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活动,创造“体验场”的秘密

2016-06-06 09:12江苏省无锡市机关幼儿园周敏
幼儿100 2016年15期
关键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小猫咪

文|江苏省无锡市机关幼儿园 周敏



音乐教学活动,创造“体验场”的秘密

文|江苏省无锡市机关幼儿园 周敏

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唯有自身的参与和亲身的经历才能使幼儿真正体验到音乐的魅力。《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建议“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我们提供给孩子的不仅是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材料,还是一个更大的自由空间,让孩子自由发挥,尽情宣泄,让他们的情感、经验、想象和各种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锻炼和发展。为此,我尝试开展能激发幼儿内源性学习动机的体验式音乐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目标的引领下,对音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音乐元素进行挖掘,从中寻找孩子喜欢、适宜的音乐内容,探究有效的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体验场”,充分发挥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动作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多渠道地让幼儿自主地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富有个性和创造地表现。从而使幼儿在自主的参与过程中,获得经验的提升,增进对音乐的感知和感受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自发地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围绕这一理念,现结合原创音乐活动“来和小猫一起玩”谈一谈笔者在音乐教学活动实践中感悟到的三点新想法。

打破旧观念的束缚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结合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和孩子的音乐现状进行分析、挖掘,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创设多渠道的体验活动,重设音乐活动的新模式。

以原创音乐活动“来和小猫一起玩”为例,选择音乐素材时一定要适宜孩子,从中挖掘有价值的元素来设计活动。设计活动时要把握两点:首先必须是孩子喜欢的内容,其次活动必须是有价值的,可以让孩子们的某些音乐素养得到提升。歌曲《小花猫》节奏欢快清晰,歌词简单形象,朗朗上口,三段体的重复着,比较适合中班的孩子,应该是他们喜欢的。像这类歌曲的教学,教师通常会把设计重点放在理解、熟悉歌词上,对作品本身所蕴含的音乐元素往往不够重视,对运用音乐作品提高幼儿音乐素养的意识还不够强,活动呆板无趣,比较老套。这一次,在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我试图打破新授歌曲的常规模式,围绕歌曲重复的三段体,通过让孩子们感知三种不同节奏,尝试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节奏型表现这首乐曲。在一系列创设的情境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对不同节奏的感知、看节奏图谱的能力,以及进一步按节奏自主表现等音乐素养。学会歌曲不是目的,但孩子们往往就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增添了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提升了全方位的音乐素养,增强了同伴互学的能力,同时,自然而然地也就记住歌词了。

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形式是很必要的,在活动中围绕三种节奏快慢不同的特点创设小猫咪咪、慢咪咪和快咪咪三种形象,让孩子们对应相应的节奏型来表现。表现的形式也有变化,比如小猫咪咪(四分音符节奏)首先介入,用接小球的游戏形式来开展,期间在孩子们接小球的动作能准确表现四分节奏时便可运用不同方向、不同接球动作来增加趣味和难度,也可巩固孩子们对四分节奏的掌握。慢咪咪(二分音符节奏)不同造型的表现,恰好让孩子们在每一乐句起点摆出造型动作,也是孩子们有经验并喜欢的,为合拍地随节奏表现降低了难度,而且孩子们的创意动作也会随之呈现。快咪咪(八分音符节奏)扭扭舞的情景创设适合孩子们用八分音符节奏来表现,不同身体部位的扭动也会进一步增加乐趣,增强孩子节奏与动作配合的协调性以及创意性。

