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岭 戎彦筱 孝奇 崔书梅 王瑞敏 刘珊
男护生在传染病医院临床实习中的个性化带教模式研究
杨淑岭戎彦筱孝奇崔书梅王瑞敏刘珊
【摘要】目的探讨男护生在传染病医院临床实习中个性化带教干预研究。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传染病医院实习的32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1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带教,即岗前集中培训1周后,进入临床实习,采取“一对一”护理模式带教。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其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择业观及离职意向和心理辅导等个性化带教干预,实习结束按照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考核部分标准比较2组的护理质量完成情况。结果经个性化带教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男护生的护理质量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护生在传染病医院临床护理带教中,个性化带教干预模式有助于增强护生自信心及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关键词】男护生;传染病医院;个性化带教干预;质性研究
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专业的观念也在更新。护理不再被看作是女性的专属领域,蔡娜等[1,2]研究指出,男护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角色成为护理队伍的一部分。男护生数量的逐渐增加,使男护士队伍不断扩大。在其成长过程中,我院对男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从择业观、离职意向、心理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带教干预,对正在逐渐壮大的男护队伍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等人性化带教,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有效发挥了男护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经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全院护理质量部分考核结果显示,提高了男护生在传染病医院实习质量,为以后顺利走向护理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实习的32名男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16例。对照组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5岁。试验组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3岁。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均为在校住宿生。2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与内容
1.2.1方法:调查问卷由调查者自行设计。每年到临床科室实习前2周内及实习结束后各发放调查问卷1次。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现场、自愿填写,形式为单项选择,答卷前进行详细的解释,明确各项含义,要求答卷客观真实,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共填写32份,填写完毕后并当场如数收回共32份。有效回收率100%。微机录入后进行数据分析。
1.2.2内容
1.2.2.1试卷内容:包括从事护理工作是否自愿、择业观念是否变化、是否有离职意向、是否有心理压力等四方面内容。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部分内容即患者满意度、差错发生率、三基三严护理质量考核等三方面内容。
1.2.2.2带教方法:试验组干预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择业观和离职意向、心理护理等三方面内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带教,即岗前集中培训1周后,进入临床实习,采取“一对一”护理模式带教。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带教内容基础上,针对分组后填表汇总的个性特点从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护理、护理质量考核部分内容等方面进行科学化、人性化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后其择业观及离职意愿、心理压力、是否自愿从事护理工作等四方面的变化,以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考核部分标准检查护理质量结果。
1.3结果评判标准
1.3.1个性化干预标准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功者内容包括:邀请优秀男护士讲座、挖掘男护士从业工作优势,使其内在潜力得以发挥,制定明确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者;心理护理包括鼓励男护士发挥自身优势,产生自豪感、价值感,减轻其心理负担,从而自愿从事护理工作;毕业后择业观及有离职意向人员发生变化,倾向于改变护理职业者等方面逐一进行干预。
1.3.2护理质量考核部分内容: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部分内容即:患者满意度、差错发生率、三基三严护理质量考核、消毒隔离护理质量考核。患者满意度以护理部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格统一进行调查;差错发生率以每月度各科室上报差错事故数字为准;三基三严考核标准以护理部制定的《护生讲课带教计划》为内容,按照每周1次、由各科室护士长及N4护士组成的讲师根据讲课计划和时间讲解后,院级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到临床科室对护生进行上周所讲内容进行考核,检查其掌握程度;消毒隔离考核以手消毒(六步洗手法)掌握程度为准。得分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均以百分制计算结果。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个性化带教干预前后结果比较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显示:自愿从事护理工作提高6.25%,择业观及有离职意向者降低6.25%,心理压力大者减少18.75%,有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者增加6.25%;试验组干预后、干预前结果显示:自愿从事护理工作者提高64.25%,择业观及有离职意向者降低50.00%,心理压力大者降低37.5%,有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者提高75.00%;试验组干预后对比对照组干预前:自愿从事护理工作者提高43.75%;择业观及有离职意向者降低44.25%;心理压力减轻者42.75%;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者提高75%。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个性化带教干预前、后结果资料比较 n=16,例(%)
2.2实施个性化干预后护理质量考核结果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显示:患者满意度提高56.25%,差错发生率降低6.25%,消毒隔离掌握率提高62.5%,三基三严考核结果合格率提高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1重视男护优势,减少离职率据统计,截至到2010年,我国已注册男护士2.1万人,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3]。汤红日等[4]指出,据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公布的《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护士注册人数约224万,男护士约3.8万人,比例仅为1.7%,由此可见,我国男护士数量呈上升趋势。目前由于其人数少,所以更需要重视他们,利用他们的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尽量发挥他们的优势。正如李丽红等[5]研究指出,男护生在参加工作就业方面有较高的自主权,从事护理工作与其他行业的区别,就是专业、技术、知识要求高,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的护生条件优越。带教老师在带教中,重视并强调男护士在工作上的优势,买轩等[6]指出,为其提供精神支持和加强自信心教育,同时采取团队建设指导、男护生风采展示、体育活动、优秀男护士讲座等活动进行宣传和教育,解除和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带教老师选择讲解从事护理专业男生与其他专业同等学历的男性,有着就业方面的优势,男性从事护理职业的优点等宣传男护士形象,从完成护理工作的定向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特点,改变男性在护理工作中的被动形象,有助于引起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兴趣和注意,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事护理工作,有助于稳定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减少男护士流失。经过以上方法教育培训,在男护生毕业后重新择业观及有离职意向调查中,试验组干预前、干预后比较降低明显,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前更显著降低。说明从重视男护生优势方面干预取得较好效果。
