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2016-06-06 15:24陈超张伟丽李先维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双证书就业可行性

陈超 张伟丽 李先维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教育的主要目标便是要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人才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还需要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双证书”教育应运而生,结合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为人才的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便从当前职业教育中“双证书”教育的问题入手,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的实施可行性,并研究其实际应用。

[关键词]就业;导向;“双证书”;职业院校;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05-02

前言

早在2004年,我国教育部门便提出了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双证书”制度,以提升人才素质,促进人才就业,发展到今天,我国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已经有效实施了这一制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双证书”教育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两种证书的简单叠加,可实际上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法、课程体系、实践基地等诸多问题。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是开展“双证书”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施“双证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

一、当前“双证书”教育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我国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已经实行了“双证书”教育制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没有以就业为教育导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社会问题与学校问题两个主要方面。

(一)社会问题

1.证书种类问题

当前我国劳动部门实施的相关技能鉴定标准,绝大多数都针对于操作型或技能型的相关岗位,但管理型与服务型岗位却仍然局限于行业管辖范畴,国家考核中也尚没有相关规定。而且,职业资格证书只确定的是一个较小范围的工种,但实际教学时,院校专业则普遍面向的是一个职业群体,两者之间存在不适应性。

2.证书监管问题

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不仅涉及到劳动部门,还包括人事部门、教育部门、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在对证书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多头监管问题。另外,当前职业证书领域欠缺科学合理的鉴定方法与应用测评,导致证书价值逐年下降,管理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对职业证书的权威性产生影响。

3.企业支持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在实际就业的过程中,企业更重视学生的能力与学校的品牌,在确定人才待遇时,也很少关注职业证书,绝大多数企业都并不会根据人才职业证书等级去确定人才在企业中的实际待遇。另外,我国现阶段的劳动预备制度并没有得到良好落实,这就使得学生就业与职业证书之间无法全面接轨,这也会影响学生考证的积极性。

(二)学校问题

1.制度结合问题

实际上,“双证书”之间的互换并不单纯指的是两种证书的相互认证,而是需要两者在能力特征与知识结构上的有机融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都需要做到相互对应。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还没有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入到整体性的教学计划中去,两者之间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等方面,还欠缺对应关系,“双证书”之间相互脱离。

2.经费制约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与学生两方面,前者缺少经费购进设备与建设基地,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后者缺少经费进行证书考核,无论教材费还是培训费,都为学生带来巨大的经费压力,这也是当前职业院校实施“双证书”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指导教师问题

“双证书”教育制度的建立需要有强大的师资支持,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并没有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教师队伍,从而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产生影响,也对“双证书”教育制度的顺利实施造成阻碍。

二、实施以就业为导向“双证书”教育的可行性

基于上述职业院校在实施“双证书”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是现阶段主要的改革途径,其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法规要求

近年来,职业院校中实行的“双证书”教育制度越来越受到国家关注,在很多法规政策中,也都制定了对这一制度的相关要求,如职业教育法中,便规定要根据实际就业需要来实施职业教育,并要适应国家制定出的职业等级与分类,成为学生受教育的有力凭证,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保障。这说明,职业院校想要让“双证书”教育制度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我国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也为制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社会市场要求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越高,不仅要求人才要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还要求人才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高级应用人才的要求更加严苛,不仅需要人才与岗位之间具有高度的适用性,还要求人才能够创造出更高的效益,不需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培训,便可以顺利上岗。在这种条件下,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就必须以就业作为教育导向,让学生在学校中便完整岗前职业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便是为了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而制定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与从业选择。

(三)职业教育特性

职业院校的根本教育目标便是要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而在职业院校中开展“双证书”教育,是对人才知识技能以及素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有力证明,尤其是职业资格与职业等级证书,都是学生迈出校门之后,能够直接在某个岗位中实现就业的重要凭证。所以,在职业院校中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职业院校本身的教育特性与人才培养目标。

三、以就业为导向“双证书”教育的应用

(一)调整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一种“低不成、高不就”的状态下,与本科生相比欠缺理论,与技校生相比欠缺实践,因此,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一直较低。因此,职业院校需要认识到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树立起“就业教育”的教育理念,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做好对课程设置、实习内容以及师资结构的选定,不仅要准确定位市场,为市场经济而服务,而且要外聘有实际经验的教师,与理论型教师相互交流,培养出“双能型”师资队伍,从而与当前的教学要求相适应。

(二)合理设置课程

职业院校为了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相适应,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遵循“三用”、“三精”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讲,便是基础课程的设置要“够用”、“精选”,控制课程数量,精选课程内容;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适用”、“精干”,适应培养目标,满足实践要求;实训课程的设置要“有用”、“精练”,适应培养要求,强化实践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三)打造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在实行“双证书”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对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职业院校需要强化对教师队伍的打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在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方面,都要紧跟市场变化与社会人才需求,对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构建起一支“双能型”的优质师资团队,为“双证书”教育制度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四)强化资格认证

职业院校为了提升资格证书的鉴定质量,需要在进行实际鉴定之前,以职业标准为依托,组织学生再次进行现场实训与模拟考试,以提升鉴定质量,让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与就业市场相接轨,达到提升学生就业率的教育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的竞争是教育与人才的竞争,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院校想要摆脱长期以来的发展困境,便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全力开展“双证书”教育,从而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让学生就业与社会岗位相互对接,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就业率的教育目标。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双证书就业可行性
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航飞行员培养模式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 “双证书”制度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试论“双证书”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