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涛 杨运华 钟勇 宋协群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应用探析
黄海涛 杨运华 钟勇 宋协群
目的 分析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观察组经骨科损伤控制下治疗,对照组经常规骨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6.6%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并发症发生率6.7%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低(P<0.05)。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16个月的随访,通过X线片得知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1例患者发生畸形愈合。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骨科损伤控制,能促进患者预后,提高骨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不稳定骨盆骨折;四肢多发骨折;骨科损伤控制
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临床常见严重骨折损伤性疾病,且多伴随四肢多发性骨折,病情形势严峻,治疗难度较大,康复时间长等,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也会降低患者的身心健康[1]。通常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若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疗,则会造成血管、神经再次擦伤,甚至会造成继发损伤[2]。骨科损伤控制是基于骨科应用发展而来,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采取的分阶段的处理原则。本研究以1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为例,采取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3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本院就诊时间是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经X线、CT确诊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3±5.4)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患者,2组患者组间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治疗,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常规输血、输液及给予抗休克治疗,并给予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骨科损伤控制下治疗。(1)患者需积极控制致命性大出血,以骨盆带固定止血,伴多发骨折患者采取骨牵引,以石膏简单固定;伴后尿道损伤者行耻骨联合膀胱造口。(2)将患者快速送入重症监护病房,并给予复苏疗法,如恢复血容量和体温,使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得以维持,快速纠正凝血机制障碍,改善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维持气道通畅呼吸,并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3)以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和手术耐受性为依据,择期手术,待各项身体指征相对稳定后进行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持续观察4 d,确保无手术禁忌证后行骨盆骨折内固定术。有四肢骨折并发症的患者则需重建钢板内固定;股骨干骨折患者以交锁髓内钉固定患肢;肱骨外科颈骨折者以肱骨近端LCP固定;多发肋骨骨折者采取钛镍合金记忆环抱器固定;股骨颈骨折患者以空心钉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PFNA内固定;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采取锁定加压股骨髁支持钢板固定;闭合性胫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固定。骨盆骨折患者需先对骨盆前环予以重建钢板固定,以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以钢板跨双侧骶髂关节固定骶骨骨折、骨折线涉及骶骨体者。
1.3 疗效评价标准[3]以Matta判定标准判定治疗效果,优:骨折分离移位低于4 mm;良:移位在4~10 mm;可:移位在10~20 mm;差:移位20 mm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用“±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治疗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术后随访 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16个月的随访,通过X线片得知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1例患者发生畸形愈合。
2.3 术后并发症分析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2组对比(P<0.05)。
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临床常见严重骨折类型,因高能量创伤导致,通常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在受伤后会伴出血、休克及多器官损伤等并发症[4],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增加患者疾病程度,发生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机制障碍等病症,甚至会发生生理性衰竭,而发生死亡。尤其是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通常会合并四肢多发骨折,而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若在骨折早期未实施修复重建手术,会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并会严重损伤患者生理功能。因此在临床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来说,需严格按照骨科损伤控制,在早期较短时间内暂时性稳定骨折,行ICU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采取确定性手术治疗[5-8]。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骨科损伤控制,可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及时挽救患者救治成功率,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效果显著。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通过X线片得知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一例患者发生畸形愈合,恢复良好。由此可见,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时采取骨科损伤控制,可促进患者骨折有效恢复,降低患者术后治疗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骨科损伤控制,可在第一时间内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处理患者骨折,积极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促进患者预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1] 陈坤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4,27(3):187.
[2] 王明远.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7):244-245.
[3] 张涛.损伤控制骨科在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3):196-198.
[5] 许鸿飞.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7):749-751.
[6] 高红芳,郝真娥,王梅琴.小型凉液垫在骨盆骨折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9):706-707.
[7] 熊茂明.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3):118-119.
[8] 陈文明.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30):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075
江西 337000 萍乡汉和医院(黄海涛 杨运华 钟勇 宋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