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雅莲
六月份天气开始炎热起来,人也比较容易出汗,易耗气伤津,所以这个月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吃些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肥甘厚味。下面为大家介绍几款应季食材及其养生食谱。
一、赤小豆
赤小豆又称红小豆、红豆、赤豆等,原产于我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赤小豆可以与其他粮食混合煮粥、蒸饭,也可以制成豆沙,再加工成各种点心。
赤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铁等成分。
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调经通乳的功效,适用于水肿、脚气、产后缺乳、闭经、腹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痔疮出血、热毒痈肿等症。
赤小豆具有很好的利水消肿、清热退黄作用,对水肿、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如慢性肾炎水肿者,可用赤小豆加白糖煮汤饮用;营养不良水肿、肝硬化腹水者,可用赤小豆与鲤鱼、陈皮、生姜煮汤,调味饮用;脾胃虚弱、水肿、黄疸者,可用赤小豆与茯苓、薏米煮粥食用;急性肾炎、水肿尿少者,可用赤小豆与冬瓜煮汤饮用;肾炎水肿、小便不利者,可用赤小豆与白茅根水煎服;脾虚水肿、小便不利者,可用赤小豆与桑白皮煮汤饮用;慢性水肿者,可用赤小豆与大枣、花生共煮烂食用。赤小豆还有通乳的作用,产后乳汁不通或水肿尿少者,可用赤小豆与通草水煎服;产后缺乳者,可用赤小豆煮浓汤饮用。赤小豆的解毒排脓作用也较好,如热毒痈肿、产后恶露不下者,可用赤小豆炒熟研粉,开水调匀服用;腮腺炎者,可用赤小豆捣烂,用蜜调匀外敷;疮痈肿毒者,可将赤小豆研末,用鸡蛋清调匀,涂于患处。
赤小豆不可长期食用,否则易使人瘦;阴虚而无湿热、小便清长者忌食赤小豆。
1.赤小豆百合杏仁粥
原料:赤小豆60克,百合10克,杏仁15克。
做法:赤小豆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至半熟,放入淘洗干净的百合、杏仁共煮成粥即可。
特色:这款粥具有润肺止咳、除痰利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慢性咳喘、眼泡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2.桑白皮赤小豆鲫鱼汤
原料:桑白皮(鲜者)60克,赤小豆90克,鲫鱼2条(约300克),生姜皮6克,陈皮6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鲫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其余原料均洗净,与鲫鱼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烧沸后,改小火慢煮2小时左右,加入调味品调味即可。
特色:这款汤具有清热利水、疏风消肿的功效。适用于风水证,证见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肢节沉重,伴恶风发热、咳嗽而喘、小便短少者。
二、茄子
茄子又称茄瓜、矮瓜、落苏等,原产于印度,公元4~5世纪传入中国,现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茄子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炒、烧、焖、煎、炸、蒸、拌、做汤、做馅、腌制等。
茄子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钾、镁、锌等成分。
中医认为,茄子性凉,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利尿的功效,主治热毒疮痈、毒虫咬伤、跌打肿痛、皮肤溃疡、口舌生疮、水肿、小便不利、黄疸、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症。如痔疮出血者,可用鲜茄子捣烂绞汁,饭前饮服10毫升,每日2次;大便下血者,可将茄子用湿纸包裹煨熟,用油、盐调味食用。茄子有很好的散瘀消肿作用,可用于热毒疮痈、毒虫咬伤、皮肤溃疡等症,如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者,可用茄子蒸熟,加食盐拌匀食用;小儿口疮者,可用霜后茄子阴干研末涂患处;无名疮毒者,可用鲜茄子去皮捣烂如泥,加白酒少许,外敷疮面,每2日换1次;无名肿痛、蜂蜇肿痛者,可用茄子加醋捣烂外敷患处;乳腺炎、疔疮痈疽、皮肤溃疡者,可用秋后老茄子阴干烧灰存性,研末,加入少许冰片,外敷患处;跌打损伤者,可用茄子晒干或焙干研末,用酒或开水送服1克,每日3次。茄子还有利尿作用,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症,如黄疸型肝炎者,可用紫茄子与大米煮粥食用;慢性病毒性肝炎者,可用紫皮茄子连皮切片,蒸熟,凉后加蒜泥、盐、味精拌匀食用;水肿者,可用紫茄晒干,研成粉末,每次3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茄子为寒凉性食物,素体阳虚的人不应多吃,患有哮喘者也不宜多吃。
1.麻酱拌茄子
原料:茄子400克,蒜20克,香油、酱油、生姜、醋、白糖、味精、麻酱各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切成3厘米左右的块,蒜、姜切末。炒锅置旺火上,倒入香油,烧热,下入姜末爆香,再倒入茄子块翻炒,调入酱油、白糖、醋、蒜末,烧熟,加入麻酱、味精拌匀即可。
特色:这道菜具有补肾、润五脏、润燥滑肠的功效。
2.决明烧茄子
原料:决明子30克,茄子500克,葱、姜、盐、白糖、味精、植物油、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决明子捣碎,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煎煮2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煮一次,将两次药汁混合后,用小火浓缩至20毫升左右,备用。茄子洗净,切成片。锅置火上,放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茄子炸至熟透、两面焦黄时捞出,沥去油。葱、姜切末,蒜切片。葱末、姜末、白糖、盐、水淀粉放入药汁中,兑成芡汁。锅置火上,放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蒜片爆香,放入炸熟的茄子,炒匀,倒入芡汁翻炒至汁稠,淋上数滴明油即可。
