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中
新的教育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定教”的理念,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崇并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以学定教,解决学生的学习疑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教学,不能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机械地按照固定的方式来学习的话,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安排不能是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的,因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教学的依据,真正地做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将要学习的教学目标公布出来,先让学生主动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要先记录下来,可以采取符号标记法的形式来有效预习,对于易懂易理解的内容先用简单的直线勾画出来,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打上问号或者标注上特殊的符号,这样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学生就可以重点地听这部分内容,专注解决学习上的疑点和难点,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来进行自主学习,将重点问题归纳总结出来,实现高效率的预习,并且将预习结果和教师教学相结合,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在预习“勾股定理”时,有些学生可能对于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很清楚,认为这一定理对于任何三角形都是适用的,但是当实际验证的时候却出现了错误,将概念的应用范围弄混了.还有,就是对概念含义的理解不透彻,应该是两条边的平方之和,但是却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按照两条边和的平方来计算,造成结果的错误,这些都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预习和自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师指导,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要构成,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关键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要想贯彻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进行教学安排,学生需要将学习收获进行分享,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呈现出来,这样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才更有针对性,根据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错题、例题的精讲,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越是这类重要的、易出错的题目越应该让学生加深记忆,让学生充分理解.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采取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解决,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步骤,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依赖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自主动脑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先采取“放手”的政策,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学会合作探究学习.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内的学生展开探究讨论,想办法解决这些数学难题,每个成员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教师要随时观察各个小组的情况,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就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时,首先学到的就是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2+bx+c(a≠0),对于这一陌生的表达式,学生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探索一下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图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可以带入具体的数字,然后按照描点法的形式来画出函数图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指导.
三、集中训练,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试成绩并不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要想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采取集中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将学习的成果反馈给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照顾到每个阶层的学生,可以分层次地开展教学,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当完成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训练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开放性的题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从基础层面理解和解决,能力稍强的学生就可以尝试着从深远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教学的主体本身就是学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