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曼 刘 冰 柴 云 程 桢 卢 丽
(辽宁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联合培养基地,湖北 十堰 442000)
社区老年人抑郁症与生活事件及慢性躯体疾病的关系
徐曼刘冰1柴云1程桢2卢丽2
(辽宁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联合培养基地,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抑郁症与生活事件、躯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方便抽样方法抽取500名社区老年人,采用老年精神状况量表、老年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评经济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生活事件数目、躯体疾病数目在抑郁症老年人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老年抑郁症是偏头痛、脑卒中或身体部分偏瘫、视力问题、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0.282(0.093,0.854)、0.287(0.099,0.831)、0.16(0.052,0.494)、0.275(0.092,0.817)、0.123(0.024,0.626),抑郁症老年患者发生自评健康恶化、自评经济困难、难过经历、亲友冲突事件风险的OR(95%CI)分别为0.246(0.087,0.697)、0.092(0.031,0.261)、0.113(0.036,0.356)、0.076(0.018,0.315)。结论加强老年抑郁症筛查、诊断和治疗,采取多方面措施减少其发生更多躯体疾病和生活事件。
〔关键词〕抑郁症;生活事件;躯体疾病
老年人由于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社会参与减少及慢性躯体疾病容易出现孤独、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使其较易出现抑郁症〔1,2〕。晚年抑郁症患者可能比早年抑郁症患者表现更多的躯体症状〔3〕,抑郁症广泛的躯体疾病后果和其对后来生活的影响不断加强,表明它们与衰老加速之间有着共同的内在发病机制〔4〕。患抑郁症或有抑郁倾向的人相比那些没有这种“脆弱性”的人倾向于经历更多生活事件〔5〕。本文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抑郁症与生活事件、慢性躯体疾病之间作用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十堰市白浪区3个社区、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入户面访调查。纳入标准:户口在本社区;连续居住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有器质性或精神性精神障碍及有听说障碍无法调查的老年人。最后,因删除重复填写的一份问卷,共获得500份有效问卷,其中抑郁症15例,其中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07±5.07)岁;无抑郁症者男232人,女253人,平均年龄(68.87±6.96)岁。
1.2测量工具 (1)老年精神状况量表(GMS)〔6〕:使用与其相配套的计算机诊断系统(AGECAT)作为诊断工具,将调查表内容输入到该诊断软件中,在诊断报告的第一行会出现抑郁症等8种精神疾病综合征群的名称及严重程度,严重程度分5个等级,0表示被试完全正常,1~2级亚病例,3~5级病例〔6〕,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表明GMS-AGECAT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老年人抑郁症的诊断及筛查〔7,8〕。(2)老年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和自评经济满意度。②慢性躯体疾病:询问调查对象是否在调查前半年内患有经过二级以上医院确诊的以下躯体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心绞痛、脑卒中或身体部分瘫痪、糖尿病、偏头痛、癌症、视力问题、听力问题、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脏疾病等11种躯体疾病。③生活事件:主要是访问老年人近2年是否发生了自评健康状况明显改变、自评经济困难、严重的事情使其难过、是否与亲密朋友、邻居、亲人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是否曾有害怕或恐怖的经历等7种生活事件。
1.3调查方法现场入户面访调查,调查员全部由医学本科生担任,调查前开展预调查及专项调查培训,成立领导小组与专家技术组负责调查工作的质量监督。调查实施阶段包括自查、初审和复核3个环节,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资料整理时采用Epidata双份录入、一致性检验及逻辑检错。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两组一般情况和躯体疾病、生活事件特征比较抑郁症组自评经济收入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不同于对照组;抑郁症组脑卒中或身体部分偏瘫、偏头痛、心绞痛、视力问题、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抑郁症组经历亲友冲突、自评健康恶化、难过经历、自评经济困难事件所占比重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老年人抑郁症与生活事件、躯体疾病的关系以抑郁症组和对照组躯体疾病类型和生活事件类型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为因变量、抑郁症患病为自变量,进行单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是其患偏头痛、脑卒中与身体部分偏瘫、视力问题、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P<0.05)。老年抑郁症患病是其发生自评健康恶化、经济困难、难过经历、亲友冲突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老年抑郁症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和躯体疾病、生活事件特征对比〔n(%)〕
表2 抑郁症患病对单个躯体疾病、
2.3老年人生活事件之间的相关分析自评健康恶化与自评经济困难显著正相关(r=0.202,P<0.001),自评经济困难(r=0.306,P<0.05)和亲友冲突(r=0.447,P<0.05)是所研究变量中与难过经历相关性最强的两个变量。见表3。
表3 生活事件之间的相关分析(r值)
1)P<0.05
3讨论
抑郁症与躯体疾病联系较密切,有学者观察抑郁症患者住院1年期间躯体疾病发病率情况发现,抑郁障碍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速度较快〔9〕。抑郁症不仅会加重躯体疾病症状,也会使患者处于新发躯体疾病更高的风险之中,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甚至是癌症,这些躯体影响部分是因为代谢、免疫炎症、自主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调节异常,已被发现在抑郁症患者中更常见〔10〕。
临床抑郁症被发现是晚期脑卒中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11〕,也有纵向研究证明了老年人视力丧失与抑郁的双向关系〔12〕。有学者发现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抑郁症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上没有统计学差异〔13〕,而碘缺乏病是十堰常见地方病,不同类型甲状腺功能障碍疾病患病率较高,因此,抑郁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疾病的危险性较高,与该地甲状腺功能障碍疾病患病率较高有关,具有地区特异性。此外,偏头痛与抑郁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4〕。
