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参花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2016-06-12 11:20:32周昌园文德鉴郜红利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薄层色谱制备工艺质量标准

涂 星,周昌园,文德鉴,郜红利

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六味参花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涂星,周昌园,文德鉴,郜红利

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研究六味参花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以成型率和引湿性为指标,采用正交法筛选六味参花颗粒剂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进行验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六味参花颗粒剂中的竹节参和三百棒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混合辅料=1∶4,糊精∶淀粉=1∶6,干燥温度60℃,成品颗粒的成型率好、溶化性优;六味参花颗粒剂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结论本实验所制定的制备工艺可行,对颗粒剂中的成分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关键词】六味参花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薄层色谱

中药颗粒剂是将处方内药物或部分药物的提取物,与适宜的定量辅料混合,经特定工艺制成含量均匀的颗粒,既保持了传统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又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费时耗能、久置易霉败变质等不足[1]。颗粒剂虽然利于患者口服,且性能稳定,易于吸收、安全性高、计量准确、方便保管[2-3],但在制取过程中存在着溶化性、水分不符合规定,色泽不均匀,含量测定不合格[4]等问题。

目前研究发现,土家苗药竹节参、落新妇、拐子药、三百棒等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5-9]。本研究选用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名老中医临床使用10余年,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六味参花汤(竹节参、落新妇、七叶一枝花、拐子药、三百棒、虎刺)为研究对象,以颗粒剂成型率和引湿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制剂工艺中辅料的种类及配比、干燥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

1材料与试药

1.1仪器BSA2245-CW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DL-1电子万用炉(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LK-1000A摇摆式中药粉碎机(上海隆拓仪器设备有限公司);ZNHW电热套(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GZX-9140MBE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事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TD5A-WS湘仪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公司);WT-MV330CDI-彩色CCD显微镜数字摄像机(上海微图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试药落新妇(安徽亳州国药堂大药房,批号20150801);三百棒(安徽亳州国药堂大药房,批号20150801);七叶一枝花(恩施仁德药房,批号RD15-07-02035);四川虎刺(恩施仁德药房,批号RD15-07-09012);竹节参(自采于恩施椿木营竹节参种植基地,经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郜红利老师鉴定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japonicusC.A.Mey的干燥根茎);拐子药(自采于恩施州利川市汪营镇星斗坪自然森林保护区,经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郜红利教授鉴定为毛茛科植物单叶铁线莲ClematishenryiOliv的干燥根);可溶性淀粉(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50313);α-乳糖(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50209);麦芽糊精(郑州特正商贸有限公司,批号20150725)。

2方法与结果

2.1六味参花浸膏的制备按六味参花汤处方称取各味中药,适当粉碎,加10倍药材量的水浸泡1 h后煎煮2 h,滤过,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5 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含生药量3 g/g的浸膏,-4℃储存备用。

2.2单一辅料的预选根据相关文献报道[10-12],确定单一辅料的种类,以浸膏∶辅料=1∶5均匀混合,考察软材情况及软材过筛情况,过一号筛(10目)挤出制粒,50℃烘干,分别计算成型率和引湿性,并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105要求[13]测定其溶化性。选取能通过一号(10目)筛但不能通过五号(80目)筛的为合格颗粒。以合格颗粒量除以总颗粒量即为成型率。成型率(%)=能通过一号筛和不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重/总颗粒重 ×100%。参考《中国药典》四部 9103 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13]测定其引湿率。引湿率(%)=(吸湿颗粒重-样品颗粒重)/样品颗粒重×100%,见表1。

