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四步”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6-06-13 07:16卢春建�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历史

卢春建�オ�

[摘要]当今开展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校及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它们有各自的个性,但其共性是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学模式过多地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三导四步”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实际,依据学科特点,有机整合先进教学模式的优点,并将其有效地融合进我们的课堂中,尤其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分解为指导、诱导、引导三个方面,课堂学习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巩固、点拨提升。“三导”和“四步”是有机地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四步”的先后顺序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是浑然一体的。文章以历史学科《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为例,系统介绍该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关键词]教学模式“三导四步”有效课堂主导作用罗斯福新政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01

当今开展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校及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这些研究以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以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比如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洋思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有些地方甚至创造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奇迹。它们有各自的个性,但其共性是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这些模式很快被推广到许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其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和表现是多方面的,但都是过多强调、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从表面上看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从实际效果看不能称为有效课堂。怎样才能打造有效课堂?必须深刻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立足于本校学生实际,依据学科特点,有机整合先进教学模式的优点,并将其有效地融合进我们的课堂,尤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就介绍一下我校历史学科“三导四步”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供专家、同仁指正。

一、关于“三导四步”教学模式的介绍

1.“三导四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质疑的需求和可能。而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之目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促进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怎样实现教学的价值?必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要找到那些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却能在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提升了学生的学科能力,那就意味着教学促进了学生发展。

基于以上理论,我们研究的“三导四步”教学模式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纠正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片面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倾向,重塑教师主导地位,回归教学本原,打造有效课堂,真正践行新课程理念。

2.“三导四步”教学模式的涵义

“三导”即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分解为指导、诱导、引导三个方面。它具体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点拨方法规律;诱导学生质疑发问,激励其求知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其探索创新。“四步”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四个组成部分:自主学习,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完成作业、自主纠错等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合作探究,指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探究、解决课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和个人观点。拓展巩固,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通过特定的情景设计,以习题、问题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拓展历史知识,当堂巩固学习内容。点拨提升,指教师根据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规律,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三导”和“四步”是有机地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四步”的先后顺序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是浑然一体的。

二、关于“三导四步”模式的教学实践

为了具体说明这一教学模式,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课题:罗斯福新政

〔片段一〕导入新课: 出示胡佛和罗斯福的照片和竞选总统的部分演说稿,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1.他们提出的施政方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选民,你选择谁?为什么?

[课题项目]此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2013年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三导四步教学模式的深化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D/2013/02/223。“‘三导四步教学模式”获江苏省2013年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二等奖。

[作者简介]卢春建,男,1967年生,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名教师,“泰兴市高中历史卢春建工作室”领衔人,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命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情境设计,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神入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三导”中的引导意图。

〔片段二〕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在视频上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3)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4)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情境描述:学生专注观看视频并迅速将要点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首先,以学习目标而不是以教学目标为标题,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教学民主思想的体现。其次,目标确定是以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为依据,且体现了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等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再次,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片段三〕指导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的内容,结合下列材料归纳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

材料1:罗斯福就职第三天,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天,1933年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5万美元以下存款,由政府保证其安全。国会还通过《证券交易法》,使政府对证券发行和交易实行管理。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增强了美元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材料2:1933年5月颁布《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规定其主要职责。

材料3:1933年6月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材料4:1933年通过《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通过《社会保险法》等,为老人、残疾人、儿童和失业者提供了救济金和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材料5:

领域时间通过法令管理部门

金融1933年紧急银行法联邦储备银行

农业1933年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署

工业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署

救济1933年紧急救济法令联邦紧急救济署

劳工福利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劳工关系委员会

700多个法令几十个部门

要求:(1)10分钟内完成(先完成的学生举手示意)。(2)10分钟后小组成员交流。(3)小组代表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情境描述:学生迅速阅读教材,思考、整理相关问题,不少学生提前完成,举手示意。小组成员交流答案,一个小组代表展示答案,其他小组没有异议。)

设计意图: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建立在为其提供充分的、翔实的史料基础之上,而教材提供的关于新政的内容和作用的材料相对简约。同时,自主学习与自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一定联系,但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有人将自主学习的特点概括为“自为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等,核心都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是学习态度上一次质的飞跃。它是在学习目标、内容、方式、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控、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自主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过程管理的方法上是这样考虑的:一是补充相关史料,与教材内容相融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载体,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意识和学习方法。二是学习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依靠个体力量能够完成,能够实现“自为性”“独立性”。三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鼓励学生提前完成,体现了“异步性”,也发挥了诱导作用中的激励功能。四是小组成员交流,小组代表展示反映了让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体现了“能动性”。五是通过这一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片段四〕引导探究提升:探究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问题一: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罗斯福以“新政”赢得大选,并带领美国摆脱危机困境。那么,新政之“新”在何处?

生:“新”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师: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生:和之前的胡佛自由主义政策相比。

师:看来,我们比较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必须找一个参照物。

生:对!

师:那么,这个参照物该怎样寻找呢?

生:找以往的历史现象或人物?

师:以往的历史现象和人物太多了,找谁呢?

生:性质相似的。

师:找到后该怎样比较呢?

生:……

师:我们通常从哪些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生:背景、内容、性质、结果、影响等。

师:作为一项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胡佛政策相比,除了内容(表现)外,我们还可以找出哪些特点?

生:实践了新的理论。

生:开创了新的模式。

师:对!那么,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比较历史事物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生:找到性质相似的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

师:对!关于历史事件的比较还有问题吗?

生:……

生:老师,性质不同的事物能比较吗?

师:问得很好!比如,我们能不能将罗斯福新政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进行比较?能不能找到它们的相似之处?

