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华
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台山529200)
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卢华
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台山529200)
摘要目的:研究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64例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法随机将64例哮喘患者划分成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感染和扩张支气管,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小青龙汤加减以及穴位敷贴疗法,治疗14d后对比两组经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以及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6.88%,较对照组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FEV1、FEV1%以及PEFR等指标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青龙汤加减以及穴位敷贴的疗效对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获得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
主题词哮喘/中西医结合疗法止咳剂/治疗应用小青龙汤加减穴,列缺
哮喘作为慢性的呼吸系统类疾病,在中医中属于“哮病”的范畴。此病病理改变主要是痰饮内伏,且肺气宣降失司,由于脏腑阴阳失调,使素体偏盛偏虚,造成津液运化失常,导致津液聚集为痰而伏藏于肺[1-2]。哮喘患者大都迁延不愈,且易反复发作,证型较多,经西医治疗后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进展,但整体疗效仍可提升[3]。本文通过将小青龙汤以及穴位敷贴的疗法应用于治疗哮喘患者,得到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25例,年龄12~64岁,平均43.6±2.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1.8年。入选标准[4-5]:①满足《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标准》的有关诊断标准;②年龄≥12岁。排除标准:①有其他类型的支气管或肺器官原发性疾病;②有恶性肿瘤者;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功能异常者。依照数字法随机将64例哮喘患者划分成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有男20例,女12例,年龄12~61岁,平均42.8±2.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1±1.3年。对照组有男19例,女13例,年龄13~64岁,平均42.5±2.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0±1.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好的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抗感染和扩张支气管,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小青龙汤加减以及穴位敷贴疗法,其中小青龙汤基本方为:干姜12g,桂枝、芍药、麻黄、法半夏各9g,细辛、炙甘草、五味子各6g,喘甚者加用苏子15g,舌质暗者加用桃仁15g。每日1剂,分为2次口服,200mL/次。穴位敷贴药物组成:白芥子和甘遂各取18g,延胡索和细辛各取10g,半夏取8g,再将上述药物混合姜汁后制作药饼待敷。取穴:列缺、肺俞、定喘、膏肓。敷贴后经胶布固定,45min后取下,每2d敷贴1次。两组均治疗14d。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经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以及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疗效标准[6-7]临床控制:患者的喘息症状以及肺部哮鸣音已消失;显效:喘息症状以及肺部哮鸣音均已显著减少;有效:患者的喘息症状以及肺部哮鸣音均有所减轻,但可闻及;无效:患者症状以及体征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治疗结果两组经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6.88%,较对照组的75.00%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FEV1、FEV1%以及PEFR等指标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经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经药物治疗后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对照组恶心、呕吐3例,腹泻2例,荨麻疹2例,失眠1例,心动过速2例,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哮喘属于一类慢性变应性炎症,因其致病机制较为复杂,可涉及变态反应和炎症变化,以及气道痉挛等诸多病理改变过程,在应用西药治疗时的疗效并不十分显著,仍有较大的疗效提升空间。有报道指出,利用中医汤剂治疗哮喘的疗效较好[8]。为对比中、西医治疗方案对哮喘患者产生的疗效情况,本文展开研究,旨在寻找哮喘的较好的治疗方案。
经过研究后本文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6.88%,较对照组的75.00%显著更高,提示应用小青龙汤加减以及穴位敷贴的方案治疗哮喘患者产生的疗效更佳。同时,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方面观察发现,治疗前两组并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的FEV1、FEV1%以及PEFR等指标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所应用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小青龙汤加减方中含有的麻黄和桂枝具有解表、散寒及平喘的作用,其中麻黄的主要药用成分为麻黄碱,其可兴奋哮喘患者的β1和β2受体,并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有利于平喘[9]。半夏和甘草能够化痰止咳,而细辛和干姜可发挥温化痰饮的功效,白芍和桂枝能够较好地调和营卫,其中白芍中有芍药苷与鞣脂酸,可有效抑制病毒和细菌的增殖。应用五味子可发挥收敛肺气的功效。将上述诸药进行联合应用,最终可发挥抗炎和解痉,以及化痰止咳等功效,对哮喘的肺功能亦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而穴位敷贴主要是将中医理论作为基础指导,将辨证论治作为治疗原则,依照经络学说给予对应病体的腧穴敷贴,通过穴位和药物产生的相互作用获得最终疗效[10]。本文穴位敷贴所用的药物中,白芥子可散结通络及止痛,兼具抗过敏功效,细辛可温经散寒,兼具化饮及祛寒痰的作用,甘遂可发挥降气和平喘的功效。延胡索能够活血利气,半夏可燥湿化痰,是治湿痰要药,生姜能够温肺化痰及降逆。上述药材敷贴于穴位,共奏祛邪肃肺和化痰平喘之功效[11]。因此将小青龙汤加减以及穴位敷贴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更为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获得的疗效更佳。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提示治疗组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更高,考虑与对照组使用的西药药理药效有关。这亦符合王立鹏等人[12]关于哮喘的有关报道结果。
综上所述,应用小青龙汤加减以及穴位敷贴的疗效对哮喘患者进行治疗,获得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敬东.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外邪里饮证慢性咳嗽41例[J].河北中医,2013,35(2):227-228.
[2]郅琳.小青龙汤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4):478-479.
[3]王伟,徐海波,张狄,等.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寒哮216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34-735.
[4]康家祥.小青龙汤与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寒性哮喘临床对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126-127.
[5]姜昭琦,吴艳艳.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3):521-523.
[6]郭立华.小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44-45.
[7]单超,王有鹏.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2):94-95.
[8]周静,庞剑.小青龙汤对哮喘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IL-4、IL-12影响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2):1333-1335.
[9]杨理.中药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50例疗效观察[J].内科,2014,9(5):543-545.
[10]张涛.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寒性哮喘32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5(5):45-46.
[11]李文龙.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25-26.
[12]王立鹏,赵坤.赵坤教授活用小青龙汤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验案举隅[J].光明中医,2014,29(4):699-700.
(收稿2015-08-10;修回2015-09-14)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1.024
*广东省江门市科技项目[江科(201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