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要: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新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72-01
1.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
要积极有效和高效推进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是前提。数学新课程标准表明,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且要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新的教育理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要突破传统,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使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2.重视兴趣教学
不论什么课,不论怎么教,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那都是枉然。只有让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课堂上他们才能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敢于表现,课后他们才会潜心钻研、迎难而止、乐此不疲。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3.理清思路,增强课程效果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需要我们留心观察,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反思。如课前预设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4.加强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和学生在认真的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搞清了教学中的"真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时,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的数学思想、当堂提问、随堂针对性训练以及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以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等,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5.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6.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人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