表2 实施个性化干预后护理质量考核结果比较 n=16,例(%)
3.2男护生从事护理工作是否属于自愿徐利云等[7]调查结果显示,51.0%男生认为护理专业就业容易;33.3%是由于考试成绩所限,7.8%是家人及学生自愿选择的。因此,受以上因素驱使,男护生选择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得以提高,试验组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提高,试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前相比提高显著。由于对照组只是常规性带教,未参与任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及带教,且全凭自身感受到周围环境变化及临床实习过程中影响,因而改变初衷意愿,由不愿意改为自愿从事护理工作。从表1调查可见,对照组中,男护生自愿从事护理工作人数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提高数字不明显。而实验组中,干预前、干预后相比,选择自愿从事护理工作比例提高明显,结果证明,试验组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提高。
3.3减轻心理压力,体会价值感鉴于男护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害怕社会各界的偏见,害怕患者不接纳他们,还担心来自女性护士及患者的歧视,在他们的心理形成一定的压力。由于他们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护理工作人们习惯了护理领域中大多数均为女性,男护的出现在最初还是很难让世人接受和融入其中[8]。针对这种情况,带教老师从男性从事护理专业的优势上,理解他们,支持他们,为他们讲解参加工作后,尽量分配在急诊科、ICU、外科、精神科、手术室护理救治和搬动手术患者等男性护士可体现其体力好、思维敏捷、动作果断、心胸开阔等优势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从事护理工作的自豪感和价值感。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减轻,积极、认真、刻苦进行护理理论知识与操作的学习,与患者进行沟通,同时邀请在男护岗位上业绩突出的优秀男护现身说法,使他们看到男生从事护理工作的价值感及自豪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如果社会能认可男性从事护理职业及临床护理工作,能激发男性护士的热情,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因此,加强男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护理教育者需更多地去关注男护生的思想动向,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给予心理关怀及支持,以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压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与期望,从而为护理事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男护士。经过心理减压培训,在调查表1中显示,试验组干预前、干预后相比心理压力明显减轻;试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心理压力显著减轻。
3.4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9]指个人对影响职业未来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发展目标,设计、实施、随时调整职业发展方案,最终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带教老师从职业自豪感、价值感等积极性方面,让男护生从心理、职业及社会等方面平衡成熟地发展,成为自我定位准确、自我价值实现的人。使他们看到希望和未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个性,其潜在优势,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按照目标随时修改实施方案,并最终实现人生价值。黎兰等[10]研究结果显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可行性、适合时宜性、可变化性、连续性强的特点,该教育对男护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乃至整个护理事业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试验组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评价很高,与未参加教育培训的对照组比较,参加职业生涯决策课程的护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明显提高。他们能自行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规划朝着目标不断调整和努力,直到实现目标。通过调查,从表2可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带教后试验组干预前、干预后相比,选择制定规划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者大幅度提高,试验组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提高。在医院实习期间,对照组个别男护生由于自身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受周围环境影响,耳染目濡,对临床护理工作认识加强,产生自豪感,自行从观念上、心理上发生些许变化,属正常现象。从表2可见,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择业观及有离职意向者、心理压力大者均有减少,但幅度不大,自愿从事护理工作及设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者均有增加或提高,幅度均不大。经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心理护理及择业观离职意愿教育后,试验组男护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制定并明确了职业目标,毕业后离职意愿及重新择业观念减少,负性情绪减轻,且变压力为动力,刻苦学习,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加强细心、耐心锻炼,积极与带教老师交流、沟通、学习,使带教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在医院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试验组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错发生率、三基三严考核、消毒隔离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研究证明,对男护生在传染病医院临床护理带教中,采取个性化干预模式有助于增强男护生自信心及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临床带教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娜.对男护生实习后离院现象的研究及干预措施.医学信息,2014,12:305.
2李丹连,海峰,刘成霞,等.基亏ABC理论的心理关怀对男护生专业认同及应对方式的影响.中国护理杂志,2013,29:69-71.
3张明,宋向阳.本科男护生职业定位与发展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022-4024.
4汤红日,李玉洁.导致男护生职业认同感低的因素分析.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4,27:280-281.
5李丽红,杨培常,侯睿,等.本科男护生实习期间压力和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护理研究,2013,27:611-612.
6买轩,张卫青.男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情况调查.护理研究,2014,28:951-953.
7徐利云,谢洪波.五年制护理专业男生职业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护理研究,2015,29:356-357.
8王燕妮,代亚丽.男护生实习期间压力的质性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4-16.
9朱宏伟,赖小星,徐文静,等.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17-119.
10黎兰,石镁虹,代凤玲,等.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综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225-1227.
【中图分类号】R 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 02-0312-03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2.052
作者单位:05002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杨淑岭、戎彦筱、孝奇、王瑞敏、刘珊);河北省灵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崔书梅)
(收稿日期: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