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堂村志》之
——向阳门第,起居有常

2016-06-02 03:37翟幸福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9期
关键词:作息劳作时段

翟幸福



《李堂村志》之
——向阳门第,起居有常

翟幸福

李堂村属豫西丘陵地带,西高东低,沟壑纵横,李堂先民注重人居环境与自然相协调。

居住

选址时,打窑洞重土质;盖房子避陡坡,占阳坡,多讲究方向地脉。家院喜欢栽树种花,重视村庄绿化。过去,一般家庭盖三间土房,中间一间作堂屋,堂壁立香火,堂前置方桌靠椅,两侧放杌凳儿或高低板凳,权作客厅。堂屋场院始终保持整洁卫生。厨房多在主窑洞内或屋前左侧搭盖一小棚。茅厕在东南方向,多与猪圈牛栏相连。

计时

旧时,人们根据天色早晚将一日夜分为若干时段,最初一昼夜仅有旦、早、晨、朝和夕、暮、昏、晚之别。至清代引用西法,把一日以干支划分的十二时,分成二十四小时,并以“一辰”称呼其中的两个小时,夜晚单独划分时列五个时段,称“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一昼夜时段的测记,古代民间主要靠观天(包括观日月星象),也有使用直竿测影、圭表测影、复(单)壶滴漏等法。20世纪50年代以前,“白日观天,夜晚看星”者仍占多数。人们将白天分成三晌:“清早、前晌、后晌”。天亮至日出一竿高时为清早,日高一竿至日正南时为前晌,日正南至日落西山时为后晌。清早和前晌之间称“饭时”,前晌与后晌之间称“晌午”,后晌与天黑之间称“黑儿”。

黑夜记时一般是观星,观星者多以“前半夜、后半夜”为一夜时段划分,一般多以“五更”计。

20世纪70年代以前,李堂村人早晨起床时间的判断方式有:一是听公鸡打鸣;二是看月光在岩头下投下的阴影部位;三是天仙庙、阎家寨煤矿锅炉放气时的汽笛鸣叫;四是生产队长农忙季节的转岩头儿喊话;五是推广有线广播后喇叭播出的《东方红》开播晨曲。20世纪80年代以后,钟表逐渐普及,一日起居开始以北京时间为标准。但一日三晌、一夜五更之时段划分仍为习惯,农忙季节尤甚。

作息

劳作之人平日早晨习惯于“胧星明儿(天刚发亮)”便起床。每日早上起床讲究早,认为“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无故晚起被叫作“懒”。清早大门敞开的早晚往往成为村人品评这家人是否勤快的重要依据。

一般是家长和家庭主妇先起,主妇起床梳洗毕即备早饭。家长起床后第一件事要敞开大门,并招呼其他人起床。一家人起床后,男女老幼各司其职。

平日劳作分前晌和后晌,多依“女干家务,男干农活和其他副业”的习惯安排。女子除安排全家人一日三餐饭食外,还要纺线织布、裁制衣裤、浆洗缝补以及喂禽养畜等。男子则专心务外。务农者,除正常耕、管、收、种外,还要谋划家中的各项经济开支和多种经营。即使农闲季节或雨雪天气,也要做些编织、锻凿、切削或整修房院的事。

晚上要及时关闭大门,老人常以“小心门户”教育子女。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不安定,人们大多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多认为有“夜鬼”,因此,夜晚外出活动十分谨慎。妇女在夜晚更不许随意串门。山村人家男人如外出,妇女要及早关门,外姓男人也不许到其家中游串,不然会遭人非议。节日之夜外出游玩的妇女,要结伴而行,否则家人不会同意。

妇女多纺线织布至深夜。喂养牲口的人家,男子除前半夜要照料牲口饮食外,一般多及早休息。冬日长夜、夏日暑夜,往往成为年长者教育家中子女之良宵,届时,家中小儿依偎在长者身边,倾听其讲说人生知识、农副业技艺和历史传说、民俗传说以及各种笑话、谚语。过去,贫穷之家上不起学的小儿,许多文化才能和农副业知识多由此而来。

夏收、秋收大忙季节,李堂人多打破平日作息时间,清早两三点钟便起床开始一日活计,连明彻夜。夜晚或排场打垛,或下地收获,往往至夜十二点尚未休息。一日作息常用“起五更,搭黄昏”“三更眠,四更起”称之。此时,妇女尤为辛勤,除下地或到打谷场上和男人一起劳作外,还要操劳家务。不能干重活的老幼之人,也要干些诸如拾麦、看场、摘花、剥玉米等力所能及的活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李堂民间作息多按常规。农业合作化后,生产活动由社队统一安排。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民间起居各自按照农副业活动的实际进行。

猜你喜欢
作息劳作时段
爱心健康作息表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春暖劳作花相伴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
联合多元作息的激光雷达点云多核分类方法研究
分时段预约在PICC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与探讨
阅读理解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