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2016-06-13 07:50:30陶雪萍邱红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江门529020
高教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陶雪萍 邱红(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江门529020)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陶雪萍邱红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江门529020)

摘要:为了解经管类非统计学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需求,找到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的途径,文章对经管类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实地调研。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兴趣、焦虑程度,以及学习基础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均对统计学教学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多元考核方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增加学习投入、减少焦虑等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态度;学习感受;课程建议;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邱红(1970-),女,教授。

Abstract:The paper investigates student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who do not major in statistic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study attitude and needs toward the statistics and finds out the way of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statistics teaching.The study finds that students'learning involvement,learning interest,anxiety,and the basis of learning and teachers'teaching method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effect of statistics teaching. Therefore,it can improv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statistics,increase learning involvement,reduce anxie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statistics through case analysis,multipl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methods.

Keywords:learning attitude;learning experience;curriculum;teaching effect;influencing factors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有研究表明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会存在某种程度的焦虑,且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投入、学习兴趣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解非经管类非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对统计学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需求,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文章拟对经管类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文章结合统计学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及相关学习基础、教师教学方法等问题,探究高校经管类非统计学专业对统计学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为提高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提供依据,让学生学到真正能指导实践的统计学知识。

一、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广东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已完成统计学课程的大二至大四级66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通过走访学生宿舍、网上问卷调查以及统一组织班级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共发出668份问卷,剔除没有完成统计学课程的学生所填的调查问卷以及填写不完全的无效问卷,共回收582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内容

文章主要研究非统计专业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以了解影响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重视程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提供参考。问卷主要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及特征,主要包括年级、性别、专业等内容;(2)对统计学学习态度的调查,主要包括统计学学习投入[1]、学习兴趣[2]、焦虑情况[3];(3)调查对象统计学教学效果的调查,主要包括对各项统计学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上课堂理解程度;(4)对统计学的课程教学满意程度及建议[4,5]。(5)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及与统计学相关的课程的水平。

问卷各条目采用问答方式,答案选项设置最少2个等级,最多6个等级,等级由消极到积极递进赋予1~6分。由于各条目的最高分值不等,需对各条目所得分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本次582名调查对象均为经济管理学院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覆盖会计、电子商务、经融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多个专业,男女比为1:2.44,调查对象以大二和大三级学生为主。

(二)学习态度

总体而言,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学习统计学的态度较好,近50%的学生没有逃过统计学课程,过半数的学生都会关心统计学考试的通过率以及统计学课程的难易程度,向自己的学长询问经验;74%的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有着中等及以上的期望,对于课后作业也能认真独立完成或者参考同学的作业来完成,如表1所示;对于不懂的知识除了3%左右的学生表示不管之外,97%的学生都能通过问老师或查资料等方式了解不明白的知识点。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统计学都较为积极。

但对于期末考,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临时抱佛脚”的方式。43%的学生选择了“平时多做兼职,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能力,到期末再用功学习”,31%的学生喜欢“平时玩,期末再用功学习”,即有74%的学生都习惯到期末再用功。这间接体现了统计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表1 学习态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0%的学生在统计学考试前后都会感到紧张,这表明学生对学习统计学有着一定的压力和恐惧。73%的学生会关心统计学的考试通过率,且60%的学生还会向学长询问统计学的难易程度,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统计学的学习都比较担忧,焦虑度较高。

对于统计学对专业学习的有用性,52%的学生抱有不确定的看法,表示不清楚统计学的学习是否对自己本专业有帮助,只有27%的学生认为基本有用。这表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对统计学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充分,也侧面反映了现今统计学的教学与各类专业的贴合程度较低,以至于大部分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统计学对本专业的有用性。

(三)教学效果

非统计专业学生对统计学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看,30%-40%的学生对于统计调查、统计描述、回归分析等都处于“知道但不会用”的状态,30%的学生处于“会用但不懂原理”的阶段,只有20%的学生在学完统计学课程后能够达到“会用且了解原理”的地步,而能够熟悉并能运用软件的只有2%-3%,如图1所示。这表明统计学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大部分学生在完成统计学的课程学习后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并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记牢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图1 统计学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对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仅9%的学生表示跟得上老师的思路,51%的学生表示勉强跟得上,一般通过课后自学来消化所学内容,而40%的学生则表示跟不上课程进度。究其原因,“没预习”“没复习”“不感兴趣”和“不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这四个方面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分别有55.67%、41.07%、39.86%和33.16%的同学表示这四方面对他们学习统计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没有课前预习以及没有课后复习是造成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课程信息量大、数学基础差、没有学习概率论、老师讲课语速快等因素也对学生吸收统计学课程内容有所影响,分别占了31.79%、24.23%、19.59%和14.78%的比例。

三、统计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为探索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的途径,文章分析学习态度、学习基础以及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兴趣、焦虑程度,以及学习基础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均对教学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其中,焦虑程度的标准回归系数值为负数(-0.77),说明焦虑程度对于学习效果为负相关的关系,学生对于学习统计学感到越焦虑,学习效果就越差。在学习投入、兴趣、基础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其对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学习投入越多,兴趣越高,基础越强,教学方法越好,则教学效果就越佳。

表2 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文章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年级、性别、专业对统计学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学习态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态度较好,对当前的教学课程设计和考核方式都较为满意,但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满意度相对较低;学生对于学习统计学普遍感到焦虑,希望能以PPT教学、案例分析和例题讲解的教学模式开展统计学的课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兴趣、焦虑程度,以及学习基础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均对统计学教学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其中,焦虑程度对于教学效果为负相关。基于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和数据分析所反映的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文章对经管类非统计专业学习统计学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循环渐进,结合专业,穿插教学。在教授统计方法后,穿插与所教学的专业有关的相关案例和实践课程,这能让学生们意识到统计学学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快速学到实用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并对其产生学习兴趣,这时候再穿插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到的内容,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本专业的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以PPT教学、案例分析及讲解例题的教学模式为主导,进行课堂交流,并加强软件教学和增加案例分析与讲解,以达到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把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是统计学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课程教学应以实践为主导。结合所教授的专业,通过案例分析,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分析探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采用多元考核方式。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期末考”“课后作业”“上机练习”“问卷设计”“课堂讨论”和“考勤”这六项,除了“期末考”这一项的分值占总分的50%之外,其余五项均占总分的10%。

第四,开设概率论基础课程学习。虽然高数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和统计学课程均为各高校在经济管理学院所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但许多学校都没有把概率论基础教学列入基础课程内。统计学的深层次及更有价值的知识内容需要运用到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对概率论的掌握有一定的要求,本次研究调查中有20%的学生认为其跟不上老师的课程进度是由于没有学习相关概率论的知识。

第五,主动学习,打好基础,连续性学习。统计学是一门偏数理化的学科,而经管专业的学生大多为文科生,且女生比例较大,对于统计学的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更需要打好高数等基础知识,主动查找概率论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陵,李婵娟,夏结来,等.医学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态度、教学感受和应用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 (3):396-400.

[2]贺素香.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若干方法[J].大学教育,2013,5:58-59.

[3]龙飞.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统计学学习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9):255-256.

[4]修良昌,梁顺爱,徐秀娟,等.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思考[J].中国卫生统计,2014(5):915-916.

[5]赵学达,张丽梅.以问题驱动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1:114-11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027-03

*基金项目:五邑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zk02)

作者简介:陶雪萍(1980-),女,讲师。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调研
大学(2016年4期)2016-04-09 06:39:12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