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宇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 102100)
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吴宇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 102100)
[摘要]目的评估应用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131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培菲康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培菲康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单项症状计分及总症状计分(除外排便急迫程度计分)方面均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周疗效明确,较单一应用培菲康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周后临床疗效较治疗4周后无明显提高。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加味痛泻要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下消化道病症,且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我国多地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其发病率为5%~6%,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1]。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分型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腹泻便秘交替型(IBS-M)、不定型(IBS-U)4型,其中临床上我国以IBS-D最为多见,占各个类型总和的40%~45%,属于中医“泄泻”“腹痛”“肠郁”的范畴。IBS-D在中医证候学分型中又以肝郁、脾虚、湿盛为主要类型[2]。目前,IB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太清晰,现代医学在临床上也不能从形态学、生化异常、影像学及腔镜下的改变来解释这些症状。但近来相当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失调在IBS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益生菌生物制剂可以调节IBS患者肠道微生态,缓解IBS症状[3],同时其具备很高的临床安全性和较低的不良事件概率,所以得以广泛应用于IBS的临床治疗[4]。在IBS-D治疗上,中医药较现代医学具有更大的优势,IBS是中医的优势病种,采用中药汤剂口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价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培菲康治疗IBS-D 8周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且入选试验的IBS-D患者131例,其中男49例,女82例;年龄21~69(41±13)岁;病程1.1~35.0年。依据患者的编号,随机、平行、开放地将131例患者编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7例,其中男24例,女43例;对照组64例,其中男25例,女39例。全部患者均符合IBS罗马Ⅲ诊断标准,且近3个月疾病处于活动期,经过全身体格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血液生化及腹部B超,消化道钡剂造影,电子肠镜等检查,排除可以解释消化系统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准备妊娠,孕妇或者哺乳期妇女;③有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或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者;④有胸腹部手术史者;⑤过敏体质或对本实验过敏者;⑥依从性极差或无法合作者;⑦1周内接受过影响本实验的治疗;⑧实验观察期间不能停用影响消化道感觉运动功能的药物;⑨近2周内应用过解痉剂、止泄药、导泻剂、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抗抑郁药、益生菌制剂即抗生素等药物。本实验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实验之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试验方法治疗组给予加味痛泻要方,中药汤剂基本处方:陈皮10 g,炒白芍15 g,炒白术15 g,防风10 g,煨木香10 g,煨葛根10 g,炮姜10 g,芡实20 g,砂仁6 g,柯子10 g。辨证属肝郁气滞者加柴胡、枳实;脾胃虚弱者加党参、山药;脾肾阳虚者加肉豆蔻、补骨脂;湿浊内阻者加藿香、苍术。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取100~150 mL,混匀后日服2次,餐后服用,同时联合给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口服2粒,3次/d,疗程8周。对照组给予培菲康口服2粒,3次/d,疗程为8周。并且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填写病情日志,从而记录症状的变化。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腹痛、腹胀的程度及频度,大便的性状及次数,以及治疗后症状变化与治疗时间的关系。分别在治疗前及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1.4.1主要症状分级计分腹痛与腹胀的程度依据10 cm视觉评分法计分;腹痛与腹胀的频度计分(0~3):0分=1周中无发作,1分=1周中发作1~3次,2分=1周中发作4~7次,3分=1周中发作≥8次;大便性状依据Bristol分型计分(1~7):1分=粪便呈分散的干球粪,如坚果,很难排除,7分=水样粪,无固型成分。排便依据频度计分(0~3):0分=1周中发作0~3次,1分=1周中发作4~6次,2分=每日发作1~2次,3分=每日发作≥3次;排便急迫程度计分(0~3):0分=无排便急迫,1分=排便急迫但可以忍耐,2分=排便急迫不能忍耐,3分=排便急迫不能忍耐,同时伴有便失禁。
