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事业单位有效的员工沟通

2016-06-15 11:15朱小艳
经营者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

朱小艳

摘 要 “沟通”是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有效沟通是一种工作能力;对组织而言,它代表着这个组织的精神,是组织的生命线。许多管理得好的企业,都十分重视沟通的作用,因为沟通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效益。例如,IBM公司通过Round Table、Speak Up、“门户开放”政策、“沟通十戒”制度等一系列手段,建立了众多“蓝色沟通渠道”,保障了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

关键词 基层事业单位 员工沟通 有效

事业单位是我国整个组织机构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在此过程中做好有效的员工沟通将直接影响到改革的进程,可谓至关重要。对事业单位而言,“沟通”的实质就是我党一直强调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事业发展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不都是走“群众路线”的“沟通高手”,从2013年开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走“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管理者自身观念的因素,目前一些基层的事业单位在执行“群众路线”或者说在沟通管理上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其部门的职能发挥,也影响了其部门的形象建设,甚至阻碍了机构改革的步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效沟通意识不强。事业单位是政府领导下的部门,或多或少行使着政府职能。因此,部分管理者认为只有他人来求我,我又何必主动与他人沟通。“面南而坐,以我为中心”的衙门作风还在影响着这些部门领导,长官意志、搞“一言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管理者不主动也不积极地与被管理者沟通,被管理者不想也不愿意与管理者沟通,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在有些部门,即使推行了沟通,但也存在着保守型沟通的弊端,管理者往往以领导者自居,很少以平等对话、坦诚相见的方式进行沟通,被管理者则以应付差事、敷衍了事的态度,不愿敞开心扉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害怕言多必失,似乎要用“不沟通”的方式保护自己。

第二,沟通内容范围狭窄。基层的很多事业单位每年都会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然后与本单位内设部门签订目标分解责任状,各级管理者更多地关心其部门目标管理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对一些事关事业发展、凝心聚力的大事谈之甚少或只字不提。例如,一项决策是否具有科学性、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合法性、事业发展是否具有前瞻性、部门形象是否具有代表性等一些重大问题缺乏纵向和横向的有效沟通。而对其他一些问题,如职工的满意度、职工职业前途等通常都不是管理者关心的沟通内容。

第三,缺乏对有效反馈的研究。在基层事业单位内部,上下级的关系潜藏着影响力、决策权的不平衡,往往造成只有单向的下行反馈,而缺少双向反馈,或由于竞争、低信任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反馈障碍。基层事业单位与企业、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反馈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扭曲、失真现象。例如,某基层事业单位要推选一名当年度的优秀党员,单位集中全体党员后发放测评推荐表,让大家现场“打‘√”,结果得票最多的是单位书记,得票数列第二的是一名全年病休在家的领导,最后单位把这个优秀名额给了得票数列第三的职工。推优工作看似很规范、很民主、很顺利地完成了,然而,面对为何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测评反馈结果,管理者却没有再作深层次的认真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中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沟通管理,特别是在事业单位改革时期,要通过有效沟通凝聚人心,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管理氛围。

首先,要把握好两条原则:一是尽早沟通原则。尽早沟通是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前提。沟通要有前瞻性,定期或不定期沟通,不仅容易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许多潜在的问题也能暴露出来。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小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没被发现,沟通得越晚,暴露得越迟,带来的损失越大。二是主动沟通原则。主动沟通说到底是对沟通的一种态度。主动沟通不仅能建立紧密的联系,更能表明你的重视和诚意,会使沟通的另一方服你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在基层事业单位建设中,领导干部和职工都应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沟通,有效改善干群关系,加深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感情,提高工作绩效,提高职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加快组织目标的实现。

其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改善:一是建立、完善沟通管理制度。针对基层事业单位工作特点,制定一套沟通管理制度,如思想汇报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谈话制度、职工投诉建议制度、职工满意度调查等,使沟通管理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在进行沟通之前,信息发送者必须对其想要传递的信息有详尽的准备,做好沟通计划,统筹安排。二是保证双向沟通。基层事业单位应根据组织结构形式及个体特点选择适宜的沟通通道、场所、方式,积极开展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互联网时代为实现沟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很多事业单位在传统沟通方式如座谈会、交流会、意见箱等基础上,纷纷开通QQ、电子邮箱、官方微博、微信、服务投诉热线等公众交流平台,利用网络给职工及社会各界提供大量的访问入口,人们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层级等限制随时随地实施沟通。在运用电子、网络科技平台的同时,另一种传统的沟通形式要加以重视,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非正式的临时举办的娱乐活动不仅可以陶冶职工情操,而且可以为非计划性的上行沟通提供绝好的机会。这些自发的信息交流比绝大多数正式沟通都能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如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举办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上行沟通虽不是其主要目的,但却是它们产生的宝贵的“副产品”。三是重视面对面沟通。在事业单位改革时期,对职工来说意味着外部环境的动荡和不确定,内心充满了畏惧和担忧。自身的工作会受到威胁吗?需要学习新技能吗?熟悉的工作群体需要解散吗?经济收入、养老待遇会变低吗?等等。而这些信息通常都是非常规的而且是模棱两可的。管理者坦诚、开放、面对面地沟通可以最大程度地传递信息,让职工从上级而不是从小道消息那里了解到改革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减少模棱两可的信息,让面对面交流在传递言语意义的同时传递细腻的情感,让职工觉得领导者能理解自己的需要,同他们同呼吸共患难,满足员工在情感上的需求。四是把沟通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沟通应该是不间断的,尤其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时间。当职工需要信息却得不到它们时,则会通过非正式渠道寻求它们,即使这些渠道提供的都是一些缺乏根据的小道消息。如果管理者致力于保持信息沟通的持续性,职工会更体谅偶然出现的失误或缺欠。

沟通是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基层事业单位作为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只有不断探索有效沟通的管理方法,随时随地创造平等对话的机会,营造知识共享、信息共享的环境,建立让人们充分表达思想与智慧的文化氛围,才能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共鸣、和谐、联合。大力提高履职有效性是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为江阴市标准化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期(美).组织行为学[M].

猜你喜欢
基层事业单位
提高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措施及思路
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基层事业单位政工队伍素质之我见
针对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
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多视角分析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策略探讨
浅析基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