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宝 群诺
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裴春宝1群诺2
摘要:研究以拉萨市为例,对其辖属的部分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比较详实调研,获取了一些一手数据,并在总结分析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拉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对策
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而明显地推动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影响着它的走向。应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战略举措,统筹部署,加大投入,尤其应把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摆在优先位置,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信息化的阳光雨露。[1]纵观现状,科技较发达地区的教育明显要迅速于其他欠发达地区,而西藏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其地域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成了科技发展的相对滞后,进而影响其教育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对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西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步入正轨并初具规模。其中,作为西藏自治区省会城市的拉萨已经成为了西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和示范点。对拉萨市辖区内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总结将对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较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这个概念逐渐被“教育信息化”所取代,西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通过前往拉萨市电教馆调研得知,目前拉萨市97所中小学全部实现了互联网的接入,其中约有80%的学校进行了宽带“校校通”建设,实现了宿舍区、教学区和办公区的网络全覆盖,接入带宽达10M,部分学校甚至达到了20M或50M。
在宽带“校校通”建设基础之上,拉萨市70%的中小学均已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并配备了现代化电子白板。90%的学校已经实现了师机比1﹕1,而生机比则各有不同,保守的数据统计显示,小学生机比目前为14﹕1,中学生机比为8﹕1。与此同时,一线教师对于新设备、新技术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从不习惯到适应再到熟练,建设成果大大促进了教育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通过向参与网上调研的225名中小学一线基层教师、电教工作人员以及学生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得知,有93.33%的师生对各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建设基本上感到满意,师生对所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否满意的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师生对所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满意程度
调研中发现师生对实行教育信息化的各项新举措表示大力支持,认为教育信息化有力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师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的认可度比例如图2所示,其中有59.11%的师生支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日常教学。
图2 师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的认可度
另外,有72%的师生认为老师对应用新设备、新技术不存在大的问题,但依然需要加强相关的技术培训,图3是老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调查。
图3 老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
根据调研了解到,一线老师均采用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认为这样做的互补性更强。此外,以近几年的国培教育和能力提升考核两项为例,虽然每个学校的应用程度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而这也真正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软实力的有效提升。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班班通的覆盖率预计将于明年达到100%,如此高的覆盖率甚至超过了内地的一些省市,这都受益于国家和西藏自治区近年来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拉萨市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也在加紧建设中,相关部门正与移动、电信等运营商积极洽谈力争早日建成覆盖整个拉萨市的标准化教育专线城域网。届时,拉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虽然已迈入正轨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应用与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人才匮乏
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实现软资源、硬资源建设的同步并进,优秀的专业人才是软资源中的核心力量。目前,拉萨范围内中小学中专业从事电教管理及应用的专职教师非常少。绝大部分从事电教工作的技术人员并非来自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2],几乎都是由其他任课教师通过兼职方式来实现。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图4是拉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实施的层级关系及人员配置。
图4 拉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关系及人员配置
(二)双语教学资源建设亟需跟进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教学资源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5年1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要集成社会资源构建资源库,分类整合教学资源,提供大型数据库检索服务;同时,鼓励各协会、学会、学术机构开发分类资源库,学校、公司、个人等网站也提供一定数量的数字教育资源。[3]目前西藏普遍倡导双语教学,但相应的双语教学资源却相对较为缺乏。仅有极个别学校做了此类尝试,收效良好。比如海城小学独立建设了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基础性教学资源,但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三)资金短缺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就需要配备大量现代化的软、硬件设施,与此同时对人员的培训和设备的管理也要同步跟上。换句话说,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做支撑的。而拉萨市中小学目前在软、硬件建设、人员培训、设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
(一)助力人才培养并加快制度建设
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首先要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键[4],尤其要加强计算机专业和藏文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本地培养,并在待遇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适度倾斜,使他们真正成为“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坚力量。任何一项系统的工作都必须有一套制度作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但目前这一块在拉萨市电化教育方面还属于短板。我们应该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以及各种网络手段积极、谦虚地学习内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的宝贵经验,取长补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系列制度。
(二)激发师生积极性,切实提高校园网建设进度及使用率
调研发现校园网建设慢、使用率低以及师生积极性不高是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化建设速度慢的制约因素之一。各学校应多措并举,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网络答疑平台、交友互动等手段努力激发广大师生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各类软硬件资源的使用率,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所在并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快双语教学资源建设
怎样建设与现有汉文教学资源配套的藏文教学资源已经成了摆在藏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者面前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应吸引有志于此项工作,且具有良好藏文和计算机知识的人才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其次要加强与西藏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家级新闻出版社的横向合作,通过技术突破来带动资源建设以期得到良好的收效;此外,需加强与四川、云南、甘肃三藏区中小学的沟通联系,借鉴经验、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
资金支撑是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硬条件,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前提条件下应该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加快建设进度,扩大建设规模。首先,建设单位要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项目,通过科研争取资金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其次要善于借助援藏渠道争取资金支持;此外,部分师资力量强的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本校资源并将资源有偿共享从而实现自创自收。
(五)总结经验,加强沟通,实现各类资源应用效益最大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人员多、覆盖面广,在建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不断进步的过程,各学校应积极加以总结,成功的经验继续应用推广,失败的教训引以为戒避免再犯。这样就能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实现资源应用效益的最大化。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4]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为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使西藏尤其是偏远乡镇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尽快步入正轨、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3]刘延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二零一五年五月二十三日).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506/188941.html
[2]西藏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藏科技,2015(3)﹕35.
[4]索兴梅,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5(5)﹕63.
※项目: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西藏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有效实施的研究”(2013ZJRW07);2014年度西藏自治区一般科技计划项目(2015ZR-14-1);2014年度西藏大学青年科研培育基金项目(ZDPJZK201403)。
作者单位:1.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2.西藏大学现代技术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周朝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