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我国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立足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团体的优越性,不断地学习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困境,表现在:工作的影响力不够、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团干部服务意识欠缺、效率低影响力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各方对共青团的认知不高、共青团工作缺乏经费、团干部的利益难以保证,以及缺乏必要的法律授权。为了使共青团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我们要深入社区了解公众的需求,挖掘资源建立富有实效的工作机制,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党建促团建,以此来解决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出现的困境。
关键词:共青团 参与 社区治理 困境 对策
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社区建设,共青团组织日益成为社区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同时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社区治理、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存在困境,但是我国共青团是一个庞大的公民组织,是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重要联系纽带。社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共青团更好地锻炼自己、发挥团体的优越性,这使得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成为了可能。
一、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
共青团作为中共领导的先进青年公民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与广大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社会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地深入学习、开拓创新,提高自身的能力。他们立足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有效地团结和服务于广大青年。但是在新时期,我国的社区环境、社区成员复杂多变,给共青团带了了巨大的挑战。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影响力不够。日常生活中,虽然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已经越来越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但由于公众对其知识的匮乏,遇到困难很少向其寻求帮助。他们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政府,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忙。例如,在有的地方,党领导或群众片面地认为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并不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的认为共青团不像政府那样,能够有效地承担社会事务,没有能力真正地为社区做事,工作比较虚,只是重视“说”而不重视“做”;有的认为共青团的团干部比较年轻,缺乏稳重性,纵使有一些创新的思想也不被认可。
2.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社团中,很多的青少年兼职过多,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社团建设中,收入偏低,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社区的团干部中,很多人以其他工作为主,把团里的事当作兼职;也有的人以团里的工作为主,在外面另有兼职;有的人几乎全心全意地做好团外的工作,没有时间从事团内工作;而只从事团内工作的人员就比较少。工作强度与所获酬劳不成正比、个人付出与社会认可不对等、工作成效与个人期望落差大等因素,都深深地影响了队伍的建设。
3.团干部服务意识欠缺。目前,社区的重要工作主要表现为:为老人服务;对贫困者的救助;对下岗人员提供援助;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教育;人口管理等。共青团要做好社區的服务,就要有效地介入这些工作。但是,团干部在参与政治、经济等各项变革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些团干部对共青团的发展地位也产生了怀疑,看不到团组织的发展前景,同时不能准确地预估自身的发展利益,慢慢形成思想和工作上的偏差,陷入低迷状态。没有了高昂的热情和斗志,变得消极被动,服务意识欠缺,工作效率低下,不能真正做到为社区服务。
4.举办活动效率低下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的工作更加庞大,事务日益繁多,包括共青团在内的各种社团日益的发展起来,它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当前国家的情况并非如此,共青团等社团组织在社会建设、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机制不健全。也可以说,政府应该提供哪些服务,哪些服务应该让渡出去,这方面还很模糊,政府与社团间的协调机制也没有理顺。当共青团开展活动,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教育、就业等信息时,很多职能与政府有关,有时边界的模糊使得共青团组织不能把具体的行动落实到位,有的方面无权过问,不能够发挥全力为百姓服务,致使在群众心中的作用被忽视。
二、导致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陷入困境的原因
1.认知程度不高。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的部门、群众没有完全接受共青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有的单位或组织觉得共青团在社区治理中没有什么作用,他们的工作比较虚,是个可有可无的组织,于是不太愿意去支持他们开展各种活动。第二,有的领导担心,如果要求社区内部建立共青团组织,会给他们带来思想上的疑虑,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他们对共青团的社区治理工作积极性不高。来自于各个方面的思想上的不统一,导致了共青团组织举办活动比较困难。
2.经费缺乏。经费的不足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团组织的发展。就共青团而言,一旦团组织在社区举办活动,很多情况会因为经费不够,导致活动质量下降。工作中,各个社团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第一、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第二、慈善收入;第三、提供社会服务的收费收入。从我国的社团发展的组织经费来看,大多数的资金支持还是来源于政府,由政府财政拨款和补贴,但这种补贴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且拨款需要经过一定的申请流程,速度比较缓慢,往往不能及时到位。
3.团干部的利益难以保证。当各项改革蜂拥而至,团干部的自身利益难免会受到冲击。一方面,很多的团干部都是身兼数职,不可能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团中的岗位没有太多政策上的支持,所以,他们也不会把团里的工作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共青团中,组织对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在各种因素下,团干部的利益难以保证,他们渐渐在思想上产生浮动和偏差,情绪波动,行动变得迟缓,对岗位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没有落实,无法保证把足够的精力和实践投入到团的活动中,严重影响了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