表1 单一辅料筛选结果

由结果可见,以乳糖为辅料的成型率、引湿性和溶化性最好;以糊精为辅料制软材结块明显,不易成型,其原因可能是糊精的粘性过大;以可溶性淀粉为辅料制得的颗粒剂成型率较可溶性淀粉的成型率稍低,其原因可能与可溶性淀粉的粘性较差有关。乳糖和可溶性淀粉为辅料时其引湿增重小于2%,表明所制备的颗粒略具引湿性。因此在选用辅料时有两种选择,即单纯用乳糖作为辅料或以可溶性淀粉为辅料,适当添加糊精改善其粘性。而考虑到生产时乳糖的成本较高,且RA属于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以乳糖作为辅料时可能会导致糖尿病、龋齿,甚至会导致乳糖不耐受患者出现严重腹泻等症状,基于此,本研究拟选用糊精与可溶性淀粉为混合辅料。

2.3正交法优选成型工艺

2.3.1实验因素与水平的设计选择浸膏与混合辅料比例、糊精与可溶性淀粉用量的比例、干燥温度作为考察因素,以成型率和引湿性作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见表2。

表2 L9(34)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表

2.3.2实验方法与结果每份取4 mL浸膏,按表3、4确定浸膏与混合辅料比例、糊精与可溶性淀粉用量的比例制成软材,过10目筛,将通过筛的颗粒于表3、4所示的温度下干燥,然后测定能通过一号筛且不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重,以成型率和引湿率作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见表3、表4。

由上表可见以成型率考察,最佳工艺为A2B2C3;以引湿率考察,最佳工艺A2B1C2。考虑到生产成本等问题,故选择价格相应便宜的淀粉,故最佳制剂工艺为A2B2C3,即浸膏∶混合辅料(1∶4),糊精∶淀粉(1∶6),干燥温度60℃。

表3 L9(34)正交试验设计及测定结果

表4 引湿率、成型率方差分析表

2.4优选工艺验证按最佳成型工艺制备3份六味参花颗粒剂,测定颗粒成型率、引湿率及溶化性,见表5。

表5 最佳工艺验证

其结果与制备成型工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依上述条件制成的颗粒为浅棕黄色,色泽均匀一致。表明六味参花颗粒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六味参花颗粒的制备及供工业生产参考。

2.5质量标准研究

2.5.1三百棒的薄层色谱鉴别①毛两面针素的鉴别:分别取优选工艺制备的3批次样品2 g,研磨粉碎,加70%乙醇40 mL超声1 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优选工艺制备的缺三百棒的阴性样品2 g,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毛两面针素5.0 mg,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即得含毛两面针素0.5 mg/mL的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14]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缺当归阴性对照溶液、对照品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氯仿-甲醇-氨水(2∶13∶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果见图1A。②氯化两面针碱的鉴别:分别取优选工艺制备的3批次样品2 g,研磨粉碎,加稀盐酸20 mL,超声提取30 min,滤过,滤液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5 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优选工艺制备的缺三百棒的阴性样品2 g,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氯化两面针碱5.0 mg,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即得含氯化两面针碱0.5 mg/mL的对照品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14]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缺三百棒阴性对照溶液、对照品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 (30∶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绿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1B。

A 毛两面针素 B 氯化两面针碱1,2,3为3批次样品供试液,4为缺三百棒阴性对照溶液,5为毛两面针素,5′为氯化两面针碱。图1 TLC图谱

2.5.2竹节参的薄层色谱鉴别分别取优选工艺制备的3批次样品2 g,研磨粉碎,置于50 mL具塞锥形瓶中,加60%甲醇25 mL,500 W,40 kHz超声提取40 min,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优选工艺制备的缺竹节参的阴性样品2 g,同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精密称竹节人参皂苷IVa 5.0 mg,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即得含竹节人参皂苷IVa 0.5 mg/mL的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14]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缺竹节参阴性对照溶液、对照品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水 (9∶3∶0.2∶0.6)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至斑点清晰,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日光灯下检视结果见图2A,紫外光灯下检视结果见图2B。

