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新政策下高职学生管理队伍素质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6-20 15:31陆云飞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素质提升

【摘 要】分析职业教育新政策对高职学生管理队伍提出的新要求,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提出提升高职学生管理队伍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政策 高职学生管理队伍 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94-03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高职院校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广西《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除了改变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加大高职改革力度外,也需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现实的情况是,广西区内大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或者技校转变而来的,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上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较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高职院校的一线学生管理人员,包括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加强高职学生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专业化的队伍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推动高职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高职学生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体制因素使得队伍建设形成先天不足的短板。在1998年以前,高职学院主要通过高等专科学校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式开办,之后,则是以职业教育做得比较好的重点中专升格而来,并逐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稳定发展,但以往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还存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内并影响着管理队伍的建设。在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方面,学生管理队伍的“保姆式”管理模式和“照顾式”管理理念还遗留不少;学生管理队伍中的一些干部不少是在中职时期有丰富经验的老师,长期受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影响,在队伍建设的创新性方面有所不足,再加上扩招后新招聘了大量年轻教师加入学生管理队伍,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先进管理经验的积累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此外,高职教育开办以来,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有限,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长期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态势,对于学校内涵建设和管理队伍提高方面的重视明显不足,这些先天不足都形成了学生管理队伍发展的短板。

(二)高职学院对于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队伍稳定性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高职学院发展过程中,“重教学科研、轻学生管理”的现象长期存在,一些院校甚至形成了“教学科研必须创新出成绩,学生管理没出事就是成绩”、“学生管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等消极和不良理念,使得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游离在学校中心工作边缘,重视不够、关注不多、投入也相对比较少。

2.学校对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队伍的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机制不完善,相对教学队伍,学生管理队伍外出培训机会较少,培训的内容也比较有限制。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力度的不足,使得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相对弱,取得的成果少,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影响力进一步降低。

3.在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上,学生管理队伍成员接受多部门的管理,不管是学工管理部门、教务部门,还是招生就业、二级院系、后勤部门,与学生有关的任务通知多头下达,最终都由学生管理教师去落实。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学生管理教师承受了大量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他们往往在日常工作中忙于应付,这对理论水平的学习提高、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岗位工作的成就感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

4.缺乏激励竞争机制。学生管理队伍承担的行政事务繁杂,加上思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难以做好量化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及相对应的具有竞争激励功能的分配制度、职务晋升制度依然是任重道远。

以上四个因素,导致的最直观的影响是高职学生管理队伍稳定性不强,学生管理教师流动率相对于学校其他部门高,不利于思政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实效性。

(三)学生管理队伍理念更新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教育理念更新不够快。由于中职管理体制的“印记”依然存在,加上培训力度不够,学生管理队伍普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树立起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在教育工作中习惯于严格管控、统一标准教育,缺少启发性、创造性的育人新办法,教师的引导者角色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角色发挥不够,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专业化发展理念不坚定,学生管理教师发展目标不明确。高职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理念不够坚定,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和兼职班主任常态化发展的进程跟不上高职教育新形势的发展,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定位仍然不明确,组成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结构的设置不够合理。由于对自身的岗位发展目标不明确,学生管理教师茫然和焦虑的不良心态逐年增强,导致工作上存在惰性,工作中缺乏积极实践,改革创新缺乏内在动力。

3.参与专业建设和行业实践的意识淡薄。高职学生管理队伍在管理和育人工作中普遍淡化不同专业的特性,习惯于固有的教育方式和制度,而对所管理学生的专业建设的参与不够,对于所在院系的行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没有依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育人方案。学生管理教师参与行业实践的意识淡薄,相对于专业教师少有机会去到相关企业培训,对专业参与不够和对行业认识的不足违背了现代高职多样成才、与企业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

二、职业教育新政策下对高职学生管理队伍提出的新要求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引导,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快速更新,国家层面、自治区层面在2014—2015年下发了许多高职教育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和指导性文件,高职学生管理队伍要及时跟上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并加强对文件的学习,加强对新政策的研究,探究在新形势下做好高职学生思政和管理工作的新方式、新办法。

(二)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任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需要坚持德育为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管理团队需要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包括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关要求的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法治意识的培养、敬业守信和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培养,并把这些内容融入学生管理和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三)加强队伍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落实好教学保障任务。学生管理队伍应通过招聘引进人才、培训进修的方式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使之既有思政教育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也具备专业技能、实践带队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与行业发展方向高度统一,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以应对不同层次的高职学生、多样化的管理工作任务。

(四)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变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不断创新和变革,目前提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就包括了校企联合招生、校企订单班培养、现代学徒制、弹性学分制等,完全颠覆了以往全日制的“在校学习+社会实践”的方式。学生类型也从单一的高中升学变为中专、技校、高中、成人等多层次。学生管理队伍需要应对不同学制、不同类型、不同培养模式的学生管理任务,不宜再用传统的全日制高校管理模式,需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机制。

