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萨特思想中的人道主义构拟

2016-06-17 08:30王猛
2016年15期
关键词:超越人道主义意识形态

王猛

摘要:自称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萨特,在其存在主义理论备受责难和质疑时,宣称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本文从萨特的存在主义之责难出发,阐述其主观性视域下的意识形态批判内涵,并在希望与价值、可能性与实践性、责任的绝对性中分析其人道主义构拟。

关键词:意识形态;人道主义;超越

一、 萨特的意识形态思想

萨特的意识形态思想深深的带有主观主义的烙印,作为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代表,存在先于本质是他的基本论点,但是,笔者认为萨特做出的这个论断强调的是“先于”,即一种时空观,而并非形而上学的决定论,他通过引入人的“选择”这个中介,进而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理论。尽管对他存在主义的责难在一定情形的立场上可以成立,但是,不难看出,也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立场”,萨特的人道主义辩护才更具深意。

(一)非消极主义

一些人认为萨特的存在主义是空洞无力的、主张无所作为的绝望态度和倡导被动接受的观望心理,是一种资产阶级哲学。显然,正是这种对萨特的思想本身的主观的、表面的悲观认识,导致产生消极的意识形态。因为著作描述本身代表着一种超现实主义思想,而存在于人脑中的消极意识形态,才是产生这种态度的动因。萨特的存在主义,强调的是包含于客观环境和人的主观性中的真理和行动,描绘的是一种乐观的、可供选择的可能性,“是用行动说明人的性质的”。他以无所作为是因为没有看到行动作为人的本质之一的论点,阐述了其思想并非“意识形态的幻觉”。

(二)非主观主义

萨特认为基督教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无神论者基于一个共同点,即哲学始于主观主义。尽管他也自称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他也声称“主观主义”具有双重意味,即个人的自由和人的主观性限制。对意义的选择意味着选择某种价值,选择某种价值,就需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而这一切都存在于人对自由的选择和主观限制性的自觉行动中,也就预设了某种意识形态存在的前提条件。同时,他提出对于人的自我选择来说,也为他人的选择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示范。进而通过以人道主义的立场描述人性、人的“责任”、“限制”和“听任”,批判了纯主观的、孤立地看待人类存在问题的意识形态,从而实现责任与承担结合的伦理模式。

(三)超越物质主义

鉴于人们对于存在主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的质疑,萨特强调人仍在形成之中,人的价值也并非先天经验性的,而是要“建立一个价值模式的人的王国,有别于物质的世界”。萨特这样的思考并非狭隘的个人主观主义,而是从人道主义的视域出发,探寻人的本质及尊严,从而实现对物的尺度的价值模式意识形态的批判。从人类意识的基本倾向来看,只有从人的价值尺度出发,存在主义才具有人道主义的立场,才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不是作为一种异化理论而存在。同时,萨特也强调了人的意识具有绝对的选择权,尽管价值尺度是相对的,但是人类始终应该对于自己选择的行动所造成的结果负有责任。因此,人类对于价值模式的选择也就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具有了一致的人的属性。

二、 萨特思想的构架——“主观性林立”的世界

萨特在对存在主义的辩护中提出了人类处在一个“主观性”林立的世界里的观念,也因此,我们都可以在这个世界里决定自己是什么。强调主观并不意味对客观概念的排斥,也不意味着对客观规律的否定,“客观是因为我们到处都碰得见这些限制,而且到处都被人看出来;主观是因为有人在这些限制下生活,而如果没有人在这些限制下生活,也就是说,如果人不联系这些限制而自由地决定自己和自己的存在,这些限制就是毫不足道的”。在此,萨特完全没有以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姿态否认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是力求建构一种主观主义意识形态的构架来充分展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存在和对于生活的选择,以实现人类在主观性世界里对客观条件限制的超越。并且展现了四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主观行动的企图,即对客观条件及意识形态限制的超越、否定、扩大和适应。这也就构成了萨特对于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方法。

三、 萨特的人道主义——超越的立场

萨特认为人的本质“先于我们在经验中看见的人在历史上的出现”,即人首先是存在着的,才会有人的本质的概念的出现。可以说,在人的本质的问题上,萨特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殊途同归的,都认为人的本质有一种可能性并且在不断发展之中,而非把人当做手段或信仰,而萨特说自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则恰恰在于他的人道主义立场。萨特重点强调人性、人的选择、道德和责任,这种人道主义的视域可以说是萨特思想的一大核心。

“哲学家诊治一个问题;就像诊治一种疾病”。在萨特的思想中,自由的选择和责任的担负是绝对性的,但这种选择承担模式并不意味着一种决定论。“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而且,其含义随人把自身作为一个独立和分离的存在物加以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人通过自由的选择从而承担相应的“责任”,找到人自身,进而实现对自身处境的超越,这种积极的意识形态,被萨特描述为“人是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因为此时,萨特所强调的责任并非单一的、个人的责任,而是超越个人的责任。责任的超越作为萨特对于自身“立场”的原则,有效回应了那些质疑的责难声的同时,也作为他的人道主义逻辑的深层构拟,屹立于他的思想当中。

四、结语

萨特的人道主义构拟强调人的本质存在于不断自由的选择和责任的担负的生成的过程,处于总体性的超越范畴之中,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殊途同归的。萨特对自身的辩护,可以说是对某些歪曲与误解理论的澄清,而澄清本身显然并非目的。萨特思想的深刻内涵构拟了合理的、充满希望的人道主义,并且倡导以真实的人性、人的真挚的情感来对待人,进而强调超越的“责任”,这对于当前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 启蒙辩证法[M]. 渠敬东、曹卫东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4.

[2][法]萨特.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 周煦良、汤永宽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3][南]马尔科维奇、彼得洛维奇. 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历史和理论[M]. 郑一明、曲跃厚译. 重庆出版社, 1996.

[4][美]埃里希·弗罗姆. 逃避自由[M]. 刘林海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1.

[5][英]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M]. 陈嘉映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超越人道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跟踪导练(一)5
跨界与超越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