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2016-06-12 19:47沈健华
考试周刊 2016年40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创新思维

沈健华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小学信息课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生信息创新思维不活跃的具体原因,阐述了小学信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学信息课程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相关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对小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培养,然而,目前我国小学信息课堂上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活跃,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时下值得探讨的热门话题。

一、在小学信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状

当代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令人担忧,不敢发问、不善提问、不敢于挑战权威,成了青少年共同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对事物的质疑能力暂时还未形成,对信息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认为教师与书本就是权威,在课堂上极少有学生对老师或教材上的说法表示怀疑,即使有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实际操作提出异议,其他大部分小学生都予以沉默。另外,随着年纪的增长,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日渐削弱,而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日益增强。

二、小学生信息创新思维不活跃的原因

(一)“同一性”的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大同”的传统文化排斥个体之间的个性差异,强调同一性。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经常被训导——“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天长日久,这种惯性思维在其心中根深蒂固,占据重要地位。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及想象力,被成年人的思维框架牢牢套住,孩子们的灵性和棱角被磨蚀殆尽。另外,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被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圣者光环”笼罩,一些教师将自身等同于权威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不愿意甚至拒绝批评学生。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波及小学信息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拘谨,不敢标新立异,更不敢公开质疑教师与书本。

(二)“流线型”教育体制的桎梏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总是向学生提出一套套孤立又封闭的“绝对真理”,学生只需要通过消极接收和背诵就可以获得较好的评价和较高的分数。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其却无权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更没有时间和空间发展的独特性。学校的“流线复制”的形式制造了大批的唯书唯上的人格的同时,制造了大批的学业的失败者。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长期重复的是雷同的方式、方法和机械的程式;在用什么方式学习的问题上,学生是没有选择权力的。然而,这种循环往复的机械过程却在不断地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同样如此,学生无法选择要学的知识,无法选择学习的方式,从而造成创新能力弱的状况。

(三)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导向作用

虽然我国教育部在21新世纪初要求学校开始实行“新课改”,但是其还未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应试教育仍风头正茂。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极其信任和依赖教师,而教师“全场紧逼”式的教学方式却挫伤小学生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弱化其抗挫能力;刻板的教育方法钝化小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的胆量和能力;既枯燥又沉重的课业负担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使学生逐渐趋向麻木。另外,统一的标准的学习方法抹杀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化的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从而弱化学生的批判思维;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老师和教材的手心。小学信息课堂也是如此,标准化的操作方式禁锢了小学生的思维,使其无法发散思维,从而创造能力不强。

三、小学信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更是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设计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因此,小学教师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灵活多变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精心地创设每一个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内在动力,这对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基于这一认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在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认真研读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要求,选择适应当前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应善于观察生活,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将其置身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讲授《制作网站页面》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展示其他精彩的网站页面,利用这种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选择促进思维的教学策略

新世纪以来,由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发展,思维教学的概念被引入课堂。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避免以教材为基础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又要避免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问答方式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的教学策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及讨论,这些问题通常没有固定的答案,目的是对小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给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插上翅膀。例如教师在教授《贺卡的制作》这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贺卡,通过争先恐后的回答丰富学生的想象。

(三)进行有效的动机设计

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倡导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针对小学生年纪小,心智发展不成熟,易被趣味性高的内容吸引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机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用新奇的和不确定的事情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设计电子板报》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告诉学生,让学生思考可以设计一份什么样的电子板报,在设计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哪些内容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在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小学生通常利用常规性思维解决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常规性思维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首先要理清问题解决的过程,特别要理清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进而正确地启发学生,培养其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授《声音的录制与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即学生对声音产生出来的方式会感到好奇,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进而指导学生具体操作。

(五)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的,而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信息技术在满足学生个别需要、延伸教与学的空间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开辟空间,构建一种有效支持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环境。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因此这种培养方式主要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的。例如在教师讲授《制作班级课程表》的过程中,由于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较简单,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贯穿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其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特性正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推动人类创新思维发展的工具,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足够重视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培养小学生的信息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新问题,希望在未来的几年内,教育工作者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创新思维,又可以将这种创新思维运用到其他学科中。

参考文献:

[1]李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2]陈晓慧,李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原则[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2:53-54.

[3]翟芸.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创新思维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