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理工科院校实践教育探析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

2016-06-02 08:09赵珥希
关键词:科技竞赛实践教育

赵珥希,袁 萱

(华北电力大学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理工科院校实践教育探析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

赵珥希,袁萱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随着社会对实践型人才需求的增长,实践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实践教育的开展尤为重要,在众多的实践教育方式中,科技竞赛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已成为实践教育开展的载体与平台。目前,理工科院校在科技竞赛开展方面已取得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了解”、“参与”及“成果转化”三个科技竞赛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实现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科技竞赛;理工科院校;实践教育

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有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全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尺之一。伴随着社会对实践型人才需求的增长,传统的高校教育与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就业难”便是例证,而近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赶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现象,更让社会大众及高校管理者反思大学教育产品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可见,如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实践教育便应运而生。所谓实践教育即学生不仅从课堂获得知识,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过程,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并最终转化为人的能力、创新和智慧。[1]实践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是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推动器,同时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理工科院校作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因此,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实践教育的开展尤其重要而迫切,通过开展理工科高校的实践教育,能够实现理工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促进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近几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理工科院校的实践教育方式也得到不断扩充,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的搭建己成为各高校深入拓展研究的课题,多种多样的实践教育为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了贡献,然而,在众多的方式中,作为我国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要平台之一的科技竞赛,以其独特的在师生协作下一同完成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作品,突破了之前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忽略学生创造能力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因而成为理工科高校实践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重要突破口[2]。

一、实践教育中科技竞赛的价值与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构建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实践教育平台,是理工科院校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符合高校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

(一)科技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人,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些无疑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2],尤其是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需品”,科技竞赛作为培养高校大学生素质的有效平台,能够塑造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实现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科技竞赛是高校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诉求

科技竞赛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都具有积极作用。学科竞赛的题目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社会应用背景,需要学生发挥创新探索能力,强调学生在作品中采用新方法、新思路或者新技术,科技竞赛对学生的学习意志和心理素质是一种很好的锻炼。[3]

因此,为实现当代人才培养的目标,科技竞赛的开展是理工科高校实践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几年,国内各理工类高校纷纷组织并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高校逐渐将科技竞赛放在实践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并取得了相应成就,当然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解理工科高校科技竞赛开展情况,以更客观地反映问题,本文深入实践,以华北电力大学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方法,为理工科高校科技竞赛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二、华北电力大学科技竞赛开展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数据有效性分析

此次调研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华北电力大学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的在校生,共发放问卷207分,其中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达到90%,各年级均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调研比例达到85.9%,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如表1所示)

表1调研数据有效性

年级总人数调研人数调研人数/总人数各年级百分比大二857588.236.2大三737298.634.8大四836072.329.0合计24120785.9100.0

(二)数据与发现:科技竞赛活动现状

对于科技竞赛活动现状的调查,我们主要从对科技竞赛的了解程度、参与程度以及获奖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大学生对科技竞赛的了解程度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科技竞赛活动了解“很清楚”的同学有13%,76.8%的学生“知道一点但不够详细”,而9.7%的同学对科技竞赛活动“不知道”,(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在了解科技竞赛活动的程度方面,大部分同学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对比赛详细深入的了解较为欠缺。

图1 对科技竞赛的了解程度

2.大学生对科技竞赛的参与程度

(1)华北电力大学参与科技竞赛的整体情况

能否真正参与到科技竞赛活动中,反映了学校在此种实践教育形式中的落实情况。如图2 所示,52.2%的学生参加过科技竞赛,11.6%的学生正在考虑参加,这部分群体也是实践教学的潜在参与者,而35.7%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科技竞赛,其中参加过科技竞赛学生在参与经验方面也有较大差异,有5次以上参与经历的学生占4%,23%的学生参加过3—5次科技竞赛,73%的学生的参与经历只有1—2次(如图3所示)。以上数据表明,华北电力大学在科技竞赛参与方面整体向较为良好的趋势发展,参与者与潜在参与者为主要群体,但未参与过科技竞赛的同学多占比例也较高,参与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参与者的经验不足问题较为严峻,参与水平较低。

