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浚中
2016年2月的一天,南川区三泉镇观音村。
翠绿的山一座接一座,将整个村子抱在怀里。
“怀抱”的中央,一股飞瀑从500米高空泻下,发出“哗哗”声响,在山脚下汇成小河。
河水蜿蜒着绕过一户农家乐,浸润着观音村29.6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户农家乐二楼,老马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夏国建敲着计算器,正在算账,为即将进行的社员大会做准备。
“如今,众筹合作社共有土地1300亩,现金147500元。”
“合作社去年总收入27万元,达到了预期目标。”
…………
运算良久,夏国建喜上眉梢:“今年,除去劳动报酬外,股东每股能分红1元。”
在这个数字背后,夏国建的众筹合作社模式,正在观音村风生水起。
发展瓶颈
“把我的分红折算成股份,二次入股吧。”见夏国建算好账,坐在对面的郭定忠吐出一个烟圈,咧嘴一笑。
“合作社的股份要越滚越大了。”夏国建乐呵呵地点头。
见众筹合作社走上正轨,夏国建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2011年春节前的一天,观音村的天空飘落雪花。
在广州打工的夏国建带着妻子回家过年。
村路泥泞,两人在车上坐了好久才到家。
见村里仍旧是一片穷困,夏国建叹了口气。
彼时,本科毕业的夏国建已成为广州一家工厂的主管,月收入五六千元钱,生活充满希望。
这时,见村里至今毫无生机,他陷入了沉思。
几天后,发小黄陆登门。
“家里揭不开锅了,接济点吧。”黄陆搓着手,道出困难。
这些年,为了给家人治病,黄陆借遍了所有亲戚,欠下一屁股外债。
如今家中米缸见底,黄陆想到了夏国建。
“马上给你送过去。”夏国建没有半点迟疑。
当把500多公斤粮食送到黄陆家门口时,夏国建愣住了——土坯房屋顶瓦片残破,四面裂缝凸显。
彼时,像黄陆这样的贫困户村里还不少。
“我能为他们做什么?”这个问号一直在夏国建心里萦绕。
2012年3月的一天,夏国建找到了答案。
“观音村即将连通高速公路,加之其背靠龙岩瀑布、龙岩城遗址,一定会吸引不少游客。”
“投资农家乐,带动村民致富!”夏国建作出决定,一栋两层小楼拔地而起。
随后,村里农家乐越来越多。
因为当地生态好,来村里的游客逐年增加。
一个新问题随之显现——村里缺乏旅游配套项目,无法满足游客吃购需求,阻止了产业做大。
怎么办?
借石攻玉
2013年11月的一天,观音村。
村党支部书记谭朝仲正和夏国建丈量田地,准备成立一个特殊的合作社。
夏国建心里清楚,只有成立合作社,盘活撂荒地,才能满足生态旅游对项目用地的需求。
转了大半天下来,夏国建发现成立合作社并不容易。“前期的土地流转,光启动资金就得几百万元。这还不算开荒,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
想到这,夏国建面露忧愁。
“那就换一种模式,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谭朝仲见状,提醒夏国建。
这时,夏国建想起了一次外出学习的经历。
2013年8月,夏国建前往广州附近的一个村子,考察工业发展情况。
当时,村里期望发展加工制造业,可村民却不积极,村里也缺乏基础建设资金。
后来,村里决定采取众筹模式,由村民出钱修建基础设施,出资者随即成为股东,享受项目盈利后的分红;同时,村民还可以参与维护相关项目的运行,获取劳动报酬。
一时间,村民务工积极性高涨。
“能不能将这种模式搬到观音村?”夏国建眼前一亮。
落地推广
2013年12月15日,众筹合作社筹建工作启动。
夏国建找到贫困户郭定友。
见夏国建又来了,郭定友叹了口气。
他知道,夏国建又跑来当说客了。
郭定友给夏国建倒了杯茶,没有说话。
夏国建微笑着,落座后,同样没有开口。
气氛有些尴尬。
“我想让你加入合作社,你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壮劳力。”夏国建率先开腔。
“把土地收了,我吃什么?你的流转费这么低,流转完就饿死了。”郭定友说出一连串担忧。
谈了半个多小时,夏国建才逐渐发现郭定友担忧的根源:害怕合作社不作为让土地撂荒,或者“倒卖”土地使用权,最终苦了农民。
“众筹合作社与传统合作社不一样,这里人人都是老板。”夏国建说,在众筹合作社模式下,每年每亩地计一股,随着签订时间增长,对应股份翻倍;除土地可以众筹外,合作社还进行现金众筹,一元对应一股,年底分红。
夏国建又算了一笔账。
按照传统土地流转方式,每年每亩地800元,无论签订多少年,都只能获得固定收益。
而众筹合作社会根据利润浮动分红——待观音村旅游开发完成,增长前景可观。
如果农户来合作社打工,每天还有70元工钱。
听到这,郭定友有些动心。
最终,郭定友向亲友借来资金,加入众筹合作社,土地入股720股,现金入股1万股。
与郭定友一样,村民逐渐接受了众筹模式,合作社首批股权土地236亩、资金147500元众筹成功。
双效运行
2016年1月16日,观音村的天空飘落雪花。
合作社党支部成员和所有社员起了个大早,赶到夏国建的农家乐里。
这天,三泉镇党委书记尤正平要为合作社社员上党课,主题是“农村供给侧改革”。
“我们合作社的探索,正符合中央供给侧改革思想。”台上,尤正平拿着话筒,开始了讲解。
“我们农民就是供给侧,游客就是需求侧。”
“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得提供什么。”
“现在城里人都喜欢无公害、现场采摘,我们所做的合作社模式,正符合需求。”
“高速路即将通车,村内两个景区即将开始打造。”
一番讲解后,台下的社员鼓足勇气,努力地点了点头,眼里充满希望。
像这样的讨论课,合作社每个季度都会举办几次,内容涉及农技培训、合作社发展等多个领域。
几天后,一场众筹合作社社员大会召开。
夏国建通报了国家对种植优质稻的利好政策。
“国家补贴多,有赚头。”没等夏国建说完,社员就议论起来。
前景利好,合作社达成一致意见——种植优质稻750亩。
“以往费力动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见状,夏国建感叹。
这改变背后,正是合作社重视思想、技术培训,提升社员素质,让大家拧成一股绳的结果。
“要形成这种局面,就得让社员得实惠。”夏国建道出了秘密。
听到这,台下的贫困户郭定友咧嘴一笑。
2015年全年,郭定友在合作社的务工收入超过8400元,加上打临工和股份分红,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日子越来越有希望。”望着台上,郭定友眼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