特色:这道菜具有清肝降逆、润肠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健忘等症,还可用于便秘的防治。
三、青鱼
青鱼又称青鲩鱼、黑鲩鱼、乌鲭等,与草鱼、鲢鱼、鳙鱼共称为四大家鱼,主要分布于南方河流、湖泊中,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青鱼可红烧、焖、熏制等。
青鱼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铁、锌、硒等成分。
中医认为,青鱼味甘,性平,入肝、脾、胃经,具有补气和胃、养肝明目、祛风除湿、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虚纳差、胃痛、湿痹、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湿疹等症。
青鱼具有较好的补气和胃作用,对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症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如头晕乏力、病后体虚者,可用青鱼肉与猪肉、葱、姜等调味料共炖汤,食肉喝汤,也可以用青鱼加葱、姜等调味料蒸熟食用;慢性胃病者,可用青鱼清炖,食鱼肉喝汤;脾虚、烦闷湿痹者,可用青鱼与粳米煮粥食用。青鱼还具有祛风除湿作用,脚气湿痹者,可用青鱼与韭菜白共煮食用。
1.糟青鱼片汤
原料:青鱼中段500克,白菜心200克,冬笋50克,黄酒、香糟各100克,香油、盐、味精、白糖各适量,清汤2500毫升。
做法:青鱼中段一剖两半,剔去脊骨,切成条,放入容器内,用盐、糖拌匀,再加入香糟、黄酒,拌匀,糟5~6小时后,用清水洗去香糟,沥干水分,备用。白菜心洗净,切成条。冬笋洗净,切薄片。锅置火上,放入清汤、鱼条,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笋片、白菜心、盐,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煮8分钟,放入味精,淋入香油即可。
特色:这款汤具有健脾补气、养胃化食的功效。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的面黄消瘦、心悸神疲、头晕眼花等症。
2.冬虫夏草青鱼馄饨
原料:冬虫夏草1~3克,青鱼肉250克,南瓜60克,葱花、姜、精盐、酱油、醋、淀粉、胡椒粉、香油各适量,面粉250克,鸡蛋1个,猪棒骨1000克。
做法:冬虫夏草洗净焙干,研成细粉;青鱼肉用刀背砸成鱼泥;南瓜切成丝,加适量盐拌匀稍腌,挤去水分;葱、姜切末。将鱼泥、南瓜、冬虫夏草粉放入盆中,放入葱姜末、精盐、胡椒粉、酱油,打入鸡蛋,加入淀粉,搅拌均匀,做成馅。面粉加水适量和匀,揉成面团,擀成馄饨皮,加鱼肉馅包成馄饨。猪棒骨洗净斩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烧沸后,改中火炖约1小时,拣出棒骨,再次烧沸后,下入馄饨煮熟。碗中放入葱花、精盐、胡椒粉、醋、香油适量,将煮好的馄饨连汤盛入碗中即可。
特色:这款主食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强筋壮骨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四肢无力、久病体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四、杨梅
杨梅又称朱梅、珠红等,原产于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成熟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果干、蜜饯、罐头等食品。
杨梅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镁、锰、锌、钾等成分。
中医认为,杨梅味甘、酸,性温,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解暑、解酒、祛痰、止呕、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胃气不和、饮食不消、呕吐、腹痛、腹泻、胃阴不足或饮酒过度所致的口中干渴等症。
杨梅具有健胃消食、止泻的功效,对胃气不和、饮食不消、呕吐、腹泻等均有较好疗效,如胃肠胀满、胃痛者,可将杨梅用食盐腌制,越久越好,用时取数枚用开水冲泡饮用;消化不良者,可将杨梅晒干,放入白酒中浸泡3个月,每次取适量酒饮用;恶心呕吐者,可用鲜杨梅挤汁,与生姜汁、浓冰糖水调匀饮用;痢疾、肠炎者,可将杨梅用白酒浸泡3天,每次食3~5枚,每日2~3次,也可用杨梅烧存性,研末服用。杨梅还具有生津止渴作用,口中干渴、酒后烦渴者,可生食杨梅适量;烦渴、食欲不振者,可用杨梅水煎取汁饮用。
杨梅多食令人发热、损齿伤筋。阴虚火旺、血热者不宜食用。
1.糖渍杨梅
原料:鲜杨梅500克,白糖500克。
做法:杨梅洗净,加白糖450克拌匀,余下白糖盖在杨梅上,腌渍1日。待糖浸入杨梅后,将杨梅连同糖液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煮至汁液浓稠,出锅,晾凉,装瓶贮藏。
用法:每次取适量,用凉开水冲饮。
特色:这款美食具有生津止渴、健胃作用。适用于口舌干燥、吐泻、痢疾、腹痛等症。
2.杨梅糕
原料:杨梅20个,面粉500克,鲜奶、白糖各250克,鸡蛋4个,熟猪油200克。
做法:杨梅用淡盐水洗净,榨取汁。面粉倒入盆中,放入白糖、牛奶,打入鸡蛋,加入猪油、杨梅汁及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制成面粉糊,连盆上笼蒸约45分钟至熟透,取出,放凉后切成块,再放入电烤箱烤至金黄色即可。
特色:这款甜点具有生津止渴、开胃消食、调理肠胃的功效。适用于津伤烦渴、胃口不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肠胃积滞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