图2 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情况

图3 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次数情况

(2)各年级参与科技竞赛情况

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大三年级对科技竞赛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参与过科技竞赛的同学已过半数;大二年级的参与度在三个年级中最低,但潜在参与者所占比重较大,这说明大二年级参与积极性的提升空间较大,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近几年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呈现出低年级参与度高于高年级参与度的发展趋势,但如何激发潜在参与者的参与热情,这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4 各年级参与科技竞赛情况

3.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获奖情况

参与科技竞赛的获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践教学的成果,通过调查,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获奖率较高,达到了55.2%,但是从获奖等级上看,获奖水平仍较低,实践教学成果不够显著。(如图5所示)

图5 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等级情况

综上所述,从对科技竞赛的了解程度、参与程度以及获奖情况三个方面,我们可将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对科技竞赛态度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是热情型:他们对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会自主的与老师沟通并参与其中;第二是冷淡型;对各类竞赛都毫无兴趣,没有参与其中的意愿;三是中间型:对科技有一定的兴趣,但实际中对竞赛缺乏深入了解,参与经验较为欠缺,并且实践教学的成果未能充分得以体现。在这三类学生中,“中间型”占学生中的主体。

(三)数据与发现:实践教学管理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

对科技竞赛了解、参与以及获奖情况现状表明华北电力大学在实践教学管理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了解—参与—成果”过程中持续性、贯穿性管理的缺位,这些问题制约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已经成为影响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1.“了解”环节的缺位

“了解”即对科技竞赛基本情况的认识程度,大学生中仅有13%的学生对其了解很清楚,这说明在“了解”环节学校管理的缺位较大,而了解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科技竞赛的了解程度,这需学校的宣传与培训;二是学校对学生个人意识的了解程度,这需学校对学生个人意识的引导。

(1)对科技竞赛的宣传培训力度不足

目前,就华北电力大学而言,科技竞赛的宣传方式主要有各竞赛启动大会、宣讲会、宣传横幅、喷绘、展板以及通过班委进行传达等方式,这些宣传方式具有周期短,可持续性差,参与群体范围较小等特点,同时在宣传内容方面多以科技竞赛情况介绍为主,缺乏对参与科技竞赛能力培养方面的宣传;学校在对科技竞赛培训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邀请历届获奖作品的负责人进行经验交流,这种方式对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也缺乏专业性、针对性、长期性,无法真正达到宣传与培训效果,正因为宣传与培训力度不足,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对科技竞赛的兴趣(如图6所示)。

图6 大学生未参加科技竞赛的原因

(2)缺乏对学生个人意识的引导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占主体地位的中间型学生对科技竞赛有兴趣、有想法但缺乏主动性,同时对自己的能力认可偏低,从而造成大部分学生对科技竞赛活动持观望态度。在对“参与科技竞赛时遇到的困难”进行调查时,28%的学生认为自己知识面不够,这也是低年级学生潜在参与者比重较大的原因所在,26%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意与想法(如图7所示),这都体现出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认可程度较低,这样一来,即使学生对科技竞赛深入了解,自身意识的不足也会使其怯于参与到科技竞赛中来。目前学校在“了解”环节并未注重加强对学生个人意识、个人能动性的引导。

图7 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是遇到的困难

2.“参与”环节的缺位

“参与”即鼓励大学生真正加入到科技竞赛实践活动中,是继“了解”之后真正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参与”环节的缺位主要体现在激励机制不健全与物质保障不到位,参与科技竞赛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竞赛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目前,学校对于参与科技竞赛的同学采取奖励学分的措施,但总体来说健全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激励措施较为单一,激励效果不佳,忽视相关配套机制的革新,同时由于以论文发表、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竞赛成果,虽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激励太过于苛求、标准高,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3.“成果转化”环节缺位

