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节旺+孙琼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议活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并对"议活式"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概念界定和模式分析说明,主张小学数学采用"导发——议学——活用——拓升"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
关键词:议活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34-01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教育改革经过了这一长时间的阵痛以后,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是不是真的把这些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了吗?课堂教学真的平等了吗?近两年来,我们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课堂跟踪活动,发现课程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很严重,部分老师是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等的新理念,也有许多教学模式的研究,但课堂上出现的却是大量的假合作、假探索、假交流、为了动手做而动手做,所设计的流程和问题还是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没把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养成作为核心价值观看待;"高效课堂""卓越课堂"成为追求"蝴蝶效应"的场所,重视学生短期的目标达成,一味追求数学分数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数学教学的最基本出发点。
2."议活式"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2.1吃透《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改革任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2认真分析研究教师队伍的现状,实现教师观念的真正转变。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本次课题实验的首要任务。认真分析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采取有利措施,扎实开展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促使教师由"维持型"向"教育科研型"转型。
2.3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题实验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师生在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适时指导,优化评价,注重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方法,学会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4"议活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议活式"小学数学教学流程为:导发——议学——活用——拓升。
2.4.1导发(情境导入 发现问题):通常由教师根据新知识的性质特点而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并以这种情境为载体把所要学习的由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利用学习内容及其呈现形式的新颖性引起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的关注,一句话情境设置起着导向的作用。如关于垂线的学习,在情境创设中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片、影像等载体想学生提供生活中几条相交直线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一种相交直线很特殊——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置有效的情景,让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情节中发现问题,从而顺利进入新知领域。"教师根据具体学习内容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把所学新知识改造成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形式,尽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呈现数学知识,不仅要选好呈现新知识的活动载体,而且还要有老师富有激励性的提示或讲解加以启发引导,以此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需要。"
2.4.2议学(议论问题 学会新知)。现代教学论理论认为:现代教学论理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发现的问题,其中部分学生是能完成的,部分学生似懂非懂,有部分学生一点不懂。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得到提升,同时在议论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概括能力,促进后进生积极参与,从而掌握新知识。但学生又难以直接找到完全可以接纳新知识或系统叙述理解能力,这种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地要构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之欲望和积极探索议论的学习兴趣;当他们在尝试到理解新知识失败的时候,会更加博采众长,认真听取他人的分析和理解。至此,实现了新知识向学生认知结构中输入的目的。在议学时,新知识的输入更多滴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主动接纳,呈现新知识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机。
2.4.3活用(数学活动 运用知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技能的培养、数学习惯的养成、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问题的解决,情感态度的升华、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认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里活动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训练知识的掌握、运用,并用所学新知推理、判断、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思维,逐步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中,学生讲所学新知识进一步理解、吃透、消化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内化为真正的数学经验。议一议、量一量、拼一拼、画一画、算一算、剪一剪、判一判和各种练习都属于数学活动中的一种。
2.4.4拓升(知识拓展 体验升华)。"从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来看,学生巩固完善阶段似乎还不能表明数学认知过程的结束,因为心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还知识表明新的数学知识已内化到学生的头脑里,成为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知识在显示生活中能不能加以正确应用,还有待于外化检验"。通过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尝试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实现"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新的问题走",让学生利用新知识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产生困惑,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