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孝龙
[摘 要] 智能制造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已在全国各高职院校全面展开,首先对智能制造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接着对近些年来国内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成果进行总结,最后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对智能制造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想法,具有一定的參考价值。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67-01
一、研究背景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文件,制定了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想。智能制造技术是实现制造强国的主要核心技术,“互联网+”技术将使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因此,智能制造装备将成为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发展方向。2015年,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5%;到2020年,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0,000亿元。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业已经成为国家级战略,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亟须要智能制造的技术人才作支撑。但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相比,智能控制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面对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挑战最大的是教师,要培养复合型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复合型的教师。
二、国内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教师队伍建设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对智能制造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了一些实质性的探索和改革,经过考察几所典型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对比学习了他们关于智能制造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创“教学管理一条线,教学监控一条线”的管理模式,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结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技术为主导,与德国工业机器人KUKA公司进行深入的技术合作,共建实训工作室,引进和借鑒德国KUKA公司的技术方案及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打造西南地区智能制造示范性院校,辐射周边,推动西南地区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以宗旨,将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企业在先进制造技术工学结合、智能制造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成立智能制造技术教研室,制订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智能制造教学资源的开发,着力智能制造教师队伍的建设。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紧跟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紧跟世界先进技术的大潮流,开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3D打印技术专业。其学院领导强调,在“十三五”期间还要加强智能制造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人员队伍老化的状况,计划平均每年引进5名年轻教师以改变教师年龄组成结构。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建立的校企合作、以工业项目训练为教学核心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开展“互联网+”、工业4.0等智能制造相关知识的培训,拓展教师的有关智能制造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并鼓励教师研究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的结构,始终走在前沿科技边缘。
三、智能制造教师队伍建设之对策
(一)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培养专业群带头人队伍
聘请高校的知名学者、智能制造企业的行家里手为智能制造专业群带头人,对本校的智能制造专业布局和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通过到国内外交流学习、企业工程实践、负责重点项目建设等途径,按专业带头人标准培养专业带头人,使智能制造专业带头人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准确把握智能制造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能够带领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进行教学的改革与智能制造新技术的相关研究。
(二)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群教学“名师培养”工程,推行“教坛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四个阶梯的教师培养机制,激励骨干教师成长。通过企业工程实践、支持教研教改、鼓励科研和技术服务、国际交流学习等途径,改善专业群师资队伍结构与素质,提升专业群骨干教师的专业建设、教学教改、科研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国际交流,提升教师国际视野
每年邀请一批国际知名的智能制造专家学者来讲学。选派教学科研骨干到美国亚历山大技术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台湾城市科技大学等国(境)外科研院所进修访学,或是选派教学科研骨干到西门子、ABB、博世、贝加莱等国际知名合作企业学习。通过以上学习和培训的方式,切实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完善智能制造知识的储备量。
参考文献:
[1]张转玲.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的探讨[J].师资建设,2013,89(18):70-72.
[2]鲍卫.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继续教育,2015,9(13):31-32.
[3]杨涛.郑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1,4(3):38-40.
[4]胡克军.黄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