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峰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受教育者人数众多,这就决定了我国教育市场的发展潜力和人民需求空间大。但是在当前形势下,能够接受到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还只是少数人,相当一部分人群被挡在了高等院校门外,在这种情况下开放性的大学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教育供需矛盾带来了契机。本文以大教育时代为背景,结合本人在国外八年的学习生活经历中对国外开放大学的了解和认识,就如何办好开放大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全开放大学;重要性;策略研究
开放大学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对学生的年龄、学历、背景等均无严格限制,学生不需参加入学考试,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说,它是20世纪后半叶教育界的最大创新。它采用远距离教学和开放式的办学形式,结合函授、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迈出了一大步。
一、中国开办开放大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真正能接受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只是少数人,而开放性的大学则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教育供需矛盾带来了契机。
网络这种无距离限制、可以交叉串连的功能,进一步促成了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计划。基于资源共享的原则,开放大学团队联合英国及全球各高等教育机构,通过电脑虚拟空间,共同打造了一批网络公开课程。
网络公开课程的使用者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犹如 “旁听生”,正式的名称则是“自愿性学生”,其多半会注册,学习的动机比较强,做作业也比较积极。然而对很多其他的“旁听生”而言,“开放学习”最主要的吸引力还是在帮助他们达成一种非正式的、终生学习的目标。第二类使用者则是“社交性学生”。这类使用者的背景与动机包罗万象,不少人是因为生病、行动不便,或因必须在家里照顾家人而无法脱产外出学习。但他们又非常希望能有机会与外界接触,并从中学习。上网络公开课一方面能挑战自己的智能,另一方面又让其拥有充分的时间弹性。
二、办好开放大学的策略研究。
(一)始终保持完全的、彻底的开放性。真正意义的开放大学和传统大学的区别是在于开放大学具有完全的、彻底的开放性特点,这也是开放大学能够被广泛接受,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
开放大学的根本理念就是对学习者身份、学习的地点和时间、学习的方法开放和观念的开放。秉承着这“四开放”的理念,开放大学向所有的求学者打开了一扇特殊的求学之门。求学者入学不用参加考试,不用按照时间点到校上课,也没有学习年限的设置,学生可以真正的自由学习。
(二)开放包容是现代开放大学的走向。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大学的现代化特征更加明显,其开放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大学规模不断扩大,立足于社区发展;二是作用更多的是服务于社会,由“象牙之塔”变成了“社会服务站”。开放大学如何利用传统大学的优质的教学资源,传统大学又该怎样进一步开放,促进开放大学与大学的开放的有机耦合是现代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
(三)质量卓越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我国开放大学的出现要基于这样一种信仰: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的提升能够给没有机会进入传统大学学习的学生提供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开放大学必须要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在教师的选聘、考核和学生作业评改、考试的组织及评卷等方面必须要有质量保证。
(四)课程优质是大学的成功之基。选用高质量的教学材料是远程教学质量的保证,首先必须要建立有完整的教材开发机制;其次可以引进国内外比较著名、成功的课程。开放大学的课程范围涵盖了研究生教育、大学本科学位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部分。研究生和大学学位教育都实行学分制,学位教育实行相当灵活的自由选课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各个院系开设的课程,从而组合成自己的学位课程学习计划。
另外,开放大学还可以采用远程学习交互系统进行学习。
三、开放大学对我国教育的意义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接受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人数是现阶段传统大学难以接受的,开放大学的创办则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很好的途径,现阶段的开放大学主要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传送范围广,内容丰富,可以满足更多学习者的需求,也能够方便学术交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开放大学各项机制不断完善,我国一定会有一些一流的开放大学屹立于世界教育之林,开创中国全民教育的大教育时代。
(作者单位: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