利用好的策略,创设体验场

设计环节时必须时时围绕孩子的需要来设想,设计活动的视角站点要高,要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利用好策略,为激发幼儿自发的音乐行为搭建平台,不要只拘泥于形式,以避免不必要的兜圈环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提问及导语也要在实践中验证是不是真的适宜孩子,能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点,有没有发挥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动作用,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来和小猫一起玩”的活动,在和小猫咪咪接小球这一环节中,老师和孩子们用四分音符的节奏玩了接球之后,会展示三种不同节奏型的图谱,想让孩子们通过游戏自发找到相应的四分音符节奏型。起初的设计老师会提问:“这三种图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刚才猫妈妈和小猫是按哪张图听音乐玩游戏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孩子能够观察到三张图的区别,理解并对应正确,可是有一部分孩子却比较迷惘,随意猜测。此时老师进一步和孩子探讨也会显得过于置前,急于确定答案,而非幼儿自己所发现和理解的。反思这一过程,虽然孩子们可以用动作准确地表现四分音符节奏,但进一步理解并直接对应图谱,对一些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这里就需要我们为孩子搭建更好的平台。因此,在调整后的设计中,我们巧妙地加了一个提问:“每唱一句要接几次球?”因为有了动作和乐句的对应,孩子们很容易就会发现是两次,然后接着问:“我们来看看,刚才我们听着音乐和小猫咪咪玩是按哪张图的?”这样,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找到每一乐句有两个猫爪脚印的四分音符节奏图谱了。用适合的策略来解决问题,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讨论和老师过多的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自然体现了出来。

在慢咪咪摆造型以及快咪咪跳扭扭舞这两个环节中,为了让孩子们用和形象匹配的节奏来表现,设想了两个策略。

教师不断自我成长、优化活动

实践才是真理,设计中好教案的理念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机智有效地开展并实现,“孩子在前”的理念必须时时体现。我们常常会发现同一个教案由不同老师执教,效果也会截然不同,问题就出在教师的理念有没有真正地落实在行动上,这很重要,需要经验的累积。每一次执教就会有新的体验和感悟,老师们也要学会自我挑战,不断调整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为孩子创建他们喜欢、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好活动。在这样的师幼互动的积极探究、实践过程中,才可以实现两者共同成长,最终受益的还是孩子。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更要注意的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踏实、平稳、扎实地开展,尤其要注意孩子的反应。比如在学慢咪咪摆造型和快咪咪跳扭扭舞这两个环节中,孩子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创意,怎样让孩子们在集体中互相交流学习非常必要。学习重在学而非教,所以当孩子们有很好的表现时,教师更多地要引导大家观察同伴的表演,多问问大家:“你喜欢谁的动作,为什么?他们好在哪里?我们来学一学。”为孩子们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从中累积更多的表演经验,教师也要更多地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反应和回答,帮助孩子们提炼,让孩子们在自主交流中互学,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提升。

开展好一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确不容易,一个好活动的诞生必须在不断实践后才会产生。期间,我们也会从中不断提升、成长,并印证在实践活动中,最终有益于孩子,创建出他们喜欢并易于其发展的优质活动。

第一个策略:在尝试学慢咪咪摆造型前,要让孩子们比较出在二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节奏的两张猫爪图里谁是慢咪咪的节奏,有了之前小猫咪咪四分音符节奏的铺垫,孩子们对图谱有了一定认识,一致认为走得慢、爪印少而大的是慢咪咪。教师随即带着孩子们用双手跟着图谱来学慢咪咪的节奏走一走。这样的环节设计又提升了孩子们对图谱对应动作的经验,为之后孩子们自主按二分音符节奏摆造型降低了难度,孩子们可以更多地将关注度放在造型摆放的创意性上。

第二个策略:在快咪咪跳扭扭舞这一环节中,八分音符节奏的难度相应会大些,这里提问:“小猫咪咪会用这样的节奏来走路吗?”(师轻哼乐曲击掌四分音符节奏)“慢咪咪会怎样走路?”(幼儿尝试击出二分音符的节奏)“那快咪咪呢?”(邀请个别孩子上前示范八分音符的节奏,集体再尝试)为孩子搭建这样的台阶,一来帮助幼儿用动作更好地掌握之前的一些节奏型,二来为他们用八分音符节奏型对应图谱来击掌降低了难度。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情景策略游戏中,孩子们潜移默化、自主有趣地学会了看节奏图谱。

猜你喜欢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小猫咪
论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之节奏组织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南音二弦演奏技法之“贯”与“折”
借助柯达伊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可爱的小猫咪
两只小猫咪
教你画一只小猫咪
可爱的小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