三、高职学生管理队伍素质提升对策

(一)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管理队伍的改革与建设。高职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应跟上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特色专业建设等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探索跟上新形势的管理方式。

1.项目化运作保障资金的投入。保障资金的投入,具体可以参照教学成果建设的模式,设立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建设项目和基金,成立专门团队在日常工作中探索适合多样化层次教育管理的新方式,或研究高职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项目的考核可根据工作类型的不同设定不同的量化标准,成果的形成既可以是竞赛考评的获奖(如思政宣传工作考核、学生党建考核、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竞赛),也可以是总结汇编和形成课题论文。

2.工作考核的科学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政策保障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建立适合学生管理队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使之有别于专业教师考核和一般行政岗位考核。学生管理的考核体系,需要兼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资助工作、党建团学活动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等方方面面,可以采取专人负责专项考核,统筹工作整体考察的形式。另一方面,出台保障学生管理队伍良性发展的系列政策,如专职辅导员的管理职务晋升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和其他行政人员担任兼职班主任的政策、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平等换算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队伍的建设。

3.培训体系的强化结合待遇的提高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培训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素质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应针对本校学生管理队伍人员的实际情况,精心打造适合这支队伍的培训体系,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科学性。培训的形式可以为校内日常培训、校外专题学习等;培训的内容涉及学生管理工作各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团队精神培养与管理方式研究方面、项目化运作与课题研究创新方面、信息技术运用与网络思政教育开展方面、政策理论学习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方面。待遇的提高是队伍素质提升的物质动力,这里的待遇不仅是薪资方面的待遇,也指地位上的待遇。高职院校要摒弃学生管理教师贡献不如专业教师的旧观念,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承认专职辅导员的教师地位,在绩效考核中平衡好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以及学生管理岗位教师的考核系数,在职称管理上统筹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量化条件,在学校全局工作形成教育教学互相激励和竞争的良好机制。

(二)高职学生管理队伍自身的改革及队伍人员的提高。具体如下:

1.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模式,提高工作实效。高职学生管理队伍应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模式,提高队伍的工作实效性。如在日常管理方面,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借鉴政府政务中心经验成立学生政务中心,负责集中处理服务学生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由学工处统筹学院教务、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指导学生骨干、勤工俭学学生进行具体操作,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又真正使学生管理教师从一些重复性和程序性比较强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去做好思政教育及管理工作。在外出实习学生管理和行业发展同步方面,可拓宽校企合作的方式,采取学生管理教师带队实习同时短期脱产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业生产等各项环节的顶岗管理办法,增加对行业的了解。

2.明确专业化管理队伍目标,培养专家型管理人才。高职学生管理队伍应明确专业化发展道路,在专业性、稳定性、职业性化方面要达到新形势的要求。队伍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岗位设定,建立在结构上分工明确,工作人员稳定的各级团队;队伍管理教师需要具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高校事务管理经验以及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在要求他们“多能”的基础上,还需要体现学生管理教师的“一专”,既在学生管理事务的某个领域成为专家,包括贫困生资助领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生涯规划领域等。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由学生管理部门牵头和参与的多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廉洁教育在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成效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效果,也在教学和实践工作中培养出一批专家型人才。

3.加强兼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实行专兼结合的学生管理办法。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既要有专门岗位人员,如学生管理干事、专职辅导员,也要重视兼职兼职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兼职管理人员队伍由兼职班主任、校外特聘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组成。鼓励专业教师以及其他行政岗位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既能补充专职辅导员人手不足的问题,又能使专业教师发挥学业导师的角色作用、促进学校职能部门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支持与融合。校外辅导员可聘请行业专家、技能能手、道德模范,或是法律、心理以及医学健康方面的专门人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重视团委、学生会、助理班主任等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和优良传统传承,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及管理,分担专职管理教师的管理工作任务。

4.搭建成长平台,增进队伍凝聚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应搭建起成员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如学生管理工作论坛、班主任沙龙、辅导员成长中心等,以便让学生管理教师能交流经验、切磋技能,互相帮助以及提高,增进队伍的凝聚力。同时,方便队伍成员提炼工作材料,形成不同方面工作的汇编,最终形成总结性的工作手册,如学生突发事件工作细则、有二级院系专业特色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等。

【参考文献】

[1]傅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谢云锋.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10(2)

[3]李步军,郑佳佳.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J].当代职业教育,2013(5)

[4]沈应兰,康先琼,李学国.基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资讯,2014(5)

[5]孙小红.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提升与管理机制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6)

【作者简介】陆云飞(1982— ),男,广西钦州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党总支专职副书记 ,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素质提升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全面建设素质提升工程 打造高素质党群干部队伍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提升研究
新时期舞蹈编导素质的提升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研究
试析全媒体时代政工干部的素质提升
借助社会力量,创新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