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添 ,陈飞飞,陆亨伯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社会学分析
王添 ,陈飞飞,陆亨伯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对其体育学习心理进行了7个维度的区分和统计研究。站在社会学角度分别从性别、消费、区域、城乡、授课方式五个方面在此7个维度上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性别、运动参与倾向程度、所在地域等方面的体育学习心理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社会学
体育学习心理是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十分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他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维持持续体育锻炼的重要动力。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本文在统计处理上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进行了7个维度的区分,即体育学习兴趣量表、体育学习心理烦恼量表、体育自主与探究学习量表、运动参与倾向程度量表、体育关注量表、体育学习积极幸福感量表和体育学习心理疲劳分量表(以下分析时略去“量表”二字),其中体育学习兴趣、自主与探究学习、运动参与倾向程度、体育关注和积极幸福感为积极体育心理因素,心理烦恼和心理疲劳为消极体育学习心理。本文择取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性别、消费、区域、城乡四个方面从社会学角度对其在体育学习心理7个维度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对策和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分区域选取我国10所高校(宁波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河海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晋中学院、太原师范学院、保定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普通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学习心理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
1.2.2问卷调查法。在查阅大量关于体育学习兴趣资料的基础上,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设计问卷,对问卷中所设问题及答案经过了多轮评价与修改,符合问卷效度检验要求,并对问卷进行了小范围再测,保证了问卷的可靠性。于2015年5月份由调查组成员针对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80份,回收623份,回收率91.6%。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取有效问卷594份。
1.2.3数理统计法。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性别之间、城乡之间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5个不同消费等级之间、三个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2调研结果与社会学分析
2.1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性别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表1 普通高校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比较一览表
注:N.S.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01;表4、5同
通过问卷调查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发现(表1),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学习心理上存在性别显著差异,体育学习兴趣、自主与探究学习、运动参与倾向程度、体育关注和积极幸福感维度方面,
男生得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女生(P<0.01,P<0.05,P<0.01,P<0.01,P<0.05)。而心理烦恼的维度得分男生略低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分量表得分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
性别差异既有生理方面的自然性差异,更有着后天角色习得方面的社会性差异。由于性别其实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它赋予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认同[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在法律上已经取得了与男性几乎完全平等的地位,但这不等于女性在社会上可以自由地实际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机会。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其社会地位、经济权利、活动范围等都较男性来说扮演着从属地位的角色。男性的运动技能优于女性,这固然由于激素的作用使得男性的体魄强健,但更与社会文化的因素有关,因为传统的看法一致认为剧烈的体育运动不适宜于女性[2]。反映到体育领域,则体育往往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活动成为男性展示自己社会主要角色的重要内容。有关研究显示,女性在体育消费、体育场地和体育项目选择、体育运动时间等诸方面与男性相比均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3]。
2.2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不同消费层级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图1 普通高校大学生不同消费水平比例示意图
维度高消费(N=63)中高消费(N=87)中等消费(N=134)中低消费(N=246)低消费(N=63)F值P值体育学习兴趣29.11±6.2130.31±5.5929.98±6.5329.35±5.8728.56±6.481.0700.370心理烦恼16.08±6.8214.91±6.3415.18±6.3815.30±6.2715.54±6.150.3520.843自主与探究25.55±5.3226.29±4.6725.90±5.1225.99±4.9625.52±5.140.3130.869运动参与倾向42.11±6.3842.60±5.7641.57±6.7640.69±6.58#40.06±8.24#2.1470.074体育关注27.11±6.8627.44±6.4927.82±6.3525.32±6.18﹡##★★24.89±6.25﹡#★★5.1300.000积极幸福感41.33±7.8341.93±6.6541.74±7.5241.75±7.0740.97±7.940.2160.929心理疲劳分量13.49±4.6213.05±4.9713.20±4.9213.43±5.1612.54±4.680.4780.752
注:与高消费比较:﹡P<0.05,﹡﹡P<0.01;与中高消费比较:#P<0.05,##P<0.01;与中等消费比较:★P<0.05,★★P<0.01
本调查问卷消费部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的耐用消费品分层指标为依据,选取普通高校大学生消费较多的四种消费方式(饮食消费、服饰消费、耐用品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进行比较,以此把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分为高消费、中高消费、中等消费、中低消费和低消费五个层级。在此基础上,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7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发现(见表2),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倾向程度和体育关注方面存在不同消费水平方面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运动参与倾向程度方面,中低消费和低消费水平者得分均明显低于中高消费水平者(P<0.05,P<0.05);在体育关注方面,中低消费者和低消费者得分均分别明显低于高消费者、中高消费者和中等消费者(P<0.05,P<0.01,P<0.01;P<0.05,P<0.05,P<0.01)。
