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教学的全过程贯彻“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推进”的教学思路,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一、深入了解学生 , 合理分清层次
以每个学生学情测试成绩在全班中排名为依据,确定一个中间学生,以这个中间学生为准,往前往后各排出10名,把这些作为B类学生;高于B类的前10名作为A类;低于B类的后10名作为C类。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再作必要的层次调整。这样就鼓励C类学生奋起直追,为加入B类而努力。B类学生认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就能自觉学习。A类学生为了确保自己的优势而不懈努力。各类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制订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不同层次目标。制订目标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本节课重点、关键、难点,哪些是认知领域的目标,哪些是理解领域的目标,哪些是应用领域的目标。对于A类学生,每节课要求他们理解和熟记所学内容,熟练解答课本中例题和习题,并能说出算理,会做拓展题目;对于B类学生,要求理解和熟记所学内容,掌握课本中例题和习题,能讲出算理,也可做一些变式题;对于C类学生,要求他们学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能解答基本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习题。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目标可循,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三、实施课堂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内在学习要求
1.合理组织分层教学内容 。在课堂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合理组织分层教学内容。首先,在教学内容结构上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知识容量适中。其次,正确处理好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不能平均用力,对于重点内容必须重笔浓涂,对于非重点内容就要轻描淡写,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
2.分层设计课堂问题。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提问来加以巩固和训练的,这样才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对于高层次的问题,要适当给B、C类学生降低要求。
3.采用分类的学法指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C类学生应以模仿为主,要引导学生模仿教材判断推理或例题解答的方法,启发他们找一找规律,再自己解一些基本题型;B类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他们举一反三,优化解题方法。同时,要求A类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明白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从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拓展。
4.同一练习题不同要求。同一习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层要求,对于A类要求他们一题多解,发展其发散思维能力;对于C类,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
四、 分层布置作业
C类作业,一般完成本节课基础知识、带有模仿性或稍有变化的习题,实现基础知识的内化。
B类作业,完成在基本题目基础上有较大变化的变式题目,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A类作业,在完成B类作业的基础上,适当加一些思考性、创造性的题目,这是对知识强化的过程。
五、分层批阅作业
1.每班设三个课代表,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A、B、C三类分层上交给各自的课代表。
2.上交时间不同,第一节自习课后,A类同学必须全部上交作业;B类可上交部分作业;C类及部分未交作业的B类同学,下午放学前必须全部上交作业。这样教师批阅作业有了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发现各类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提高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准确客观地把握好学生分层,课堂上才能恰当地实施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使所有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城关中学
编辑 聂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