4.缺乏必要的法律授权。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缺少一部社团法。例如,共青团代表和维护各青少年权益的职责一直没有得到正式的法律授权。在我国,《未成年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共青团的职责,但没有具体的讲解共青团图和维护组织权益、如何维护群众权益,以及他们在工作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两部法律的适用范围是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而更多的青年权益则比较分散的出现在劳动法、婚姻法、教育法等其他法律中。所以,共青团的工作得不到法律上的保障,只能通过呼吁社会、志愿者提供爱心奉献等实施,难以做到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对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的思考
1.深入社区了解公众的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五类,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一般来说,人们对社区有两种需求:一是基本需求。主要是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条件,如衣、食、住、行等。二是心理需求。主要是情感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自我价值的视线等。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不仅是团工作新的生长点,也是城市团工作发展潜力所在。
2.挖掘资源建立互动的工作关系,建立富有实效的工作机制。共青团可以加强与各个部门的联系,挖掘资源。运用社会化的手段,加强联系,充分发挥发挥组织优势、人才优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提高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第一,明确共青团社区治理的组织机制。机制的建立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团结青年、有利于促进组织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原则,对现有的团组织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配置。从上到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合理配置。第二,明确共青团社区治理的运行机制。合理的运行机制能够推动行政和社会的结合,做到灵活性和引导性。第三,明确共青团社区治理的服务机制。运用多种手段,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推动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法律化。第四,明确共青团社区治理的反馈机制。任何工作的运行都离不开反馈,但是在信息反馈的过程中,信息经过多次循环,往往会发生内容的改变,导致信息的反馈不及时、不到位。通过建立一个好的反馈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居民需求和共青团所提供的服务之间的矛盾,让共青团社区治理在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目的等各方面得到改进。
3.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支持。我国共青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二是慈善收入;三是提供社会服务的收费收入。在这三方面中,虽然慈善收入和社会服务都有提供经费,但共青团的活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政府,由政府进行拨款和补贴。所以,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支持。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以此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首先,为共青团组织设立专项资金。政府要将投入纳入预算,分出市级、县级的专项资金,并且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提高下拨的经费。其次,在政府下达的职责范围外的事务,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有权力要求政府下拨专门经费,政府本身也有责任支持社区的活动,提供一定补贴。再次,虽然社会上的补贴不及政府拨款,但共青团仍然要利用好社会这个巨大的资源,政府要出台各项政策,帮助吸收社会资金,开拓融资渠道,以鼓励社会资助来促进共青团的社区治理工作。对于共青团的工作,更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走”。对共青团的項目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决定该项目的投资额是多少。对于一些工作任务重、意义重大的项目,可以通过多方集资,增加财政支持,把“费随事走”坚决地落实到位,拨给社区。对于一些常规的活动,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适当减少资金。政府对共青团进行财政支持的同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量力而行,与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稳步推进。
4.以党建促团建为共青团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发展,社区中外来青年和私营企业就业青年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组织体系中的团员日益减少,团内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所以,要做好创建工作,就要适应社区发展的规律,立足于社区,加强团组织建设,加强团组织干部的队伍建设,为共青团的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首先,要把团干部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只有通过与社区发展有现实意义的团干部管理制度,实行民主选育、公开选拨、法律约束、政策鼓励,才能把那些心系百姓、工作责任心强、素质高的青年、团员选拔到团组织中;其次,重视青年在团中的作用,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地的引导和培养,壮大工作力量,把团组中对青年的扶持落实到位;再次,重视青年志愿的作用,他们是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要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成峰.公共治理、公民社会、宪政制度——推进共青团组织发展的三大引擎[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骆勇.公益性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困境与政策干预[D].上海复旦大学,2009.
[3]邱香.和谐社会视角下共青团工作定位新探—基于善治理论的维度[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4]张芳.基层共青团面向社区青年的治理模式变革[J].社会观察,2010年第11期.
[5]任斌.论共青团组织在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6]李跃旗.凝聚社区青年,构建和谐社会——上海市社区团建的实践与思考[M].学林出版社,2005年12月.
[7]上海团市委地区工作部.上海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第1期.
[8]管雷、谭毅、张岷、曾礼.社区青少年与共青团工作现状调查[J].青年探索,2012年第5期.
[9]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权益部课题组.当代中国青年与杜区建设调研报告[R].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0年6月.
[10]周秋江.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区团建的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1]刘家祥.论高校共青团组织社区参与的基本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2期.
[12]杨荣.论我国城市社区参与[J].探索,2003年第1期.
[13]成静.城市社区共青团组织能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施锦楠(1989—),女,汉族,江苏靖江。就读于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