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法浅探

2016-06-13 23:49刘颖�オ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教学内容文本

刘颖�オオ�

[摘要]主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跟踪学生思维研究过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文章根据作者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主题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历史主题教学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112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教师忽略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死板、单一、机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因此笔者建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主题教学。 下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鸦片战争》一课为例探讨初中历史主题教学。

一、创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以单元教学内容为载体,围绕本节课的文本内涵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明确的学习“主题”,然后利用“问题”的方式来导出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在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来选择主题。主题的选择要依据单元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的主题要具有意义性和高度的概括性,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新内容的内化及长期记忆。比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与学生的实际,利用问题的方式层层深入,导出主题:可以以当今社会对毒品的打击为引子,然后自然过渡到鸦片战争。进而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维护,问学生是否想知道这场攸关民族利益的战争,并为他们创造一个问题情境,确立本节课教学的相关主题:鸦片走私与鸦片战争,使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因而激起爱国民众反抗。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并让学生思考“落后是不是就要挨打”,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布置任务,教师指导,分组讨论

在为学生创建学习主题之后,教师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主题讨论,深入文本内容的学习。主题教学不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的组织形式,以为学生创造高效的学习课堂为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式,征求学生的意愿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围绕“鸦片战争与中华民族的屈辱与反抗”这一主题开展合作探究。教师可把这一主题进行细分,就本节课的主题而言,可以将其分为鸦片战争的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经过、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三个小主题。然后把这些主题形成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加以讨论:英国为什么要走私鸦片?中国在此过程中受到哪些屈辱?又进行了怎样的反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指导学生有效运用文中的插图、资料,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三、总结、评价主题教学,拓展知识内容

首先,师生共同对学习主题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表完看法后,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其次,进行知识拓展。主题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与主题相关的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也可以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比如在《鸦片战争》一课教学的总结、评价阶段,教师可以以之前的分组为准,让学生自由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大家分享。接着,教师就学生针对主题进行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比如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另外,《鸦片战争》这节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等领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涉及这些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知识的同时也拓展知识范围。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就文本内容加以拓展:比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历史教训等。

总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课堂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将主题教学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教学内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THE DRUG WAR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