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工作新模式的构建

2016-06-04 02:32温海波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

温海波

【摘 要】在“微时代”环境下,应该准确把握和主动探究大学生党建工作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本文拟依托微信这一新媒介,充分借助其独特的优势,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工作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工作新模式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机媒体,自2011年1月由腾讯推出以来,经历了指数式的发展,仅用时不到3年用户数就已突破5亿。“微信”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它以传播的即时性、精准性、私密性以及新颖而丰富的功能吸引了大批的大学生受众,并对在校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日常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微信使用者在大学生中占据几乎是100%,接近70%的学生每天上线时间低于5个小时,另有近30%的学生使用时长为全天24个小时在线。由此看见,微信已经融入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用户群体的客户黏性较高,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方式。

微信为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者,在“微时代”环境下,要充分认识到那些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应该准确把握和主动探究大学生党建工作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本文拟依托微信这一新媒介,充分借助其独特的优势,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工作模式构建的创新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抛砖引玉。

一、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

微信之父张小龙表示:“我们希望基于微信能搭建一个生态系统。”高校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就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者基于微信公共平台特点和功能构建一个的包含“微关注”“微党建”、“微党课”、“微服务”、“微公益”、“微阵地”、“微联系”的虚拟“七微”体系,它的每一个个体与学生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信息的传递可以是自上而下的顺序传播,也可是点对点的跳跃式传播,甚至实现党总支和学生个体的直接对话。这种探索创建“七微一体”党建工作模式,一定会激发党员活力,为大学生党建政治工作提速增效,凝聚学院党建正能量。

(一)微关注

目的在于让学生实时了解学院党总支优秀党员的风采,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农学院党建实时动态跟踪和一些能够净化学生心灵的精美时事文章。

(二)微党建

微党建中包括以下四个二级菜单党总支构架、党总支概况、发展与公示、通知。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党总支,近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发展、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等等,可以方便群众了解和监督。

(三)微生态

微生态二级目录里微党课、微公益、微服务、微阵地、微联系5个部分是农学院党总支微信平台推出的核心部分。

微党课:党总支通过“网络版”的党课讲解,弥补了传统党课中授课时间长、党员集中难、专家讲课深等问题,可以集中推送优秀成功的党课,让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群众可以反复完整的学习党课内容,解决了传统党课中存在学员课上没听懂,课后无从学习的难点。

微公益:党员志愿服务队进社区、进企业、进镇村,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军烈属、特困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其他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积极履行社会职能。

微阵地:党总支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党员政治理论“微阵地”,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增加趣味的同时促进党员之间交流。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基层党员素质,通过党员个体影响力的增强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 可以设为党员学习体会、活动照片、党务公开、创先争优、学习园地。

微联系:党总支将依托已建成的“微信平台”,立足于青年需求,不断扩大微信覆盖面,进一步发挥“指尖上的党总支”,团结、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的作用,形成联系学生的常态化机制。

微服务:党总支要建设一支杰出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发出“我是党员我带头 我是党员我奉献”精神境界,一帮一地帮助那些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等等有这样或者那样问题学生。给他们贴心的服务。

二、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取得的实际成效

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拓展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 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已发展成为青年学生沟通、联络、聚集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青年学生思想的重要窗口。主动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 信息占领微博新阵地,通过丰富微博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将思想教育融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微活动当中,与传统“很官方”的单向灌输式的思想教育说“再见”,有效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想引领的润物无声。

“七微一体”微信生态系统体系建设突出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将为学生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灵上的“知心人”和生活中的“贴心人”,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微信强大的互动性功能和即时性特点,成为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开展正面思想引领的新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成为了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新阵地、微信还使得农学院延伸工作触角,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健康向上的声音引领校园舆论,使微信成为答疑解惑的新阵地;加强和创新学校基层党建组织建设工作。

通过学院进行一年来的宣传推广,短期内关注人数增加到477人,学生反应良好,单日阅读量稳步增长,各类党建信息传播迅速,优秀党员风采及时进行展示,使优秀党员在普通学生中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相关部门关注度高,经过实践证明农学院的党总支微信平台是成功的,农学院的党总支微信平台已经被学校作为重点推广对象。

三、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工作模式的深层次思考

辽东学院在探索“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工作模式”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随着时间空间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仍需不断优化和提升。

(一)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要与时俱进

微时代下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要充分迎合信息化新趋势,搭上“信息化快车”,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将社会热点、党的政策、上级精神在第一时间传播到学生党员中去,使学生党员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信息,牢牢地掌握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主动权。

(二)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要突出以服务中心

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工作新思路,坚持虚功实做、虚实结合,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微关注”“微党建”、“微党课”、“微服务”、“微公益”、“微阵地”、“微联系”的虚拟““微信生态系统””体系,并不是为微而微赶时髦,而是在微中蕴藏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推动着高校党建各项工作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微入手,以微见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运用“ 微时代”传播理念宣传高校党建正能量,提高党员接受教育的吸引力和兴趣,从而在“ 微党建” 中感悟出“ 大道理”来,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要突出持之以恒

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品牌建设工作没有现成的制度和经验可以借鉴,要探索建立常态化机制,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程序和制度, 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在推出文章过程中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党员需求,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依托以人为本的平台设置,调动党员关注党建发展、关心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工作产生更大、更实、更好的效果,提高党组织的科学化水平。

(四)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要突出以点带面

创新“大学生党建“微信生态系统”这个党建品牌工作是适应时代变革、走出一条适合党员口味的学习教育之路。创新要与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提出针对性强、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才能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空间。创新并不意味着贪大求全、一哄而上,如果基层党组织以自我意志为中心,忽视服务党员和群众的主体性要求,片面强调“自上而下”的改天换地式创新,将会削弱创新的群众基础,应该找准党建工作与具体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党建活动才能接地气、有灵气。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12.

[2]王静.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张军.网络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刘江宁.当代中画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149.

[5]张军.网络对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杨昳婧.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7][8]王绍芳.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形式[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建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
高校大学生区域化党建探索与研究
“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党建进公寓探究
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分析
“指尖上的党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举措
大学生党建工作服务地方社会发展路径初探
专业类活动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运用探索
以“两学一做”为契机,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水平
浅析社会实践载体下的高职学生党员考察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