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2016-06-12 19:46张香菊
考试周刊 2016年40期
关键词:意义教学策略

张香菊

摘 要: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如何引领学生愉快地走入整本书阅读的殿堂?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如何检查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和理解?本文分析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意义 教学策略

整本书阅读即让学生读整本的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如果一个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语文课本的阅读上,显然是不足的,是存有很大缺憾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整本书的阅读变得越来越刻不容缓。让学生读整本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世界、感知存在,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让阅读塑造学生的个性,让阅读化育学生的气质,让阅读改变学生的人生。整本书阅读,必将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为学生点亮心灯,助其快乐成长。

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呢?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分为三种课型: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成果交流课。下面我具体谈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做法。

一、导读课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因此,教师在班内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前提是选对书,教师所推荐的书籍本身一定要适合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书选好后,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一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对本次阅读充满期待,二是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让激情在计划的约束下得以持续,三是教给学生一些适合这本书的读书方法,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做到了以上三点,我们就上好了导读课。

二、阅读推进课

推进课要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展开,我们虽然把它叫做“阅读推进课”,其实它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短短的几分钟,还可以是几节课,甚至更多时间。无论时间长短,只要以推进学生的阅读为目的的课,就可以叫做阅读推进课。

阅读推进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每天布置一章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带着阅读小问题自读,第二天利用午自习等闲散时间进行推进课,交流阅读情况。也可以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利用三两分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知识问答,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理清阅读中没搞懂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搜集整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摆到桌面上,大家共同协商解决。总之,阅读推进课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生的阅读走得更深、更远,保证学生的阅读激情不减,为学生下一阶段的阅读铺好路。

三、成果交流课

成果交流课是整本书阅读的后期阶段,是学生读完整本书后的成果展示与分享。

1.整本书阅读成果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成果交流课以促进学生阅读分享为目的。教师要为孩子们营造聊天般的氛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思考与感悟。学生的观点无所谓对错,“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林黛玉”,切勿评判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以《红楼梦》这本书为例,近百年来,对《红楼梦》的研读众说纷纭,甚至因此出现“红学”这一学派,连很多红学家都不敢肯定的东西,老师有什么资格给学生下结论呢?我们灌输给学生的一定是对的吗?那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眼中的“林黛玉”罢了。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孩子眼中有自己的“林黛玉”,有自己的是非观。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次数的增加,他眼中的“林黛玉”可能会不断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收获的过程。我们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教师自以为是的“更正”很可能让学生不敢张嘴。更有可能,多年以后我们发现,自己当初对文本的理解是存在偏差和错误的。

(2)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交流话题

既然是“聊天”,我们就要有聊天的话题。那么如何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以便生成话题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纸条的形式提交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生成若干个聊天话题。话题来自于学生,学生自然有话可说,这样的“天”才“聊”得下去。

(3)教师要给自己定好位

在聊天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始至终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都是平等的。笔者提倡:对聊天的节奏教师不掌控,对聊天的进程教师不推进。很多人喜欢把教师定义为“主导者”、“推进者”,笔者认为大可不必。阅读交流课不是语文课堂,需要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阅读交流课是学生自己组织的一次文学沙龙,教师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在这个沙龙中,我们要做安安静静的聆听者,要明白:自己只是学生邀请来的一个大朋友。没有人邀请你发言的时候,请你闭嘴,不要总想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

学生邀请教师发言的时候,教师要掌控好发言的尺度,切勿做滔滔不绝的“麦霸”,切勿让自己“权威式”的发言吓跑学生的灵感,也尽量避免和学生辩论,把文学沙龙变成师生辩论会(但是,孩子们之间是可以有思想的碰撞的)。要时刻谨记: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

2.学生阅读成果的呈现形式

除了用语言表达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外,学生阅读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鼓励孩子制作读书卡、书签、手抄报,还可以组织孩子排演课本剧、评选读书之星等,也可以进行写作跟进,如在读完《童年》,可以让孩子写一写《我和阿廖沙有个约会》、《我的童年》……

总之,如果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考虑到学情的需要、文本的需要、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一定能搞好整本书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

猜你喜欢
意义教学策略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生之意义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