1.4.2疗效评估标准应用泄泻的疗效评估标准[5],评价采用积分法,疗效指数(n)=(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n≥90%;显效:70%≤n<90%;有效:30%≤n<70%;无效:n<3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起效时间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及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完成情况本实验研究共入组131例患者,在治疗观察期间患者依从性较好,未出现退出实验者,脱落率为0,全部患者均按实验设计要求顺利完成实验。
2.2症状积分比较治疗8周后,实验组及对照组除排便急迫程度外,腹痛与腹胀程度、腹痛与腹胀频度、腹泻程度、腹泻频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症状总积分亦明显下降。同时治疗8周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腹痛与腹胀程度、腹痛与腹胀频度、腹泻程度、腹泻频度的计分及总积分均下降明显。见表1。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按照疗效评估标准对各症状积分进行评估,治疗组4周及8周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2.42组起效时间比较实验组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起效时间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不良反应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多年以前,医学界普遍认为IBS是单纯性的身心性疾病。然而近年来,伴随着不断对肠道微生态及其代谢产物的深入研究,感染后IBS,以及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与IBS症状相似性的报道的出现[6],同时,治疗上出现了应用抗菌药物和益生菌制剂治疗IBS都有效的现状[7-8],这些证据都说明了肠道微生物的改变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不论引起IBS-D的始动因素是化学刺激物还是感染,抑或其他,肠道微生态的变化是确定的。人类的肠道中共生着400余种微生物,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在内的有益菌就占总数的98%以上,当以上的优势菌种与条件致病菌和有害菌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会发病。所以应用培菲康可以调节宿主肠道微生态失衡,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抑制肠道有害菌群产生内毒素和腐败产物而发生的炎症反应。培菲康是临床上比较适合的治疗IBS-D的益生菌药物。
考虑到参与研究的患者在一定的地域区域内,其证候分型也与先天禀赋、季节交替、情绪变化、饮食不调、外邪入侵等因素相关,并且对于特定的患者,从长期观察,其个体证候也是处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IBS-D患者在辨病治疗给予益生菌药物的基础上,分阶段给予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在疾病发生的各个阶段提高疗效和起效时间。加味痛泻要方组方以IBS-D最主要涉及的肝郁、脾虚、湿盛3个证候作为切入点,治以疏肝理气、健脾祛湿。IBS-D初起多以肝气乘脾为中心,并且贯穿疾病病理过程的始终,“久泻无不伤肾”“久泻无火”,后期出现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趋向,方药中也根据不同的阶段给予补脾固肾,活血化瘀。陈皮、炒白术、芡实温中健脾止泻,且炒白术双向调节肠道蠕动及分泌功能,陈皮抑制肠道蠕动亢进;砂仁温中化湿,为醒脾调胃之第一要药;煨葛根、煨木香燥湿止泻,补中有升,能对肠道起到解痉作用;白芍剂量应不多于炒白术剂量,柔肝缓急止痛,缓解肠道痉挛,炮姜温中止泻,柯子肉涩肠止泻,也可缓解肠道痉挛。本研究观察表明中医药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周的效果明确,优于单一应用培菲康,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提示加味痛泻要方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周后临床疗效较4周后未见明显提高,但此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本临床实验病例都集中在北京市区域,治疗时间8周,在反应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作与缓解期的症状特征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希望以后进行样本数量更大的,覆盖区域更加广泛的长期疗程的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5-427
[2]吴兵,张声生.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证候学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2007,26(5):313
[3]Moayyedi P,Ford AC,Tallery NJ,et al. The efficacy of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J]. Gut,2010,59(3):325-332
[4]王子恺,杨云生. 肠道微生物与肠易激综合征[J]. 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245-24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6]Ford AC,Spiegel BM,Talley NJ,et al.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in irriable bowel syndrom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M].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7(12):1279-1286
[7]Pimentel M,Constantino T,Kong Y,et al. A 14-day elemental diet is highly effective in normalizing the lactulose breath test[J]. Dig Dis Sci,2004,49(1):73-77
[8]Pimentel M,Lembo A,Chey WD,et al. Rifaximi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out constipation[J]. N Engl J Med,2011,364(1):22-32
[收稿日期]2015-08-31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1-1198-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