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方敏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等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本质是活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的特点与意义,活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地理课堂 活动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活动看似重视学生主体,其实不然。一节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课,学生只是教师思想的表达者、表演者,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被忽视了,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惰性和思维的僵化。一线教师应深刻懂得: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自己学,教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和“能学”。
一、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的特点
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是采用一定的活动,开展和参与地理课教学。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背书学习;需要在课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不是所有实践活动都能称得上高中地理课教学活动。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特点如下:
1.目的性。活动教学服从于高中地理课教学目标,一定教育教学内容规定和制约着活动形式、规模及时空。每一次或每一项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过程和反馈评价,都与相关联的学习内容相呼应和相匹配。
2.参与性。活动教学在一定时间里给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活动向每位学生开放,全员参与,体现教育公平;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是活动教学本质的要求。
3.实践性。活动教学即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认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地理课活动教学不完全等于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活动,尽管它可能产生一定的生产力,但衡量标准是精神方面及学生综合素质能否得到或多或少的提高。
二、活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内容依据学科教学目标划分,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据学科教学内容划分,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高中地理课活动形式分课内、课外,主要有以下多种。
1.课堂内活动教学形式。
(1)课堂讨论。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如图片、漫画、背景材料、社会热点话题、名人名言、名片名段欣赏等),并根据情境设置创造性地设计出进行探究的问题。
(2)主题辩论。按照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设定某一辩题,由学生组合成正方、反方、评价方、观众方等,开展辩论,要求恰当运用知识、科学分析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精神。
(3)角色扮演。依据一定学习内容创设一定情境,围绕某一具体问题,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开展演出活动,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观看并思考表演的内容寓意,从中得到启迪。
2.课堂外活动形式。
(1)社会调查。把学生组织起来,组成活动小组,走出课堂,开展专题调查。一般程序有:定题—选点—拟纲—分工—调研—总结—成文—考评。社会调查是中学生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增长才干的最佳途径之一。
(2)参观考察。从实际出发,配合一定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博物馆、海正药业、烈士陵园、名胜陵园、名胜古迹等参观考察。此项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不忘历史,了解自然,热爱家乡,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信息处理。要求学生每日收听收看电台电视播出的时政新闻,是高中地理课活动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报纸、上网搜索、图书馆借阅书刊等多种渠道,学会收集、筛选信息,处理利用信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
三、活动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行为的动力系统,促进学习者认知有效转化为行为,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陆游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3.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拓展课堂所学理论,在实践运用中检验理论,从而避免学生读死书和死读书的现象,做到学用一致,强化学习效果。例如:讲农业区位因素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农民,自己考虑种什么庄稼,种这些庄稼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等。
四、活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确确立教师的角色地位。活动教学中,教师将不再是“专家”、“讲师”、“教授”,而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形象地讲,教师就是“六导”,即提高思想觉悟的“导师”、教学活动的“导演”、创设情境的“导游”、发表见解的“导播”、释疑解惑的“导航”、明理教育的“导行”。
2.提高活动的含金量。“以活动促发展”是对活动教学精髓的高度概括,是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切入点。活动的开展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应依据大纲,立意新、定位准、讲实效,体现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把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各有千秋,但又是统一的,主体都是学生,基础都是学生的实践和社会生活,目的都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总之,课改是挑战,需要勇气;教学是艺术,需要大胆而不懈创新。活动教学并不排斥或否定教学其他形态,而是强调各种形态的相互补充和有机结合,它们统一于现实的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张金萍.如何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2]钱茜.论地理课堂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3]陈履伟.活动交往对话——论中学地理课学科能力的培养.
[4]张素芳.“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