略。魏源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把这种从物质上学习西方的主张付诸于实践的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向西方学习的发规模实践活动,它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建立军用、民用工业,开办新式学堂,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著作。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中国思想文化开始实现了由古代到近代的明显转变。但是,洋务运动仅限于从物质上学习西方,并没有把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推向更高的层次。不过,从洋务运动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来看,它却深刻地动摇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揭开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序幕。随着洋务运动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一些依附或者参与洋务事业的开明士大夫,逐渐了解西方资本主义近代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乃至社会制度,从而日益形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即早期的一些维新思想家,其代表人物有王韬、马建忠、郑观应等。他们一开始是以洋务思想家的姿态出现的,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客观局势的变化,他们的思想逐渐超出了洋务运动的范围,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实行某些政治、经济方面的变革。这些主张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背后不仅是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有先进的行政体制,于是有了变革政治制度的要求。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从“师夷制夷”的科技引进走向传统体制变革的开端。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学习和效仿西方的议会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并提出开议院、兴民权的主张。维新派办报纸、写文章、做演说,以各种方式积极传播西学,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从而起到了巨大的社会思想启蒙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的思想主张,大大超越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把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逻辑由物质层次推进到了制度层次。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孕育了新的觉醒,中国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寻求新的出路,着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赖以滋生的土壤。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扬三民主义的旗帜,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作为一场政治运动辛亥革命未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但在思想文化领域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标志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在制度层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使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黑暗统治时期。严酷的现实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重新思考国家的出路问题。一些深受革命洗礼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改造必须伴随文化层次的变革。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逻辑的继承和发展,它将这种历史逻辑推向了更高的层次——文化层次。

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而且辛亥革命所营造的民主共和气氛也被袁世凯摧残殆尽。袁世凯在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倒行逆施,大搞尊孔复古运动。尊奉孔子为万世师表,定孔教为国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祭祀孔庙等,伴随着这一系列的尊孔复古活动的进行,一些旧思想又沉渣泛起,封建复古逆流甚嚣尘上,思想文化领域被袁世凯搞得乌烟瘴气,出现了倒退的局面。袁世凯败亡之后,中国陷入了更加黑暗的军阀割据时期。中国的出路是什么?这个问题又一次被提到中国人的面前。

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吹响了反封建的号角。

二、新文化运动的深层内容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学习寻求真理,在实践中却接连碰壁,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因此要实现救亡就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敬告国人“与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民权并重”[2],旗帜鲜明地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吹响了反封建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民主和科学不仅是西方文明的救星,而且“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者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3]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包括了制度与思想两个方面,即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制度和民主主义思想。新文化的倡导者们高举民主旗帜,大力宣扬民主思想,对封建思想和封建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了旧伦理、旧思想的人格化代表--孔子。孔子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精神象征,新文化倡导者们认为:孔子所提倡的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建立西洋式之新国家”的目标不相适应,为了提倡民主,必须对孔学进行批判,他们从压抑人性的角度剖析了孔学的实质,揭示了孔学与君主专制主义的内在联系。李大钊指出:“盖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而自由亡。”[4]排孔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科学,指的是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陈独秀指出:“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物质妄作之风息焉。”[5]新文化的倡导者们秉承“科学与人权”并重的理念,把人的解放与科学的解放同时推向了高峰,他们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方法,以改造国民落后的思维方式和陈腐守旧的价值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起科学的权威。

新文化的倡导者胡适提倡白话文,主张进行文学革命,他肯定白话文学价值的同时极力批判文言文,他认为文言文是一套与现代化无关的传统知识,这样一套知识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要,这样一套知识制度更是造成了知识界和广大下层社会的分离和隔绝,成为了建立现代统一的民族国家的严重障碍。白话文运动使人们从文言文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了革命宣传工作的载体,把文言文变得通俗易懂,为以后在群众中做宣传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新文化运动的时代价值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中国人从传统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把对旧思想的批判和新思想的启蒙有机结合。如果说法国的启蒙运动,是把人从神的桎梏之下解放出来,那么,新文化运动则是把人从封建的桎梏之下解放出来。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说,它所提倡的民主和科学还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所以它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6]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这一些弱点。批判孔子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是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所以它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新文化的倡导者们把改造国民性放在优先的位置,却忽视了产生这种国民性的社会土壤。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和宣传,要根本改造国民性是不可能的。他们缺少批判的精神,使用资产阶级的方法看问题。

虽然五四前的新文运动具有局限性,但并不能掩盖其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把中国向西方学习推到了文化层面。

参考文献:

[1]孙成武:《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2]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1卷1号,1915年9月15日。

[3]《新青年》6卷1号,1919年1月15日。

[4]《李大钊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5页。

[5]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1卷1号,1915年9月15日。

[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作者简介:盛莉莉(1984-),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时代价值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