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
[摘 要] 教学运行管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信息化时代,高等学校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成为必然。主要探析高校目前教学运行管理现状并试图给出加强教学运行信息化管理的具体举措。
[关 键 词] 教学运行;信息化管理;教学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碼]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38-02
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管理是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依据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和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围绕课堂教学而进行的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其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组织管理行为,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一、信息化管理在高校教学运行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将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管理、存储、共享的网络化管理方式及过程。信息化是教学运行中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教学运行中信息化管理的合理高效不仅可以用加强教学运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还可以提高教学信息的时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力地保障学分制等教学改革在真正意义上推行。
(一)加强了教学运行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教学信息是由高等院校内各教学单位和各相关管理岗位汇集上报的,这些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需要一个规范化的标准,而信息化技术刚好满足教学信息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标准的制定及实施需求。信息化技术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思考研究教学管理的规律,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例如,教学任务书是教务处根据教务管理系统中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再下达给各教学单位的,由各教学单位根据教学任务书确定合班情况、任课教师、上课起止周、周学时、场地要求以及选定教材,并将执行计划录入数据库。这样既规范了上报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也方便了信息的查询及延续。同时,系统也具备打印核查的功能,便于教学单位数据存档,使教学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化。
教学调度和教学场地调度也是教学运行管理中不可避免的。教师调、停、补课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及时准确地更新课表数据库和教学场地数据库,既能确保数据的准确不冲突,也便于师生查询。
教学场地调度信息化管理可以保障及时更新教室数据库的应用及在线打印教室使用单等操作的顺利实现。如此,既便于查询、使用和管理教室,更利于最大化地利用教室资源,为学校教学的平稳进行提供保障。诸如上述操作信息化不仅有利于规范教学运行方式,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二)提高了教学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及时性
教学运行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及时性是学校教学秩序稳定的关键属性。
教学管理工作头绪多、事项杂,重复又繁重,从学生学籍管理到学生成绩管理,从教学任务下达到教学任务落实,从课表编排到教学运行调度,从教学资源的整体安排到日常教室借用等,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复杂准确的教学调度和及時高效的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教学运行管理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完善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三)有力地保障学分制真正意义上的推行
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不仅需要科学和严谨的课程体系结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的选课管理机制和学籍管理制度、优质的师资和选修课程,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灵活的选课模式及科学的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务管理系统。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形势,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
二、高校教学运行中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部分高校现行的教学运行管理及其相关制度规范性,完善度有待提高
部分高等院校建设发展过快,新建专业筹备不足可能导致教学计划的制订缺乏统筹,不得不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频繁调整,如此,既影响了该专业乃至是全校的教学安排,也给教学运行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公派出差、教师突发疾病等不可抗因素,或现有教学管理制度可行性不高导致调、停课现象频发,教学运行秩序稳定性不强,高校教学的严肃性和师生对待教学的认真度也逐渐下降。
此外,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调整也对教学运行管理有一定影响。
只有在规范完善的制度下,教学管理工作有据可行的前提下,新的教学管理人员才能在繁琐快节奏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尽快熟悉工作流程,逐渐提高工作效率。
(二)多个信息管理系统间资源共享不顺畅
在教学运行过程中,教学数据可能由不同的二级管理部门通过不同的系统操作管理,难以保证教学运行信息化管理中有关学生、教师、教室等教学运行各个环节相关信息准确、及时地采集、处理和存储,进而使信息共享不畅,数据处理不及时、更新慢,甚至引起教学冲突等问题。例如,某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可能涉及集中录入了全校教师工号、职称等信息的人事管理系统;收集了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等信息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实践教学智能管理系统、创新训练管理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间无法实现数据资源统筹共享就会给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不充分
由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设计者对教学运行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管理模式熟悉程度不高,而教学管理人员又不懂得研究操作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某些功能,导致有些软件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并反馈给软件开发商进行完善和优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商跟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认知范畴的差异较大,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四)教学资源利用没有达到最优化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学分制推行背景下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往往会有从众跟风的现象,不善于思考本专业的知识架构和自身的知识结构,别人选什么自己就选什么;什么课选得人多就选什么;哪个老师作业少就选哪个老师的专业,致使优质的教师和课程难免会因为开课人数不足而停开。
三、高校教学运行中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方案
(一)教学计划、质量与运行管理的信息化规范
信息化催生机制化,机制化带来规范化。在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学计划的管理,降低管理过程中的人为操作比重,并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组织教学,力求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合理可行且相对稳定。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融入培养方案,使之与时俱进。
另外,信息化手段可有效辅助教学运行管理中质量监控与监督,保证教学秩序并提高教学质量。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质量监管部门可长期实时监控教学质量,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确保教学稳定有序。例如,监控体系与系统的应用可实现对教师出勤和上下课时间情况的实时监控,不仅保证了教学检查的及时全面性,更可以节约常规教学检查中投入的人力。
最后,利用校园信息化网络及各种信息化载体和平台实时推送学生个人的教学计划及完成情况、选课记录、教师及学生课表、教师网上调停课记录,实时发布教学信息通知及公告,在线解决各类问题,使师生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并保障教学主体间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实现教学运行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
(二)注重教学管理人员培养,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运行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而教学管理人员是整个教学运行管理的操作者,也是教学工作中教与学的桥梁,因此,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以积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体方法包括高校不定期对现有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组织或参与同类学校间的经验交流等,以引导教学管理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增强其信息化服务能力。
(三)整合各類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高等学校信息化进程中,各类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但各部门系统数据不共享,实际工作中各部门经常要人工处理数据信息,既加大了工作量,也容易造成错误操作。因此,应整合各部门管理系统功能,将基础数据建立成开放统一的数据接口。人事部门共享教师数据,资产部门共享教学设备的基础资源等,能使教学管理中的信息更加准确;教学管理资源基础数据的开放,可方便教学设备资源的使用管理及人事、财务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查询等,为校园数字化、信息化铺平道路。
(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优化
各类教学管理软件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必备条件。要使教学管理软件更好地发挥作用,应有针对性地对本校及其他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展开调研,学习多方经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软件功能。另外,教学运行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个性化要求,实时向软件开发商提出应用需求,及时要求其完善相应的功能,才能使教务管理系统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实现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赵珊珊,李红梅,章新.浅谈学分制下高校教学运行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5(1).
[2]王晓雯.高校教学运行信息化管理现狀及其对策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3(6).
[3]袁梅,李晔,乔丹,等.信息化进程中的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方法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1).
[4]阎燕.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