成果转化是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衡量标准之一,“成果转化”环节的缺位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只要体现在组织管理队伍、指导教师队伍经验及素质缺乏、缺少具有学科优势的特色科技竞赛以及跨院系沟通合作较少三个方面。

(1)组织管理队伍与指导教师队伍经验、素质缺乏

主要表现为忽视组织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业务培训与素质提高。目前华北电力大学科技竞赛的组织方主要为团总支学生会,其成员由大一与大二在校生组成,负责各类竞赛的组织、宣传、指导工作,可见学校组织管理队伍缺乏经验,不具备较大的权威性,这对于“成果转化”具有不利影响。对“成果转化”影响较大的另一个因素为指导教师,当前学校对各类比赛所配备的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指导力度欠缺,且不具有固定性,多为学生自己联系,这对于实践教学成果转化具有不利影响。

(2)加强不同院系之间的合作

不同专业特长的人组成的团队为了同一任务工作的时候,每一位团队成员不仅仅是承担着简单的任务分工,更多是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学习互助,思维碰撞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最优化的的效用。各院系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就可实现优化的配制,通过组队寻找合适搭档。然而目前各院系之间沟通较少,缺乏交流的平台,进而导致成果转化的流失。

图8 促使学生获奖的因素情况

三、关于理工类高校开展科技竞赛的思考

(一)“了解”环节:加强对科技竞赛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对于科技竞赛的了解”与“参与科技竞赛”具有相关性,加深对科技竞赛的了解程度,对于提升学生对科技竞赛的参与热情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宣传、培训方面应逐步实现规范化、常规化、专业化,创新宣传方式,正确把握宣传内容,力图通过宣传与培训,加深同学对科技竞赛的了解程度,进而激发同学对于科技竞赛的兴趣,最终提升参与热情。但同时树立自我意识的前提是必须保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防止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

(二)“参与”环节: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参与科技竞赛提供物质、资金支持

一方面,积极健全科技竞赛激励机制,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改革制度,开展学分奖励制度或者必修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多去尝试参与。另外,加大对科技竞赛的物质、资金支持,为学生参与竞赛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进而实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层次和质量的同步提高。

(三)“成果转化”环节:加强指导教师与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搭建各院系共赢平台

首先应在学校内部建立专业的竞赛指导团队,为同学的提供专业性、常规性的竞赛指导与培训,同时提升组织管理队伍素质,为同学参与竞赛提供良好的组织服务;其次,积极发挥各学科专业优势,基于参与学生的相对集中的特点,逐步形成院系特色科技竞赛项目,进而实现“成果”转化;再次,鼓励跨年级、跨专业组队,校团委作为统一的组织者,可结合上报项目及其需求为各学院参赛者提供跨院交流的平台和服务,如:组织项目初审公开答辩,举办组队沙龙,提供综合培训。各院参赛者通过参与交流,自行组成优势互补的跨专业团队。

综上,理工科院校构建以科技竞赛为平台的实践教育就是让大学生从认识到参与,从参与到投入科技竞赛活动中来,实现去想—去做—去完成三级跳跃,进而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锦明,刘慧.实践教育之独立学院的科技竞赛[J].商情,2008(3).

[2]李伟伟,高庆华.基于科技竞赛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3]刘承红.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模式分析[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

[4]刘威.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积极作用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3.

[5]李宁.基于科技竞赛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6).

(责任编辑:杜红琴)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AO Er-xi,YUAN Xuan

(Schoo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As the growing demand for specialized talents oriented,practical education as a new mode of education is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A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many ways of practice education.And it effects significantly i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and has become a practice education conducted by the carrier and platform.At present,in the asp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has achieved the results,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the need to “know”,“participation“and “achievements” compet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looking for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and then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competi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收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简介:赵珥希,男,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16)02-0132-05

猜你喜欢
科技竞赛实践教育
科技竞赛在大学生教育及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析
校企合作机制的新探索
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实践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
独立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