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分析

2016-06-03 07:57李艳张拥萍
采写编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李艳 张拥萍

摘要:伴随着传统教师教育的转型,构建新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新媒体视域下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为了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还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视域下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不断更新进步,教师专业化的教育课程改革倍受瞩目。在这样的环境下,构建新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了一条必经之路,而且对于促进高师院校自身的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化的继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从根本上实现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 新媒体视域下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需求。目前,针对我国教师人才的培养教育已经逐渐走向综合化,许多综合大学开始开设师范专业,这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虽然我国的综合性大学生对于教师教育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但是综合性大学主要还是以培养教育学科研究生和教育技术学科的人才为主,而师范性院校才是培养教师的主要载体。但是非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具有其自身的学科优势,而高师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和非师范院校之间形成一定的优势互补,才是得以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面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还能够全方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必须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对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改革教学方式方式,这就对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和内容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视域下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各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还要具有渊博的文化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能力。但是,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在培养教师综合素质上还无法切实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构建新颖的、科学有效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新媒体视域下新课程改革对高校教师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

(三)能够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的师范教师教育学科课程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普通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论。再加上太过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枯燥陈旧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职业的懈怠心理,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从而影响了高师生的职业素养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是高师生职业素养综合化的基础,而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科学合理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切入点。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高度重视,实现重新构建,从而全面推动教师教育的发展。

二、 新媒体视域下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机构内容,主要就是一个教师必须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技能。而基于这种状况,逐渐形成了由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术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等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模式。但是就目前来看,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这就说明,我国高校在教师教育的课程安排中,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要求的提高,在有效提高普通文化课程和教育理论课程质量的同时,应该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师资源。

(二)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一直注重灌输式教学,不仅没有教师的课后反思和课前反馈,还缺少了学生的课堂评价和课后讨论,这样就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所以,转换教学思路,在课程实施方面,实现讲课、评价、练习和思考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最优化,还有助于高师生职业能力结构的形成,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新课程对教学方式的变化发展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想要改变课程实施注重强调接受学习和机械练习的不良现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探究,提高团结合作和交往能力,全面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三)课程目标实现多元化发展。新媒体视域下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价值观的培养等,强调课程体系要以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为目标,以此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我国传统的高校师范教育课程目标讲究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和品德素养的要求却很少,而且大部分要求尚且处于对形式的考虑。而新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该突破传统的单一化的课程目标定位,实现多元化的目标转变,构建以知识、能力、道德和实践等综合素质要素为课程目标的课程体系。这样以来,不仅有利于促进高师生实现新媒体视域下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还能够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个体性需求是指教学内容在性质和功用方面应该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而社会性需求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不论是个体性需求还是社会性需求,都是为了能够使课程内容促进高师生在职业素养结构上的最优化。所以,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要重点讲究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兼容性特征,将生理和心理,理论和实践等全面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与教师职业素养相关的学科相融合,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将单一化的学科结构多元化发展,加强综合性课程的设置,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提升高师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五)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的公正合理是以课程本身的不断完善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对于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必须要以发展性的功能为主要评价标准,而其他的则占据辅助地位。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既有理论部分又有实践部分,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全面化和多元化。在选择评价主体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且加强评价技术的专业水准,从而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所以社会市场对知识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想要实现教学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综合素质高的、教学能力好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上,跟随时代的变化发展和要求,不断更新和创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而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师资力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立,李舒波,张有龙.构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周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彭宁.试论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建构和发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