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管理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三本院校的学生具有其特征,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特征改进教学方式,引入讨论教学法。本文对讨论法应用问题的探讨,为提升管理学的教学效果建言献策。
关键词:三本院校 讨论法 管理学
一、三本院校学生特征分析
我国的本科教育根据办学层次不同,将高校分成了一、二、三批次的本科院校,分别招收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本院校的学生跟一本和二本院校的学生相比较,存在较多差距,其特征具体表现在: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弱。三本院校在招生时,其招生分数线就要比一、二本院校低至一百多分,所以生源的质量可见一斑。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基础就不是很好,基础不扎实直接影响了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低。三本院校的学生大多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都是在老师和班主任的逼迫和监督下完成学习,学习也主要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这样对知识的记忆大都属于死记硬背,消化理解的很少。
3.学生的自卑心理较重。三本院校的学生其高考成绩较低,高考的失败本身对其就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愈发加重其自卑心理。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大多学生对学习本身已经失去了信心。所以他们也不会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上,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
4.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管理学课程所学内容与高中时期课程内容完全不同,大学时期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同,对刚入校的大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对其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三本院校学生由于其学习能力较弱,在接受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上接受能力较差,最终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二、讨论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1.讨论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1.1讨论法进入到管理学教学中,并占有一定量的课时数。管理学的实践性要求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目前已经进入到管理学的教学中,在课时安排上占到了总课时的1/8左右。 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并且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特有的思维和想法。在讨论的过程中,發掘出了学生的特有思维和想法,这对教师也是一种思维上的借鉴,同时教师也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有的放矢。同时,有的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特有的想法,也给我们解决有关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1.3讨论法使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三本院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差,在讲授管理学理论知识时,他们的学习性更差。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管理学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兴趣比较低,不愿意听老师的课堂讲授。讨论法将理论知识和相关案例结合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增加了,同时学生也愿意参与到讨论中,明显学习氛围浓厚。
1.4讨论主题多为西方和国内著名企业案例。在讨论的主题选择上,教师大多选择的是西方和国内著名企业的典型案例。教师认为,著名企业的案例能够提升知识的高度,同时这些企业的案例已经经过多人的学习和讨论,结论已经基本达成一致。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有参考答案可供借鉴。
2.讨论法在管理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讨论课的课时数较少。本科生管理学的总课时数是40节,教师在安排讨论课时时,主要是在讲完每个管理职能之后安排主题讨论,讨论课时数一般在5节课左右。这样,虽然在教学中引入了讨论教学法,但讨论课的课时数较少,依然达不到管理学的实践教学的目的。
2.2学生在讨论中存在浑水摸鱼现象。讨论课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但事实并非如此。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总会有学生偷懒。有学生只听别人的讨论观点自己不发一言,也有学生在讨论中做其他事情,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2.3学生在讨论中有时会偏离讨论主题。在讨论中,学生有时会针对讨论主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但其语言的专业性较差,没有将所学管理学原理应用其中,并且有时会偏离讨论主题。
2.4学生对所讨论案例表现出的兴趣较低。教师在选择讨论案例时大都选择的是国内外成熟的典型案例,主要是一些著名企业,而且有的案例比较旧。学生对此缺乏新鲜感,而且觉得这些案例离自己比较遥远,所以学生表现出的兴趣不是很浓。另外,这些案例在网络当中也可以找到,所以有些学生就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观点,而不会去自主思考。
三、讨论法在管理学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学总课时数太少。管理学的总课时量40节,相对课程内容而言,课时量太少了。在40节的课时量内,只能介绍完基本理论知识,所以讨论教学法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就难以进行。
2.讨论课堂监管不到位,学生自觉性较差。讨论课堂一般是让学生集体讨论或是分小组讨论,对学生的监管不是很严格,学生自由的时间较多。由于三本院校学生的自觉性较差,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会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造成时间的浪费,也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
3.学生对讨论主题的核心思想把握不到位。在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够,对讨论主题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讨论主题的核心思想。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深入其核心思想。最终讨论的结果也是很肤浅的,没有更加深入的答案,更谈不上创新的观点了。
4.讨论案例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在讨论课堂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大都引入的是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大企业的案例进行分析。这些案例都很典型,而且层次较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这些企业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其很陌生,有种空中阁楼的感觉对学生而言,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另外,这些典型企业的案例,在网络上也有很多分析和讨论,所以学生会照搬照抄别人的观点,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性,同时学生的思想也容易被束缚住,达不到讨论的效果。
四、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特征对讨论教学法的改进策略
1.增加管理学课时总量和讨论课时数。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性,在管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增加讨论课的课时量。但由于管理学的原理性知识也很多,所以在增加讨论课时量的同时应该增加总课时量。目前管理学的课时量是40课时,应该增加到64课时较为适宜,这样就平衡了理论课和讨论课。
2.加强讨论课堂学生的考核与管理工作。讨论课的教学和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学生的自由性较大,这样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就会提高。在实际操作中,有学生在讨论课堂上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影响讨论质量。所以教师应该在学生考核上加大管理力度,督促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与他人进行交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讨论效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讨论主题思想。学生对讨论主题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所以在讨论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讨论主题做透彻理解。这样,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认真思考,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观点。
4.讨论的案例多联系学生实际和学生熟悉的企业。讨论问题最终都是要解决问题的,这样既能做到理论的应用,同时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教师在选择讨论案例时多寻找离学生较近的案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更加有意义。同时,小企业的案例讨论的人比较少,观点也比较少,所以学生所能借鉴的观点也就比较少,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自己思考能力,达到讨论的目的。管理学是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思想,并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在教学中不能采取一贯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经过实践,讨论教学法在管理学的课堂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该教学方式是管理学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相信在对其的不断改进中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明波.“90后”大学生的成长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4(2).
[2]王磊.三本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4J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