生:从背景看,都遇到了困难;从内容看,都借鉴了对方的经验;从结果看,都摆脱了困境。

师:看来,性质相似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物都可以比较,关键是从什么角度。

设计意图: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教材上讲得很清楚,但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尤其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在此基础上点拨方法规律,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能否诱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预设,并预设可能生成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政策很相似,但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呢?这就为下一问题作了铺垫。

问题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罗斯福答记者问:“总统先生,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为什么罗斯福会被认为是共产党或社会主义者?你认为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情境描述:教师将两个六人合作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然后由各组的正方和反方陈述各自的观点。正方的主要理由:一是新政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措施。二是新政的一些措施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三是新政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与社会主义国家相似。反方的主要理由:一是新政采取的一些措施虽然有利于下层人民并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其出发点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渡过经济危机。二是新政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仅仅是借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而不是采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三是新政的根本目的恰恰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四是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教师点拨:要分清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现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本质正好相反。本质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具体到这一事件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它的根本目的、根本意图,这样就能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举出了两个现象: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宣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而他们是真正想维护孔子或反对孔子吗?学生回答:不是,他们分别是为了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推翻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

设计意图: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搞不清现象和本质的区别,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找到历史现象的本质,再通过学生熟知的两个历史现象让他们去分析其实质,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另外,通过创设课堂辩论这一特殊的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为教师的引导、诱导工作提供条件。

问题三:如何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

师:请阅读教材并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

生: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师:但罗斯福新政当初推行得并不顺利,有不少反对党人、垄断集团、大资本家攻击他是独裁者,谩骂他浅薄、无能、狡猾,甚至最高法院以《工业复兴法》违宪为由,宣布予以废除,使新政一度陷入困境。为什么当初对新政褒贬不一?

生:因为它是一场改革,必然会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所以难免有人要反对。

生:新政从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有时会触犯少数资本家的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政策呢?

生:主要看他在历史进程中是否对国家、民族及人类作出了贡献。

师:很好!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关键是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为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并且是否经得起历史考验。

设计意图:教材对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阐述得很清楚,但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笔者采用“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传授了知识,也实现了方法的引导,更加深了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解。

问题四:罗斯福给我们的启迪。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罗斯福新政》一课,从罗斯福身上我们能得到哪些启迪?

生:敢于担当的勇气。

生:身残志坚的品格。

生:心系百姓的情操。

生:不屈不挠的意志。

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

师:是的。罗斯福在国家面临艰难的时刻勇敢地站出来,用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面对种种质疑和反对,采取“前无古人”的创新措施引领美国走出困境,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设了一个新模式。或许你会说,这些对于我们来说过于遥远,我当不了总统,我遇不到那个特殊的时代,但我要说,我们能不能立志发奋,从点滴做起?为我们的民族、国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实现了“美国梦”,我想,我们也可以以我们的智慧、勤奋和创新精神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设计意图: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健康的个性发展。” 一线历史教师葛家梅老师认为:“好的历史课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每节历史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1]特级教师齐键也曾说:“如果要问历史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或者说,历史教育改革与前进的终极目标在哪里?我认为,答案就是一句话,即历史教育应当以陶冶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为根本。”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的课堂不能仅仅传授历史知识,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情”,这是我们的义务;“教给学生有生命的东西”,这是我们的责任。

三、关于“三导四步”教学模式的反思

“三导四步”教学模式与目前流行的一些教学模式相比有哪些特色与亮点?笔者以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彰显主导作用

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动机可能有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追求“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传统教学背景下重视教师的演绎水平和演绎技巧,新课程推行初期看重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合作深度,但目前渐渐趋于理性和现实,那就是追求有效。而有效课堂的特征又是什么?著名历史特级教师李明海说:“所谓‘有效,是与时间和目的连在一起的,否则无法判断。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针对真实的历史材料,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现了相关的历史问题并解决了这些历史问题;或超出了教师的预期,在发现预期问题的过程中,相应的发现了更多其他有价值的历史问题,等等。这都说明我们的历史教学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2]但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超出了教师预期”的问题?笔者认为单靠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还是拥有的学习资源都不足以支撑其达到以上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站出来,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资源、引领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达到甚至超出教师的预期,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

我们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创设的“三导四步”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指导自主学习,引导合作探究,诱导质疑发问,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提升历史学科能力,打造有效课堂。

2.细化主导功能

该模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细化为指导、引导、诱导策略,并有机地、灵活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一,指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学生是否具备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能性,它不仅指学习能力,也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所以在“三导四步”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品质和能力:一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将培养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细化分解到课堂教学的目标要素之中,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指导科学思维的过程。

其二,引导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学习具有实践性、问题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它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发现问题,搜集处理信息并进行交流探索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该模式下,教师的引导策略主要有:一是营造探究氛围。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上,教师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或真挚热烈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二是创设探究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某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在大脑中就会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各种感官就会处于最活跃状态。教师为学生提供新鲜、生动、有趣、动态的学习素材,会触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其思维。三是设计优质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问题,并注意问题提出的时机和确定问题探究的对象,毕竟合作探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和探究精神。

其三,诱导质疑发问。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导课堂生成问题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也是一种教学智慧,更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方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探索反射,这种反射又会刺激思维的产生,而思维的火花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可见,能否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判断学生思维是否活跃的重要依据。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质疑发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这个层面讲,它已不仅是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了,而是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在“三导四步”教学模式下,我们通过营造气氛、示范启发、积极评价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刺激学生的探究心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注释]

[1]葛家梅.有效教学观下一节历史好课的实践智慧[J].历史教学,2014(4).

[2]李明海.“读·议·拟·论”教学模式概说[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4).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新政历史
罗斯福的壮举
新历史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房贷新政能否锻造楼市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