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管理

2016-06-04 02:32许轶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平衡点经济效益安全管理

许轶

【摘 要】企业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安全效益潜藏于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之中,也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优势企业进军海外市场谋求发展,企业要学会正确处理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经营效益。

【关键词】安全管理;经济效益;平衡点;安全投入

一、引言

人类自开始经济活动以来,安全问题就随之产生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覆盖了全社会的劳动过程,包括工农业、建筑业、交通业、商贸服务等领域。因此一切社会活动都存在着安全问题。随着我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广,中国优势企业开始在海外市场上谋求发展,尤其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军东南亚及非洲的企业越来越多。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以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但从经验上又不得不投入一部分资金来保障安全,从而使安全管理表面上与“经济利益最大化”产生了一种“对立”和“冲突”,但实际上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由始至终都是矛盾统一的。

解决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键,就是正确处理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逐步增大企业经营效益。

二、安全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为两条边,安全是一条底边,没有底边的支撑,是无法构建三角形的。“经济发展再快,没有安全就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诸多实例及历史实践证明,没有安全的经济是不健康的经济,没有安全的效益也只能是暂时的效益。同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经济发展与事故发生成正比,经济发展速度越高,事故发生概率就越大;但如果具备完备的安全设施、到位的预防措施,事故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

1.安全管理能够提高生产力。

生产力三大要素中,人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海外工程项目中,劳动者面临的安全隐患又增加许多,除去一般的工程事故风险外,日常生活中也包含了诸多风险,如交通意外、抢劫掠夺、种族仇视、水火灾害、卫生疫情、政治环境动荡等,原本在国内工程中不存在或发生几率较低的风险,在海外工程中的发生概率成倍增加。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安全管理不断消除隐患、遏制事故,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经营能力。

2.安全管理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安全管理对生产发展的贡献与行业风险成正比,行业风险越大,贡献也越大。海外工程项目全程中会遇到各类事故隐患,通过安全管理排除隐患、遏制事故,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进行更多的生产,无疑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以美国煤矿业为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来提高安全标准,同时建立了独立的安全监察部门,美国矿山安全和卫生署,对矿业生产进行全面监察。新技术在矿业的推广和应用,既减少了安全事故,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美国矿业协会的报告可以看到,安全管理对行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化应用提高行业的计划性和对隐患的预见性;二是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了人工量,避免了人员伤亡;三是采用安全系数更高的开采方法来替代传统方法;四是通过增加通风、加固坑道等外部设备提高安全性。因此安全管理既需要制定标准规范等原则,又需要应用新方法采用新设备来实现生产力发展进步。

三、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当把生产安全作为影响企业效益的变量来分析时,就不难看出安全行为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之大,安全效益潜藏于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之中,也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1.安全管理的经济学意义。

从表面上看,增加安全投入也就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出隐形而且利润降低。这是比较片面的看法。安全投入不应该是企业的负担,所产生的也绝不是负效益,虽然成本的增加是安全投入的最直接表现,但从本质上来说,安全投入应算是一种特殊的投入。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善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的进行。这种投入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几乎不发生事故,员工也很少得职业病。这个结果是企业保持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的必要条件,只是它的产出总是间接地反映出来。以工伤事故为例,如果在生产事故中每死亡一人,企业如果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至少要赔偿20万元。如果是发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重伤事故,那么企业每一人要赔偿数十万元,损失之大可见一斑。如果特大灾难事故,不但企业法人代表要负刑事责任,企业也将倒闭,那将毫无经济效益可言。安全投入不足往往造成的损失严重的经济损失。以美国为例,1980~1985年,每年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亿美元以上。1985年总损失为365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39153亿美元的9.32%。

“海恩法则”也被称为“事故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任何的严重事故都不是偶然的,做到先期的预防投入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从经济学上看,预防性安全措施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据测算,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为1:5的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正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从这一规律中很容易看出,“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但是企业的资源有限,不可能进行无止境的投入。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安全投入方案的优化以及合理安全投入方向的确定等,就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在搜集安全投入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分析,全面、系统、多方位地对安全投入的投向、投入力度、合理性等进行研究分析,以真实地反映安全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安全投入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进行安全投入。

