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黄金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面对教育体制的弊端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其思想道德教育任务迫在眉睫。如何让受教育者感受不到对其教育的强烈目的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良好的品格,引导其健康发展,就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素质拓展 隐性教育方法 思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7-01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游戏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在本文中,谈到如何运用素质拓展方法在中学思品课堂开展教学活动。
隐性教育方法有很多,比如教师的身教示范、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实践活动、课堂游戏活动等等。素质拓展游戏方法作为隐性教育方法具有潜隐性,就是将教育目的巧妙的隐藏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含而不露,引导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教育者所创设的情境中,从而受到熏陶,达到教育目的。具有暗示性,受教育者在潜意识里接受的教育理念将在这种行为发生时对其行为进行暗示,以规范其行为。具有互动性,隐性教育方法不同于显性教育方法,显性教育方法多理论灌输,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理论,学生被动接受;而隐性教育方法,则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参与。以下,是以素质拓展游戏为例,阐述隐性教育方法对青少年产生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减轻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学习,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压力过大、焦虑、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思想品德课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堂上采用游戏的教育方法,会适当的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缓解学生焦虑的情绪,游戏过后,以轻松的心态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有利于激发参与的热情,消除逆反心理。青少年对于未知事物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如果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上把千篇一律的说教性课程中间穿插户外游戏的方式,会调动起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教育效果也会比教师单方面讲解道理会好得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不到教育强烈的目的性,学生更易接受,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第三,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处理人际关系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在青春期发生了显著改变的同时,人际关系也会发生显著改变,这时处在懵懂时期的青少年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会显得茫然无措。“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退缩性人格、交往失调、偏执、过度防卫等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观原因,缺乏社会人际信任、交往技能缺失、沟通障碍、个人主义、社会邻里不和谐等是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的重要客观原因。”我认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愉快的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别人产生信任感,能更阳光开朗,积极向上,更好的进行学习。我将根据一种素质拓展的游戏进行简单说明。步骤如下:
(一)让同学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根据心理学,同学都会选择和自己关系好的、信任的同学在自己身边)
(二)教师规定一个中心同学,为数字1,一进行分组,1、3、5……一组,2、4、6……一组。(同组的同学就有可能是平时存在矛盾的同学)
(三)游戏环节。每组同学发相同张数的报纸,能让每组同学站在上面,两组同学站好。每次选出一名同学,跑到对面放置红旗的地方,先返回者,此队获得答题权。如果答对,可以撕掉对方队的一张报纸的一半,如果答错,撕掉本队报纸的一半。培训者即教师提问设置好的相关问题(根据教材、或者教材拓展的内容、以拓展学生眼界的知识为最佳。)
最后,报纸上站不下所有人的一组失败。
此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无论关系是否融洽,在一个团队里,就要为自己的团队努力,原来有矛盾的同学可能在游戏中会发现对方的闪光点,从而改变之前的关系。培养竞争合作意识,游戏的成功要大家合作默契,确定自己队抢到答题权,并且回答正确,这需要团队每一个人的积极思考,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游戏,并且,班级同学之间的分组竞争,有利于激发同学的上进心,在不断的比拼中取得进步。让同学在心理认识到,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有合作的竞争才会走得更长远。
第四,同化认知。运用隐性教育方法,就是想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念,把教育者想要传达的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外化为自己的良好的行为。
游戏步骤设置:
时间:30分钟
成员设置:不分组,全员参加
材料及场地:25米长的绳子1条,20米长的绳子2条,水桶1只,短竹2条,砖头1个及空地。
操作程序:
首先,培训师让学员们把25米的绳拉成一个圈,并把水桶装9成满的水放在圆圈的中间,用砖头把水桶垫起来。
其次,培训师开始给学员们讲下面一段故事:“在伊拉克的一个山村中有一枚没有爆炸的核弹头,给该地区造成了威胁。你们作为美国的特工人员将去该地区取得核弹头,并进行引爆。圆圈内为辐射区,所有人员都不得进入圈中,2条20米长的绳子及2条竹子为防辐射物品,帮助可以进入辐射区,但不能碰到地上。”
最后,全团成员必须在30分钟内把水桶提出,水不能洒出来。
此游戏的设置,是为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班级的一份子,要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将这种认知,同化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慢慢外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教师通过游戏所创造的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塑造,比学生道德守则中的“有责任心”这种条文规章更有力。
素质拓展游戏法作为一种隐性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建构青少年的心理,同化认知,规范行为,由于其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更容易在青少年中展开,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海,李云.《青少年学习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8.29.
[2]李桃.《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10.6.
作者简介:
车宛潞(1993~),女,籍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学历:研究生在读,民族:汉,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