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古诗文诵读习惯培养的途径

2016-05-31 09:51党仲强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清平乐村居古诗文

党仲强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导儿童读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使人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基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一、培养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经典

农村校舍、活动场地宽敞,环境清静,受外界干扰较少。孩子们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他们有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跳皮筋歌使课外活动充满乐趣,彰显着农村孩子的活力,又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经典”元素。这种质朴、纯真又充满野性的农村孩子特有的气质,使我找到了“经典”诵读的切入点。寓“经典”诵读积累于学生丰富的课外活动之中,是多么惬意而富有诗情画意的经典积累之路。为此,我教授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时,吟诵了孩子们常在校园对抗比赛的“丫丫呀,呀马架……”导入,学生兴趣顿增,眼中闪出了道道亮光。我抓住时机引导:“同学们,你们传唱的这首歌谣是写农村孩子生活的吗?那我们今天学习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学了以后你们能把这首词传唱在课间活动中去吗?”一节课的诵读释义,学生大多已熟读背诵。课后校园里传来阵阵《清平乐·村居》的朗诵声,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每每在课后为学生引导,布置一定量的课外诗词经典。

二、环境熏染增趣,让学生目染古诗文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更是传递信息的独特方式。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催化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农村小学校舍面积大,生均占地面积多。一个60多平米的教室,总共仅有30名左右的学生,校园面积就更是广阔,百草园处处皆是,因此我利用这个城市学校无法实现的优势,在教室后边布置了一个小型图书角。XX班级“好诗词推荐台”“好诗词大家读”“让我告诉你”等主题的推荐栏目,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随时拿到古诗词书籍,随时有书读。开启班级主题古诗词板块宣传活动,书写诗、词、歌、赋、名言悬挂其上,并扩展至室外走廊,使室内外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浓浓的书香。建议学校所有角落都悬挂古诗文书画作品,书画互释,达到耳濡目染的目的。

三、释义赏识激趣,让学生初识古诗文

农村孩子接触简单的直观事物较多,自然现象在脑海中印象较深,而对于语言,特别是古诗文语言所描绘的事物更难以理解,我用自己的语气描述,给孩子们建立一个有趣的古诗文表象,让孩子们产生对古诗文的一种向往。每周的阅读课,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古诗文积累,适当安排一定时间,朗读古诗文,用生动和精彩的语气描述背诵,激发孩子们强烈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为了让学生保持诵读的热度,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内在动力。开展“经典诵读”“诗文串烧”“诗句连连碰”等比赛活动,实现学生诵读愿望,培养学生诵读兴趣。

四、传授诵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诵读

在每次诵读中,我和学生一起诵读。我们自身诵读的习惯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会诵读。在诵读引导上,又采取打着节拍读童谣,想想画面读古诗词,咏唱式读歌赋。同时把古诗文诵读空间扩展至校外,每到周末,孩子们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和家长一起开展诵读活动,让书香不仅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田,也陶冶了家长的情怀。

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学生的语文能力诵读习惯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使孩子们的文化底蕴日益丰厚。

作者单位 陕西省淳化县方里镇学区

编辑 徐绒绒

猜你喜欢
清平乐村居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村居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清平乐·归老
清平乐(1)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村居
村居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许瀚文??《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