情绪智力(包括情绪的自我意识、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自我控制及自我管理)可能是多个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后心理复原的核心,这些因子总体上与生活事件数目呈负相关〔15,16〕。Salovey等〔17〕认为,情绪的自我意识、表达和自我管理缓冲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的影响。老年抑郁症患者不善于情绪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尤其是当他们不能有效地自我表达、控制情绪时,易发生亲友冲突和难过经历事件。抑郁症除了使患者肩负沉重的直接、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外,还使他们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生活质量下降等无形负担的困扰,使其应对健康、经济不良状况的心理 “脆弱性”增加,给老年人心理健康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对社区医生而言,老年抑郁症患者病情要比一般躯体疾病患者病情复杂,而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大部分未被发现、诊断并得到有效治疗〔18〕。老年抑郁症增加患者发生多种躯体疾病、生活事件的风险,如果抑郁症得不到及时发现、有效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患者家庭功能、社会功能,并且这些“潜藏的”抑郁症状况可能成为老年患者后期多个躯体疾病并发症和生活事件心理创伤“脆弱性”增加的隐患。
为早期识别和确诊老年抑郁症、及时进行适宜的治疗,就必须对精神卫生服务部门和所有综合医院包括社区基层医务工作者强化精神医学的培训或继续教育。同时,抑郁症患者家人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良好的家庭功能,社区组织和患者亲友要给患者提供多方面的社会支持。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优先的公共卫生政策,增加对老年人精神卫生的投入,统筹开展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规划,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费用的资助比重,同时对抗抑郁药品合理定价,加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躯体并发症的治疗。
4参考文献
1谢明华,许毅.回忆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4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37-8.
2Hansson L.Quality of life in depression and anxiety〔J〕.Int Rev Psychiatry,2002;14:185-9.
3Wilkowska-Chmielewska J,Szelenberger W,Wojnar M.Age-dependent symptomatology of depress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SM-5〔J〕.J Affect Discord,2013;150(1):142-5.
4Verhoeven JE,Révész D,Epel ES,etal.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accelerated cellular aging:results from a large psychiatric cohort study〔J〕.Mol Psychiatry,2014;19(8):895-901.
5Hammen C.Generation of stress in the course of unipolar depression〔J〕.Abnormal Psychol,1991;100:555-61.
6Copeland JR,Dewey ME,Griffiths-Jones HM.A computerized psychiatric diagnostic system and case nomenclature for elderly subjects:GMS and AGECAT〔J〕.Psychol Med,1986;16(1):89-99.
7Saz P,Dia JL,De la Camara C,etal.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panish version of the GMS-AGECATE package for the assessment of dementia and cognitive disturbances〔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1996;11(8):721-8.
8刘津,李淑然,张维熙,等.老年精神状况量表社区简表版计算机诊断系统在中国的初步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2001;15(4):220-2.
9Bise S,Begic D,Kurtovic B,etal.P-472-Incidence of somatic diseases in depressed patients hospitalised during one year〔J〕.Eur Psych,2012;27(Suppl 1):1.
10Penninx BW,Milaneschi Y,Lamers F,etal.Understanding the somatic consequences of depression:b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he role of depression symptom profile〔J〕.BMC Med,2013;11:129.
11Thomson W.Rate of stroke death after depression:a 40-year longitudinal study extension of chichester/salisbury catchment area study〔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7):1837-42.
12Carrière I,Delcourt C,Daien V,et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vision loss and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J〕.J Affect Disord,2013;151(1):164-70.
13Fraser SA,Kroenke K,Callahan CM,etal.Low yield of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est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J〕.Gen Hosp Psych,2004;26(4):302-9.
14Ratcliffe GE,Enns MW,Jacobi F,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ine and mental disorders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J〕.Gen Hosp Psych,2009;31(1):14-9.
15Prince MJ,Wu F,Guo Y,etal.The burden of disease in older people and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policy and practice〔J〕.Lancet,2015;385(9967):549-62.
16Armstrong AR,Galligan RF,Critchley CR.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o negative life events〔J〕.Pers Individ Diff,2011;51(3):331-6.
17Salovey P,Bedell B,Detweiler JB,etal.Coping intelligently: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he coping process.In:Snyder CR,ed.Coping:the psychology of what work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141-64.
18吴海苏,徐勇,徐一峰,等.上海市社区医生对老年抑郁症态度和知识的问卷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7;19(6):341-4.
〔2015-12-07修回〕
(编辑苑云杰/杜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083);湖北省卫生厅专项研究项目(ZX2012-11);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CFB646)
通讯作者:刘冰(1966-),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生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9-2253-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9.098
1湖北医药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中心2东风总医院
第一作者:徐曼(1988-),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护理心理、社区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