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晶晶 朱庆亚
摘要: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的新型环保生态型养殖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推广。本文就目前发酵床生态养猪存在的问题及日常管理要点作一综述,旨在为生物发酵床在猪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生物发酵床;存在问题;管理方法
近年来我国从日本、韩国等国引进了一项新型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又称自然养猪法。他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将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有机结合在猪圈舍内构成生物小环境,用这种生物小环境来造就一种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环境无污染、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猪肉品质和增强抗病力等优点,并可通过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和微生物处理技术,实现养猪低排放、无臭气、缓解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全新的环保养猪方式。发酵床养猪作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新型养猪生产模式。未来可能成为生猪生产的主流模式,但目前该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发酵床生态养猪目前存在的问题
1.菌种分解效率不高
发酵床养殖技术主要靠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猪的粪便,但目前所使用的菌种分解效率不是很高。使得单位面积饲养的猪数有限,另外由于猪舍是半开放式的,受外界的环境变化的影响,如何使菌种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都能发挥较高的效率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分离培养出高效、经济、适用范围广的菌种是以后的研究热点。
2.猪只越夏问题
新兴生态养猪可以使垫床中层温度升高到45℃~55%,垫床表层温度达到25℃~30℃,冬季不加温圈舍温度也能达到15℃~20℃,使猪只有良好的体感温度,能够安全越冬。而夏天,虽然良好的通风扫堂风、上升气流减轻猪只体感温度。然而高温促使垫料发酵加快,温度升高,正常情况下,室内温度比室外高1.5%~3℃。显然湿热垫料不利于猪只越夏。试验表明,给猪舍四周建设1.1~1.3m宽的水泥地面。猪只夏天更愿意在水泥地面上休息。
3.疫病风险控制问题
此技术从诞生之日起,从业者就质疑其对疫病风险的防控能力。如某批猪只发生疫病,或者出现大范围的疫病流行该如何应对。虽然原理上认为通过发酵可以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猪只本身健康程度较高,但目前尚缺乏权威数据。何况该法推广目标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适度规模猪场户。其本身素质整体不高,操作难以保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故疫病风险有待进一步评估。
4.垫料的使用问题
有的地区垫料资源丰富,有的地区垫料资源比较缺乏。各地有必要对当地资源进行试验。寻找价格低廉的垫料替代物。据试验,不同垫料效果不同,锯末优于“花生壳锯末”。另外,有必要对不同深度的垫料饲养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各地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深度的不同类型的垫料。
二、发酵床养殖管理的要点
1.温度控制
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温度。地面温度必须控制在60%,一个月喷一次发酵床菌种之一即可。发酵床菌种是专门针对发酵床培养的活性剂,按1:300的比例渗水,喷洒在地面上,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加快对粪、尿的降解、消化速度。
2.及时补充垫料
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适当补充缺少部分,并同时补充发酵床菌种之一。在特别湿的地方加入适量新的锯末屑、稻谷壳粉,锯末屑、稻谷壳粉各50%。用叉子或便携式耕机把比较结实的翻松,把表面凹凸不平之处弄平,猪全部出栏后,最好放置干燥2~3日,重新堆积发酵后即可再次进猪饲养。
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平方米。
3.发酵床的日常维护
猪只在发酵床上饲养一段时间以后,垫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板结,垫料内部空气无法流通,影响发酵,甚至会造成发酵停滞,这就需要使用小型挖掘机来深翻垫料通气。保证发酵床垫料中菌群的生物活性。
4.饲养管理
发酵床养猪饲养管理,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没什么大的区别。与传统养猪一样,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发生。进入发酵舍前必须做好驱虫工作。进入发酵舍的猪大小必须较为均衡、健康。注意通风管理,带走发酵舍中的水分,天气闷热时,开启风机强制通风,以达到防暑降温目的。平时发现猪大便堆积得比较多时,把它向空地撒一撒,便于充分分解。另外,地面不能太干燥,就是既保持很松散,但是又不能有扬灰,不能有灰尘扬起来,否则猪容易得呼吸道病。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
综上所述:
发酵床养殖可以节约养殖成本、减轻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并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已经逐渐得到普遍的认可及应用。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有非常重要的优点,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广大养猪业者不断实践。总结适合不同地区的科学的生态养猪饲养配套技术。为中国适度规模养猪业开辟崭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