同时,表2结果还表明,中高消费水平者在体育学习兴趣、自主与探究学习、积极幸福感等方面与高、中、中低及低消费者得分虽然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在这几方面均表现出分值偏高趋势。而在心理烦恼和疲劳分量表方面,中高消费者得分均较其他消费层次的大学生偏低(P>0.05)。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普通高校大学生(约51%)处于中低及低消费水平,在耐用品、服饰及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很受限制(很少或无)。这可能就是中低及低消费水平者对体育缺乏关注,更难以在运动参与方面有较高得分的主要原因。也正因为低关注(或者无所谓)的态度,使得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得分就显现出与其他消费者无显著差别的态势了。另一方面,中高消费者就总的体育学习心理得分来看处于最优位置,因为他们衣食无忧,可以有一定的财力进行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其体育学习心态健康、积极;而高消费者与中高消费者相比则不具备如此良好的态势,预示着其消费有向其他方面(非体育)转向的可能。据此我们认为,就体育学习心理而论,具备中高消费能力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处于最优位置,消费水平太低不利于其良好体育学习心理的培养,但是给予普通高校大学生太优裕的消费条件也并不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体育学习心理的良策。
2.3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区域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表3 不同区域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比较一览表
注:与东部比较:﹡P<0.05,﹡﹡P<0.01;与中部比较:#P<0.05,##P<0.01
本文中的区域划分依据我国东中西“新三区”划分标准,把所调查学生所在省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4],以此比较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
对不同区域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中部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均明显低于东部和西部(P<0.05),而东、西部地区无明显差异(P>0.05);在运动参与倾向程度方面,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得分均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P<0.01,P<0.01),东、中部地区无明显差异(P>0.05);在体育关注方面,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得分均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P<0.05,P<0.01),东、中部地区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维度之间的差异均为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心里烦恼和疲劳分量表得分方面,均表现出中部地区大学生得分分别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趋势。
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比东部崛起战略实施早,因此其对教育也有显著明显的影响,数字显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皆优于中部地区,教育供给质量呈现出东、西部两端高和中部低端V型曲线[5]。而作为人口最多的中部地区,学生升学尤其是高考升学压力大,高考录取率较低。学习竞争如此激烈,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文化知识的学习方面,很少或无暇顾及体育学习与运动技能的培养,即使在进入大学之后,仍然表现为较为消极的体育学习心理。
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倾向程度和体育关注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有着悠久的民族体育文化传统以及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民族体育项目众多,民族体育节日或者体育大会也常常举行,例如单云南省就有52个民族,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民族的体育项目高达300余种,另外像藏族的赛马大会、雪顿节,哈萨克族的追姑娘,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等等,都能成为西部地区体育文化活动产生的丰腴土壤[6],这对于该区域学校体育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学生强烈的体育求知欲望的激发都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是西部地区经济相对于中部和东部地区来说总体落后,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基本一致的[7]。总的说来,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相对匮乏,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虽有强烈的体育学习心理却难以从事较为满意的体育活动。在其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的体育场地设施则比较完善,而且各区域的学生都具有平等的使用权,这就会激发西部地区学生的体育学习欲望,从而使他们表现出较为积极的体育学习心理。
而东部地区学生的经济条件相对优裕,体育场地设施较为完善,升学竞争压力不如中部和西部剧烈,因此表现在体育学习心理方面也就相当从容。
2.4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城乡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表4 普通高校城镇非城镇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比较
对于被调查大学生按照生源地进行城镇户口和非城镇户口分类,并进行组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如表4),城镇和非城镇普通高校大学生比较,体育学习心理各维度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对城镇非城镇普通高校大学生分年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年级城镇、非城镇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社会因素的作用。随着农民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多,农民追求生活质量、追求健康身体的意识逐步增强,这就使得城乡居民体育健身心理逐渐趋近(当然城乡社会差别依然客观存在)。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无论来自城镇还是农村,其体育学习心理均无显著差异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当然这并不排除他们的体育运动素质及能力存在差别。
教育文化因素的作用。尽管我国还存在着城乡社会、经济的较大差异,继而存在着城乡学校在体育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体育师资、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失衡甚至严重不均[8],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各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一直以来存在着下降的趋势[9]。随着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逐步开展实施,“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步被学校、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接受,使我国城乡中学生尤其是城乡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差异逐渐缩小趋同。
