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网站6月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世界工厂正想方设法生存最近,东莞的街道很安静,这与几年前大相径庭。当时,即便是周日,街上也是熙熙攘攘,工厂的烟囱都在排放污染物。该市曾是中国出口热潮的中心,当地800万人口几乎全都来自中国其他地区。
在工厂打工的于(音)把东莞当做家,许多人也是如此。但如今,于正考虑返回她已离开20年的重庆老家。她在一家向西方品牌供货的服装厂工作。一年前,该厂宿舍区内还住着2000多名工人,如今仅剩下约100人,工厂主已将大部分生产线迁至越南等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东莞只是珠三角地区迅速涌现的城市之一,它与深圳、佛山等其他城市组成人口超过4200万的工业区。这些城市开展的工业革命已使广东成为令印尼相形见绌的庞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的日子逐渐远去,该省的企业正在竞相升级或外迁。广东省官员表示,中国领导人希望该省起到示范作用,从由廉价劳动力及债务驱动的出口模式转向更基于创新、国内消费和服务的经济模式。这已促使该省鼓励各市“腾笼换鸟”以吸引新企业并升级工厂。
将工厂迁往其他地区或将节省人工成本并获得廉价土地的使用权,但也意味着丧失广东省过去30年来打造的集供应、物流和服务等于一体的优势。一些已迁走的企业家表示不确定是否值得。
与许多工友一样,于女士返回重庆的最大障碍是成本和生活剧变。她的儿子正上中学,而她的丈夫在东莞有一家小餐馆。但随着新工厂装备机器人以及初创企业仅招工数百而非数千人,在众多已前往广东并将该省变为超级工业基地的外来务工者中,许多人或别无选择,只能返回老家。这令在某工厂当生产线经理的杰瑞·杨(音)感到被背叛。“我已将青春卖给东莞。”他说,“看看它是怎么对待我的。”▲(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