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照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强调对初中学生逻辑能力和理性思维的培养,对初中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因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课堂沦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展现自我的机会,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久而久之,诱发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对“诱、导、悟”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诱——引情激趣,开拓探究
首先,教师应认真把握教材内容,找出教学难点与重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精准、快速地传授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情,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更具适用性的教学环节;最后,教师应寻求一种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活实际问题为素材,利用学生熟知的具体案例作引子,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数学课堂活动.
例如,在讲“不等式”时,这部分内容难度系数较大,笔者利用“天平”来展开教学.为了使天平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在天平两端增、减砝码,笔者从学生身边熟识的“事物”入手,瞬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地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笔者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其实,不等式的各项特征与天平的平衡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求全班学生主动思考,领悟不等式的基本特征.有学生认为,当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或加上同一个整式时,不等号方向无变化.还有学生认为,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整式(整式大于0)时,不等号方向同样没有变化,反之,若等式小于0,则不等号方向发生变化.笔者借用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实物进行类比,让抽象的“不等式的性质”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相联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样能够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为难度系数更高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转变一视同仁的教学模式,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实现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主动提供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新知.
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与△ABC完全相等的三角形,让学生以“三角形几条边与几个角的大小关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三角形有三边且有三角”这一知识点展开探讨,得到诸多前提条件;然后,笔者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结果比较准确,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虽有些偏差或困惑,但学习方向并未偏离;最后,笔者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题答疑,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在整个过程中,笔者常问“为什么?”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或不足,培养学生敢于揭示矛盾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汲取数学知识.
三、悟——课堂反思,拓展教学
经过探究后,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应讲述自己独到的看法,并点评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共同分享中发起深思,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便于查漏补缺,进而不断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寻求更具适用性的教学模式,实现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例如,在讲“特殊平行四边形”时,笔者以“将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逐条连起来后,得出另一个四边形EFGH,试想一下该四边形属于哪类四边形?”这一问题为落脚点组织课堂交流活动,鼓励全班学生相互补充、互相启示,以深化理解为终极目标,在快速搭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数学知识的全方位拓展,从而达成师生共识.此时,笔者并未止步于仅得出答案,而是提出“若使四边形EFGH为菱形,则对四边形ABCD有哪些要求?”这一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开动脑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喜获真知.
教师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强化交流,进而总结出探究结果,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教学效率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衡量标准,而强化对“诱、导、悟”教学法的研究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理应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搭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教材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