A 日光灯下检视 B 紫外光灯下检视  1,2,3为3批次样品供试液,4为缺竹节参阴性对照溶液,5为竹节人参皂苷IVa。图2 竹节参不同光源检视图谱

3讨论

本实验采用正交法对六味参花颗粒的制备工艺中辅料、干燥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由于所制备的颗粒剂中含大量多糖成分,久放易吸潮引湿,糖粉虽然是可溶性的优良赋形剂,但易吸潮,不宜用于本颗粒制备,因此选择了乳糖、糊精和淀粉三种稀释剂作为辅料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吸湿性、成型率和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最终选择了以糊精-淀粉混合物作为辅料。在筛选最佳制备工艺时发现在制备软材时应先将糊精与可溶性淀粉充分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主药浸膏,否则糊精会与主药浸膏黏结成团块,影响制软材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发现[15-17],毛两面针素和氯化两面针碱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强行、降血压、抗真菌、抗炎镇痛等作用,因此选择该两种成分作为飞龙掌血的薄层鉴别指标。由于竹节人参皂苷Ⅳa为三萜皂苷,极性较大,本研究中选用三氯甲烷-甲醇-甲

酸-水(9∶3∶0.2∶0.6)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并简化了郭琳等[18]关于竹节参TLC鉴别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分离度较高,斑点较清晰。

[参考文献]

[1]何龙,姚尧.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医中药杂志,2010,17(9):82-83.

[2]肖桂兰.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130.

[3]赵瑞玲.中药颗粒剂制备工艺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2):17-18.

[4]陈炬.中药颗粒剂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9A):82.

[5]陈龙全, 郜红利.复方竹节参片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3):25-26.

[6]盛尊来.落新妇生药学及根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17-18.

[7]田振华,许召林,张义梅.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苗药资源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7):35.

[8]姜锦林,姜莉鸣.雷永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876-877.

[9]彭跃刚.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J].广西中医药,2006,29(4):187-189.

[10]罗友华,黄亦琦,杨辉,等.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进展[J].海峡医药,2002,14(1):1-3.

[11]易艳东,林世和,马威,等.清脉颗粒剂成型工艺的优选[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2):975- 977.

[12]徐坚,刘燕华,李娟.乌发生发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及薄层鉴别[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5):47-48.

[1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8,378.

[1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57.

[15]刘丽敏,刘华钢.氯化两面针碱的研究近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60-62.

[16]石磊,李东,康文艺.飞龙掌血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1,22(7):666-668.

[17]楚东海.中药材飞龙掌血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 374-19 375

[18]郭琳,王薇,范少敏,等.竹节参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3):169-171.

责任编辑:艾茜

A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and Quality Standards of Liuweishenhua granules

Tu Xing,Zhou Changyuan,Wen Dejian,Gao Hongli

(SchoolofTCMinHube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Enshi44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feasibl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Liuweishenhua granules and to study its quality standards.Methods 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to screen the best excipients and formation techniques of Liuweishenhua granules with indexes such as granule molding ratio and hygroscopicity.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make a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for Panaxjaponicus C.A.Meyerand Toddaliaasiatica (L.) Lam.Results The feasibl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Liuweishenhua granules was as follows: maltodextrin and soluble starches (1∶6 by weight) was used as the excipients, the liquid extrac-excipients was one to four (vol∶weight), and the drying temperature was 60℃. Three batches of Liuweishenhua granules all achieved higher modeling rate and lower hygroscopicitywith good solubility prepared by the feasible preparation technology.Conclusion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is feasible to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large industrial production.

【Key words】Liuweishenhhua granules;preparation process;quality standard;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

作者简介涂星(1987- ),男,湖北黄冈人,博士,研究方向:中药制剂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64(2016)01-0056-04

收稿日期:2015-11-13

猜你喜欢
薄层色谱制备工艺质量标准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42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24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6
藏药甘露酥油丸质量标准研究
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用于矮地茶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头孢氨苄片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扶正化瘀丸的制备工艺探讨及治疗大肠癌的药理学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12:15
瑶药紫九牛的薄层色谱研究
亲水性凝胶膏剂的研究进展
新型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