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

2016-06-06 03:18冯永进冯文娟傅冬艳王亚男康晶波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酒泉735000
甘肃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超敏C反应蛋白依达拉奉

冯永进,冯文娟,李 燕,傅冬艳,王亚男,康晶波(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



急性脑出血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

冯永进,冯文娟,李燕,傅冬艳,王亚男,康晶波
(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酒泉735000 )

摘要: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依达拉奉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并在治疗后24h内和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可能与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依达拉奉;超敏C反应蛋白

脑出血患者除了血肿对脑组织压迫的占位效应致颅内压增高外,更重要的是出血后脑细胞的继发性周围脑组织的缺血和水肿,进而导致该部位组织细胞生物化学的变化。目前有研究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是最早被认识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由肝细胞合成,在急性脑血管病中有着重要表达,可参与脑基底降解,从而增加血管通透性,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脑水肿形成,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呈正相关,可反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活性抗氧化剂已广泛用于急性脑血管患者,但对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脑保护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于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在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选择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

病例入选标准:①发病24h内;②单侧幕上出血;③出血量10-30mL (其中10-20mL34例;20-30mL 46例);④意识清楚;⑤无感觉性失语;⑥无严重的心、肺、肝及肾功能不全。

排除标准:①脑创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抗凝药物等原因继发脑出血者;②同时有2个以上血肿者。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21 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5±9岁;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4± 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布及用药前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及标本采集

入院后,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剂,适当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基础用药相同,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0.9%氯化钠250ML·d-1,共14d,静脉滴注。

研究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取2ML空腹静脉血,由本院检验科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

1.3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治疗前后CSS评分的变化(±s)

表1 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治疗前后CSS评分的变化(±s)

注:依达拉奉治疗组第1d与对照组比较,★p<0.05;14d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超敏C反应蛋白(ug/L) CSS评分对照组(n=40) 1d 416±51.2 14d 119±19.3*# 14±3.6 11±2.7*#依达拉奉组(n=40) 1d 438±48.6 14d 179±2.48*# 16±4.3 14±6.2#

发病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第14d时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与第1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治疗前后CSS评分的变化

发病24h,依达拉奉与对照组相比,C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第14天,两组CSS评分均有所下降,依达拉奉组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用药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恢复更为明显(P<0.05)。

4 讨 论

脑出血后血肿压迫除引起急性脑组织损伤外,还存在着血肿周边脑组织继发损伤,导致大量的氧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1]。加速缺血区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和脑水肿的加重。依达拉奉是一种具有捕获羟自由基的活性抗氧化剂[1],其血-脑屏障穿透率60%,静脉给药具有清除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的损伤和凋亡。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生成,减少白三烯产生,降低羟自由基浓度;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防止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损害,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2]。依达拉奉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和出血时间,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其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可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从而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害。

作为炎性反应标志之一的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是最早被认识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由肝细胞合成,在急性脑血管病中有着重要表达。相关的研究表明超敏CRP能降解细胞外基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脑血管的完整性,使血-脑屏障严重损伤。国内外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含有大量的超敏CRP,使脑细胞基质降解,是引起脑出血水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缺血半暗带中超敏CRP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炎症反应时,超敏CRP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终末产物,损伤脑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变。现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是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国内徐忠祥等[3]研究认为血清超敏CRP升高不仅能反应体内炎症反应程度,也能反应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国内还有研究认为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因存在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和比较广泛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坏死,此时升高的血清超敏CRP水平不仅促进脑水肿还加重脑损伤。而且超敏CRP水平还能判断脑出血的病情及预后[4]。

本研究表明,血清超敏CRP的含量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使用依达拉奉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依达拉奉在对脑出血患者血清CRP的干预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并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及降低CSS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Broderick J,Connolly S,Feldmann E,et at,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adults:2007 Update: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Council, High Blood Pressure Research Council,and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in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Circulation,2007,116:e391-415

[2]Abilleira S,Montaner J,Molina CA,et al.Matrix metallopro

teinase-9 Concentration afte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3]徐忠祥,袁胜山,张骏,等.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270.

[4]张锐,冯继贞,李新立,等.早期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2-64.

中图分类号:R722.15+1

猜你喜欢
急性脑出血超敏C反应蛋白依达拉奉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龙胆草清泻活血汤在痰火瘀闭证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