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珊彭敏韩书煜庞全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网围分隔式混养技术
文/肖珊1彭敏2韩书煜1庞全3
本文介绍了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远景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的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网围分隔式混养生产所取得的成效,并进行讨论分析。经过两年的鱼虾混养,对虾平均亩产量为547kg,罗非鱼平均亩产量为402kg。该养殖模式成功率高,展现了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多年来,养殖病害一直是困扰对虾养殖业最为突出的问题。虾病的防治需要综合性的措施和手段,而其中养殖模式是关键的环节。我们在广西沿海开展对虾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工作过程中,将鱼虾混养模式作为池塘清洁生产的技术核心,进行了重点探索并大力开展生产示范及应用推广。本文介绍了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远景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的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网围分隔式混养生产所取得的成效,并进行讨论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推动新技术模式不断发展,并在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一)养虾池塘条件
所用养虾池塘面积为5亩~10亩左右,方形圆角;水深维持在1.3m~1.8m,采用池塘中央底部排污排水的方式;每口池塘配备水车式增氧机,用于池塘增氧并使池水以排污口为中心旋转;以排污口为圆心,用聚乙烯网设置圆形围网,围网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0cm,下端埋入池塘底泥下20cm,网目大小为3.5cm~4.0cm,以罗非鱼不能逃逸为度,围网面积占全塘面积五分之一。
(二)苗种选择和放养
1.苗种选择:罗非鱼应选用生长快、雄性率高、抗逆性强的品种,以尼罗罗非鱼品系为佳,鱼种规格以放入围网内不能逃逸为度;南美白对虾应选择活力好、逆水能力强的一代或二代虾苗,规格0.8cm~1.2cm。
2.放养时间:水温稳定在20℃以上,广西地区以4月~5月为宜。
3.放养密度:按全池水面计虾苗放养量为5万尾/亩~8万尾/亩,罗非鱼放养量为400尾/亩~600尾/亩。
4.放养方法,分两种:
方法一:池塘水经过滤消毒处理后,先用于养殖罗非鱼,养殖20日~30日(视水色、生产而定)后将该水抽至养虾池,放养虾苗,养殖3周后,在池塘围网内放养罗非鱼鱼种。
方法二:池塘水经过施肥培水后,放养虾苗,养殖3周后,在池塘围网内放养罗非鱼鱼种。
(三)投喂管理
虾苗投放前按罗非鱼的养殖方式喂养罗非鱼,虾苗入塘并投喂虾料一周后至整个养殖结束,期间罗非鱼不做投喂管理,按正常养虾的方式给对虾投料。
(四)其他管理
每天开动增氧机使对虾残饵、粪便等随水流穿过围网带入到养鱼区域;注意检查围网保持其与塘底地面接触部位网目通畅,对虾能进入围网内而鱼不能逃逸出来;通过池塘中央的排污口适时排污,以配合控制池塘水质,池水盐度宜控制在5‰~18‰;收虾前用拉网先将罗非鱼捕捞上市或移至其它池塘。其他管理要求与对虾单养方式相同。
2014年、2015年两年在远景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共有36张池塘280亩采用上述模式进行鱼虾混养,其中25张塘养殖获得成功,养殖周期75天~116天,对虾平均亩产量为547kg,罗非鱼平均亩产量为402kg。在近两年我国南方地区对虾养殖生产排塘率极高的情况下,该养殖模式成功率高,展现了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一)常规鱼虾混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鱼虾混养模式下水体中生物种群更多元化、物质循环更顺畅、水质更稳定是其理论依据。经过多年的摸索鱼虾混养在生产上获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然而常规的鱼虾混养仍面临不少难题,制约了该模式应有的优势的发挥,困扰着其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主要问题有如下三方面:
1.混养品种难选择。根据鱼类的食性,搭配混养的鱼分为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及滤食性鱼类。选择杂食性鱼类目的是摄食过剩的对虾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并减轻对水质的污染;选择肉食性鱼类是吃掉病虾死虾预防对虾传染性病害;选择滤食性鱼类是利用其滤除水中的大颗粒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改善池塘水质。但均存在不利的一面:选择杂食性鱼类混养,鱼会争抢对虾饲料,影响对虾正常摄食和生长,且防控对虾传染性病害的效果不明显;选择肉食性鱼类混养,鱼的数量或规格不当,健康对虾就会被鱼大量捕食,且对于对虾残饵的清除效果不佳;选择滤食性鱼混养,不能解决对虾残饵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问题。
2.放养密度及比例难确定。在鱼虾混养池塘中,总无机氮及其组分的绝对含量随对虾和鱼的放养密度上升而急剧升高。配养的鱼数量过多会影响对虾的生长,而鱼数量过少则又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确定两类养殖品种的放养密度和比例,维持总无机氮及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在合理范围内,又能充分发挥配养鱼类有利的作用,减轻其不利的影响是个难题。
3.饲料投喂方案难确定。对虾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常规鱼虾混养池塘中,全部投喂鱼料会影响到对虾的生长;而投喂虾料时,如果投喂方法不当,虾料被鱼类大量摄食,会造成浪费,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二)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网围分隔式混养模式成功的原因分析
1.本模式关键点是采用围网将同一池塘混养的鱼虾分隔开来,既能发挥鱼虾混养的优势,又尽可能避免了其不利的影响。对虾可以穿过围网而鱼不能进入到养虾区域,如此可以按需求投放足够数量的罗非鱼以摄食对虾残饵、滤食水体中大量浮游植物和有机颗粒,从而提高对初级生产力和残饵的利用率,使过剩营养盐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解决了常规模式虾料被鱼抢食造成浪费及混养鱼过多时会影响对虾正常摄食活动和生长的问题。
2.罗非鱼作为与对虾混养搭配的鱼类品种,是目前所知的最佳选择之一。罗非鱼为杂食兼滤食性鱼类,既能摄食过剩的对虾饲料、减轻残饵的溶失、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滤除水中的大颗粒有机物和浮游生物。研究表明罗非鱼能有效利用浮游动物和粒径大于25µm的浮游植物,抑制原甲藻等较大藻类的过度繁殖,促进较小型金藻、硅藻等有益藻类的繁殖,促使池塘中浮游植物小型化、改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且罗非鱼在虾塘中的摄食活动可降低对虾粪便的堆积,进而控制养殖水体有机碳的积累,改善池塘水质。此外,罗非鱼还可吃掉死虾甚至病弱虾。养殖中观察到,罗非鱼对病虾的清除作用还不够强,且因围网的阻隔,对围网外的病虾、死虾更是不能够及时清除掉,因此,可在围网外少量混养肉食性鱼类如每亩放养15尾~20尾革胡子鲶等,以更好地预防对虾传染性病害。
3.采用池塘中央底部排污方式是一个重要的配合手段。通过增氧机搅水形成环流,带动水体中残饵、虾粪及各类有机颗粒往池塘中部养鱼区域汇集,既给罗非鱼带来了饵料,又大大降低了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再配合适时的排污添水操作,可有效地调控中后期虾塘水质状况,为养虾成功奠定良好的水质基础。
4.充分利用虾塘中央区域。通常虾塘中央底部区域因汇集大量的污物,溶氧量低,健康的对虾很少在此活动。在此区域用围网隔离混养鱼类,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减少挤占对虾正常活动的地域,使鱼虾混养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减轻其不利影响。在生产中发现,虾塘中部围网的面积还可以再减少,甚至可以仅占池塘面积十分之一。围网面积在虾塘中的最佳比例,还应通过更多的试验来验证。
5.鱼虾放养的密度及比例适宜。查阅鱼虾混养的研究报道,并经几年的试验比较,本模式按全池水面计虾苗放养量5万尾/亩~8万尾/亩,罗非鱼放养量400尾/亩~600尾/亩是较为合理可行的。根据池塘和换水条件在此范围内相应地增减虾鱼的投放量,基本可以做到正常投喂对虾、不给鱼投料而可多生产出大量的鱼产品。在配合调控水质保障对虾养殖生产的同时,增加了产出,提高了养殖效益。
作者单位:1.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 3.广西远景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