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培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职业卫生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窦培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摘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在全国范围率先开设了以“职业卫生”为培养方向的安全工程专业,结合多年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构建了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职业卫生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开展基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平台的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工科背景的职业卫生本科人才。
【关键词】安全工程;职业卫生;核心能力;课程体系
⋆项目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改课题(重点项目JG1502)
目前“职业卫生”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本科阶段仍是空白,与之相近的是各医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下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专业[1-3],但在医学背景下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偏向于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职业病的致病机理、流行病学调查、职业病诊断与治疗等“事后”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事前”预防控制能力(检测评价及工程预防控制能力)的培养涉及甚少,利用工程控制手段解决一线企业职业卫生问题是其弱项,显然,这不符合 “预防关口前移”的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理念,同时与企业对职业卫生人才的实际需求有所偏差[4-5]。截止到2009年本科阶段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10所之多,其中设置“职业卫生”相近专业的也是寥寥无几,仅仅是将职业卫生相关课程列入培养方案中,由于各院校专业侧重点不同,对职业卫生相关课程的开设相差巨大,但大部分仍以安全类课程为主干,内容上无法做到有机衔接形成整体[6-8]。职业卫生知识涉及到工学、医学及管理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内容较繁杂,仅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几门职业卫生课程对培养合格的职业卫生人才是远远不够的。
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为例,探讨职业卫生课程体系设置,2010年职业卫生做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下设方向开始招收本科生,迄今为止已有两届毕业生,是我国较早招收职业卫生方向本科生的院校。结合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以及学院自身情况对职业卫生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讨。
职业卫生是一门科学和管理技能,致力于预测、辨识、评价、预防和控制引发劳动场所疾病、健康问题或不适的环境因素及危害因素。为了了解社会对职业卫生人才核心能力的需求,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面向职业卫生相关工作从业人员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22份,政府管理机构5份,科研机构8份,毕业生85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91.7%)访谈6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3人,毕业生3人)。调查问卷列出了本科层次职业卫生人才具备的核心能力29项,分为6类即:辨识(recognition)、评价(evaluation)、控制(control)、沟通(communication)、行为(behavior)和管理(management)。其中得票数超过75%的必备能力有11项,如下图: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辨识(R2),工作场所中某些特定危害物质辨识(R5),熟悉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生物学特性(R6),采集、管理、分析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数据(E2),职业暴露、剂量反应关系及风险特征评估(E6),设计职业暴露评估方案(E8),熟悉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采样方法(E9),推荐、评估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方案(C6),结合实际选择最佳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方案(C7),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企业管理者、工人)(CM1),熟知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B3)[9-10],其中R2和E9得票数最高分别为93.6%和90.2%。在访谈环节中,有95%的受访者认为沟通能力很重要,尤其是写作能力,这种口头及书面的沟通能力会始终贯穿有毒有害物质辨识、评估和控制环节,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职业卫生工作者在获取信息,推荐工程解决方案、纠正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描述职业暴露的危害,对非专业人员解释一些科学或技术数据等方面就会受到阻碍,最终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图 职业卫生人才核心能力调查图
3.1构建职业卫生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及模式
职业卫生课程与安全工程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在本科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上遵循“安全工程为基础,职业卫生为特色”的原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基层安全及职业卫生管理典型岗位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基于职业卫生人才核心能力的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工程控制手段的职业卫生本科层次人才[11-13]。
3.2职业卫生人才培养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打破原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合对职业卫生人才核心能力调查结果,构建基于辨识、评估、控制、沟通、行为五大职业核心能力的安全工程背景下职业卫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见下表。
表 职业卫生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3.3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课程的功能是加强培养专业技能、迁移能力、创造能力和一般通用能力培养,这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除了上述的理论学习课外,还开设了专业实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校内外实践环节,以及各种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论文)。
(1)基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平台的项目教学。
完善安全工程、职业卫生两大实验课程群的建设,在原有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基础上,建立职业卫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实验室(拟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乙级资质),占地面积200m2,购置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可以进行工作场所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与振动、电磁辐射等职业危害检测。
学院开展基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平台的项目教学,其流程为:结合实际情况挑选适合学生参与的职业卫生评价项目;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将项目模块化;学生分组,对应于不同的项目模块,制定项目开展方案;项目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各司其职项目方案执行;评价报告编制(全体学生参与,资料共享)。通过开展职业卫生技术社会服务项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同时能够深入企业了解不同岗位所接触的职业病有害因素,熟悉一线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流程,这种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够将课堂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其真正掌握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的技能,从而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可以尽快独立承担相关工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预评价、现状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涉及多门课程内容,是所学专业内容的一个系统的运用,开展时间不易过早,且项目完成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选在大三结束后的暑假进行。另一方面为教师带来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机会。将人才培养、科研及提供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可以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可以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水平与质量,三者相辅相成,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社会效益。
(2)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实习基地的质量及利用情况对于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用人单位对口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系充分利用首都资源优势与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技术中心、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宇阳泽丽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涿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建立了实习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完善校企双赢互利机制,充分调动实习基地积极性,为学生认识实践、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创造丰富的实践环境。
2010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在全国范围率先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开设了“职业卫生”专业方向,旨在弥补我国职业卫生人才培养知识技能结构存在的不足,将医学、工程和管理知识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和采用工程及管理手段消除或控制职业危害的技能。由于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课程体系建设是在摸索中前进,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课程体系的优化是下一步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中美工业卫生与职业卫生问题之不同一访美国工业卫生协会驻中国代表殷德纳先生[J].安全,2010,31(1):1-4
[2]Youxin Liang, Quanyong Xiang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s in PR China[J].Toxicology,2004,(198):45-54
[3]姜亢.我国工业卫生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全,2013,34(1):5-9
[4]陈君石.中国预防医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10):871-879
[5]崔田田,陈沅江,刘征.我国安全类人才培养中的职业卫生教育探讨[J].安全,2010,31(12):1-7
[6]杨克敌,杨世秀,欧阳宁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24-29
[7]徐精彩,马砺,邓军.安全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23(4):565-569
[8]杨春丽,刘琦,王冰.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索——以中原工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12-118
[9]George L,Karie A,A Global Survey of Occupational Health Competencies and Curriculum[J].Education and Practice,2005,(11):185-198
[10]Ali Naci YILDIZ,Nazmi BILIR.Evalu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Teaching Sessions for Final Year Medical Students[J].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2012,(32):123-129
[11]刘美英,刘爱群,廖可兵.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知识结构优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4(2):82-89
[12]曲方,袁昌明,郑颖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9):82-89
[13]赵韶韵.基于核心能力建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