2.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关系的认识误区。

在海外工程项目上,业主往往会更加强调项目的安全管理,具体表现为施工安全、劳动防护安全、自然环境保护安全等,这些安全内容都会在项目合同中有所体现,要求项目投标人在该部分安全管理进行报价并纳入合同总额。部分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之初误以为安全管理的投入属于附加价值,通过压缩安全管理实现低投标报价以达到中标目的,而在中标后又无法满足工程所在地的安全管理要求,最终导致项目成本暴涨,项目效益急剧降低甚至亏损。

例如部分欧洲及非洲国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项目合同中一般会规定项目承包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并给当地的各类动物建设迁移通道。如果项目承包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建设或建设不足,那将面临环保机构、动物保护机构、当地住民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增加生产成本甚至停工,受到极大的损失。

因此在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上,容易存在三大认识误区:一是重视生产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导致生产上强调“多快”,忽略“好省”,不能正确认识生产和安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导致事故发生和效益下降。二是强调主次,以效益为主安全为辅,认为可以通过牺牲安全水平实现效益提升,出现小事故不影响大效益,最终会把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对立,背离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准则。三是鼓励提高效益忽视安全,导致劳动者为拿奖励而违章违纪、冒险蛮干,最终造成效益降低。

3.正确认识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

一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工程项目生产,尤其是海外工程项目生产中,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是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安全管理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管理的必然结果。只有搞好安全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两者不可偏废,但安全是重点和基础。

二是安全是潜在的效益。安全效益在初期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存在整个生产的全过程之中。安全具有正负效益的两重性,既安全是潜在的正效益,不安全(或发生事故)就是潜在的负效益。潜在的正效益来自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反之都是潜在的负效益。正效益蕴含在整体效益中,不明显;而负效益一旦发生则非常明显,经济损失严重甚至无法估量。即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只有确保安全生产,平安无事,才能真正取得效益,否则就有可能产生负效益或效益的负增长。因此,要从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潜在的两重性中,进一步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安全效益看成企业整体效益的一部分。

三是找出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对企业而言,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既辩证统一,又相互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企业应该明确责任和目的,不能忽视安全,也不能不要效益,既要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也要顾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这是责任的体现和每一个企业的根本目的。没有安全,企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就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找准了这个平衡点,企业的安全投入就能充分保障,基础就会不断巩固,管理水平就会提高,经济效益就会随之增长,企业就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四、安全管理对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

在海外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并非口号和标语,而是需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投入,安全管理的投入需要从思想、文化、制度、设备等四个方面进行。

一要正确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安全工作,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生产理念。海外工程市场上的安全因素更多,包括政治、地理、风俗、自然环境、宗教等诸多方面,需要考虑的安全要素与管理方法也更加多变。同时只讲安全不求效益是不切合实际的,但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来弥补的,它体现的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只有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企业、对社会的重要性,才能通过企业全员积极参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面经济效应。

二要构建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只有拥有健康的安全文化,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才能有效建立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安全素质,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其关键是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制度、开展活动、采取激励措施等转变职工的安全价值观,使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成为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观,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实现企业生产价值与实现职工自身价值的高度统一。

三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监察和处罚力度,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合理利用人力和物力,力争使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发挥最大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铤而走险。

四要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是一种特殊的投资,产生的效益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保证企业正常连续的生产,同时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和职业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经济的角度看,安全管理做好了,劳动者的生活和生产秩序才有保证,安全管理做不好,不但会危及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产生负面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因此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并不是单纯的支出,而安全效益的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和实效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五、结语

经济发展,安全先行。提高我国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上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安全投入。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建设中应当正确看待安全管理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真正找到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平衡点,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投入规划,保证必要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双丰收,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云. 安全经济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23.

[2]刘祖德. 安全经济投资和最优安全水平[J]. 地质勘探安全,2000,7(4):26-28.

[3]方东平、黄新宇. 建筑业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研究[J]. 建筑经济,2000(3):13-16.

[4]钱朋寿. 关于安全投入的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5(增):291-295.

[5]冯斌.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

[6]王亮. 安全投资效益评价与安全投资政策[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4,4(1):28-31.

[7]刘振翼,冯长根,彭爱田等. 安全投入与安全水平的关系[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4):447-451.

猜你喜欢
平衡点经济效益安全管理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探寻中国苹果产业的产销平衡点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电视庭审报道,如何找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点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
行走在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上共同演绎精彩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