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丹璐
[摘要]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已成为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国际旅游合作和交流的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培养精通英语的国际旅游人才。本文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如何把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和高职英语教学整合起来,并分析现状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使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民族地区的国际旅游人才。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资源;高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43-03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我国,旅游业是个新兴行业,虽然起步晚,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已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已成为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国际旅游合作和交流的日益加强,我们急需培养民族地区的高素质涉外旅游从业人员,既精通英语,又拥有高水平旅游专业素质,从而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合理并有效地把民族地区丰富旅游资源和高职英语教学整合起来,把英语教学和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培养民族地区的国际旅游人才。
渝东南地区为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是重庆市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渝东南地区自然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良、民族风情浓郁、民俗乡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重庆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后劲所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位于渝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武陵山片区的中心城市一重庆市黔江区,为一所公办旅游院校,专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行业的需求,是重庆市“旅游人才发展重点工程”的建设单位。为此,本文将以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为出发点,结合我校的英语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将旅游资源与英语教学进行整合的对策和方法。
一、民族地区渝东南旅游资源情况介绍
渝东南地区地处武陵山脉,系乌江水系,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重庆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少数民族集聚区。该区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全区以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和革命先驱赵世炎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文化浓厚,乌江画廊、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江、芙蓉洞、小南海、武陵仙山、阿蓬江、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千野草场、阿依河等自然资源丰富,大酉洞、龙潭古镇、龚滩古镇、乾隆行宫、洪安古镇、西沱天街、万寿寨、龙河岩棺等人文景观众多。
该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重庆市接待海外游客的增加,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极具世界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对传承中国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开发渝东南地区的旅游资源,是发展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让世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渝东南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渝东南民族地区,高素质的涉外旅游从业人员的缺少是目前该区发展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校作为渝东南地区的公办高职旅游院校,在培养民族地区的旅游人才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过程中,要切实地把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国际旅游人才能够服务当地的旅游行业,服务当地的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接待海外游客和促进渝东南地区旅游市场的繁荣。
二、我校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英语教学缺乏地方特色和本土实用性
目前我校的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只是普遍意义上的英语课程设置,没有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没有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与民族文化,缺乏对本土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民风民俗的融入,例如渝东南地区蕴含丰富的文化特产,土家族的铜铃舞、摆手舞,苗族的木鼓舞、花灯舞、芦笙,土家的刺绣、苗家的蜡染,土家苗寨的“对歌”、“会歌”等都具有丰富的民族情结和精神,却显有思考如何有效地融入英语课堂、有效传达和继承这些民族文化。缺乏地方特色和本土实用性,将会导致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无法适应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无法熟练地运用英语,发扬和宏大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
(二)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对英语学科的重视不够,导致投入不足,教学设备短缺,实习、实训场地简陋和不够规范。二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评价上,虽然采取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但是在比重上还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实习、实训所占的比例偏小,造成学生对英语实践技能的轻视和导致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三是校企合作还处于浅层面的联合,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欠深入和细致,境外实训基地欠拓展和开发。主要形式为学校单方面地向涉外旅游企业提供实习、见习学生,满足企业的需要和用人之急,但企业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运营,而非英语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本土型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和加强
其主要问题是一:缺乏“本土化”的教师队伍。渝东南地区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土家族和苗族的人数最多,而我校的英语教师大部分为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二: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缺乏“双师型”英语教师,实践教学和操作能力不强。虽然我校英语教师至少为研究生以上的学历,然而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模式,缺乏相关的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在相关旅游企业、行业工作的经历,重视英语的理论教学,而忽视行业英语的实用性、技能性,忽视对学生英语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三:英语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缺乏有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在英语教师的队伍构成中,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多,而高级职称的教师偏少,只能从外校聘请相关高级职称的师资和行业专家。尤其是缺乏具备科研能力,能够带动科研团队的英语专业带头人。
三、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整合
(一)提高旅游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提高英语教育教学水平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旅游院校学生英语培养目标兼顾了英语语言能力和旅游专业知识两方面,使学生具有使用英语进行涉外旅游服务的能力。但很多学生毕业时英语表达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如果在就业市场上不具有优势,职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时应该考虑到,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一个传统的英语语言学习体系,更要增加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体系。我们可以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的方式,理清渝东南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的旅游景点,如自然资源旅游的黔江小南海、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酉阳桃花源、乌江画廊、武隆喀斯特地貌等;人文旅游资源的酉阳龚滩古镇、龙潭古镇和民俗旅游资源等。我们可以合理地将本土旅游资源贯穿于英语教学的课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其次,学校要与当地的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联系,采取讲座或者课堂的形式,告知学生当地开发旅游资源的方向和思路,结合让学生了解当地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方向,从而学有所用,更好地为当地民族地区的旅游服务。
(二)深入加强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
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应该把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区域发展紧密务实地结合起来,探索持续有效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提高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应该切合专业相对应的岗位,让学生在旅游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学校引导和安排学生到涉外旅游行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锻炼英语应用水平,为当地社会服务,为当地旅游行业服务。
(三)加强渝东南地区“本土化”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本土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是本土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方面,我们可以鼓励英语教师深入渝东南的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收集调查资料,进行英语教学研究。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分期、分批地选派英语教师到渝东南当地的景区景点、旅游企业部门进行顶岗锻炼。其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具备职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政策激励等方式,鼓励英语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英语导游证、酒店职业经理人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前厅考评员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旅游行业的专家或资深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定期召开学术讲座。再次,培养教学骨干和专业学术带头人。只有有了自身的骨干教师和本土的专业学术带头人,才能发掘自身特色,组建梯形教学研团队,发扬民族特色,才能针对本地特色,研究英语教育教改项目,研究专业的教学改革等。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互派访问学者,以提高民族地区旅游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四、意义
渝东南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民族文化构成了重庆独具特色的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让世界了解民族文化,欣赏渝东南的自然景观,是我们旅游行业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作为旅游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为培养今后旅游人才自身素质的需要。所以,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时俱进地培养适合当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旅游人才的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本土型的结合模式,培养熟悉本地民族文化的本土型旅游人才。这既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又有利于解决民族地区高层次旅游人才匮乏的困难。
(责任编辑:章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