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萍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探究和思考,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地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在直观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情境地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是由于数学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比较枯燥,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把游戏和数学教学活动相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兴趣,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分析知识的能力和反应速度都有了明显提高,使他们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顺利地完成游戏活动。
例如,在学习有关顺序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通过游戏,让他们从直观上理解鸡妈妈排第一,鸡妈妈后边的小鸡排第二,以此类推,掌握第几的相关知识。在游戏教学中,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每一节的数学课充满了期待。
二、创设实物情境,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包括很多抽象知识的学科,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数学思想的形成与运用,需要让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和体验。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实物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锐角和钝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直尺和三角板,让他们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探究直尺和三角板中的各个角是什么角。通过直接地观察和对教材内容地分析和思考,使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相联系,深刻地掌握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在让学生探究学习之后,教师要结合实物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跟随教师理清思路,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再次回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缺乏和实际联系的课堂教学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的,不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标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在熟悉化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他们能主动探究知识,并运用数学思想从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有效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黑板和课桌面的周长,让他们根据测量的数据推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学生有效地运用了已有的数学知识,加快了他们对数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在提出问题之后,能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快速地进入到探究状态,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考,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设计出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教程内容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使问题获得有效解决。通过探究问题,让学生高效地掌握了学习内容,促进了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有效探究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使他们的学习具有目标性和方向性,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时,教师要做到对他们的及时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促使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让他们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依靠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知识学习时,教师让学生自己用纸制作两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纸片,让他们进行实践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测量出自己手中两个纸质三角形的面积。在学生自己准备实践材料的前提下,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他们有的剪、有的拼、有的画、有的量,最终都得出了自己手中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在推导过程中,学生相互讨论、相互补充、相互提问解答,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得出了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方法。在这一次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还深刻意识到了学习过程当中动手实践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地探究和思考。通过主动学习,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提高他们探究能力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情境教学既能突出趣味性,又能实现实效性,使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