2.5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授课方式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表5 普通高校大学生不同授课方式下
对于被调查大学生按照大学体育授课方式进行男女分班和男女合班分类,并进行组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如表5),普通高校男女分班授课方式下大学生和男女合班授课方式下大学生比较,男女分班授课方式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明显低于男女合班授课方式大学生(P<0.001);男女分班授课方式大学生的心理烦恼程度明显高于男女合班授课方式大学生(P<0.001);在运动参与倾向上,男女分班授课方式大学生明显不如男女合班授课方式大学生强烈(P<0.001);男女分班授课方式大学生的疲劳分量值明显高于男女合班授课方式大学生(P<0.01);男女分班授课方式大学生的积极幸福感也低于男女合班授课方式大学生(P<0.05);在自主与探究学习和体育关注上,男女分班授课方式大学生与男女合班授课方式大学生相比,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亦呈现偏低态势。
“社会角色期望”理论指出,一个人的态度及行为如果偏离了周围人的角色期望,就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异议或反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此人就会通过观察或想象,依据周围人对自己的表情、态度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形象,即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当作镜子来认识自己的形象,并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进而塑造自己,完成“角色获得”,实现角色社会化的过程。在两性中,大多数成员都会因为对归属感的追求而产生性别认同,并自觉采取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内化相应的性别价值观念。因此,男女合班授课方式大学生更容易形成体育学习兴趣,更容易流露出“趋同性”的运动参与倾向。
3结论
3.1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男生在体育学习兴趣、自主与探究学习、运动参与倾向程度、体育关注和积极幸福感等心理维度上显现出更为积极、向上的态度。
3.2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倾向程度和体育关注方面存在不同消费水平方面的显著差异。在运动参与倾向程度和体育关注方面,中低消费和低消费水平者得分均明显低于中高消费水平者。中高消费水平者在积极体育学习心理方面与其他消费水平者相比均表现出分值偏高趋势,而在心理烦恼和疲劳分量表方面,中高消费者得分均低于其他消费层次的大学生。
3.3中部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其体育学习心理积极性低于西部和东部。而体育学习心理的消极效应则高于东部和西部。来自于西部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运动参与倾向程度、体育关注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3.4城镇和非城镇大学生比较,体育学习心理各维度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城乡差异的学习及生活背景并未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产生影响。
3.5男女合班授课方式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运动参与倾向及积极幸福感等心理维度明显优于男女分班授课方式大学生;男女分班授课方式大学生的心理烦恼和心理疲劳分量等心理维度明显高于男女合班授课方式大学生,大学体育教学的授课方式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产生了双向影响。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赵旭东,等译.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40.
[2]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第4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0-81.
[3]欧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休闲体育[J].体育学刊,2009,16(5):32-33.
[4]孙红玲.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由“三大部”到“三大块”的划分[J].新华文摘,2005(12):46-47.
[5]吴景松.我国区域教育水平差异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6-9.
[6]郑若玲,陈为峰.高考录取公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J].考试研究,2010,6(3):10.
[7]李顺英,杨卫民.区域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13.
[8]曾维刚.统筹城乡教育视角下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9):81-82.
[9]周丽君,张泽,张雷.青少年体育行为的性别差异社会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28-30.
Analysing Sociologically on the Psychology of PE Study of Students in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WANG Tian,CHEN Fei-fei,LU Heng-bo
(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document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sychology of PE study of students in 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divides the psychology into seven dimensions on which we compare and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of sex, consumption, areas, cities and countryside from the view of sociology.Research shows:College students in gender, degree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tendency,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sports psycholog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Key words:regular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tudents; PE study; psychology; sociology
中图分类号:G804.8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添(1989-),男,山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6-01-07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jg2013046)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3-0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