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恒
摘 要: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重要意义。一是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二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三是利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掘实验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是构建开放性的学习课堂。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化学教学 兴趣激发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里程碑,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而这场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决定性的因素是能否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新课程改革中。而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新课程改革中,最有效的无疑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下面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谈谈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看法。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与教学过程就有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有趣味性。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重要意义。
一、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我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希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重要作用: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使学生在自学、主动、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准确、及时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学生把自己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使师生之间有深层次沟通,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在沟通的基础上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需要时给予指导,当学生茫然时给予建议,当学生成功时给予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有利于他们树立立充分的自信,勇敢地面对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逐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等非智力因素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成功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可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的一切活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而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引导他们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创设化学学习情境通常有以下方法:一是在教学设计中利用认知矛盾、新旧知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与客观事实的矛盾,都可引起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例如在《原电池》教学中,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播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如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电动车用电池等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明确电池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电池上,产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些电池的工作原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和现象设计一些实验和问题:①单独把铜片和锌片放进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②把铜片和锌片一起放到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③用导线把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一起放进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实验的现象。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一个认识矛盾:为什么用导线连接铜片和锌片之后,氢气会在铜片上析出而不是在锌片上析出,这与以前所掌握的锌置换出氢气这个性质产生了矛盾,是否因为连接后铜片发生了反应。有了这个矛盾,必然会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原电池的相关知识。二是从化学与生活相结合入手创设情境。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苏教版必修一:《含硅材料与信息材料》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水电站的建设等与水泥的性质学习联系起来。利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玻璃和实验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等与玻璃的制取和性质联系起来,还有生活中最常见的陶瓷等。三是从化学与社会结合入手创设情境。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它跟社会生产及生命、环境等现代前沿问题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例如学习卤代烃知识时,可以联系氟利昂对环境的影响;学习聚合物知识时联系“白色污染”;学习氮的氧化物时联系“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也可联系获得诺贝尔奖的“氧氮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等。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改变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实现“快乐学习”。
三、利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掘实验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化学实验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所有的学生都对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创设生动的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一是化学实验的内容要体现趣味性:化学实验的趣味化可以进一步发挥实验的动机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苏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关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只给有两个反应。我们可以自己做个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并加深学生对过氧化钠性质的理解。可设计为:①用脱脂棉包住过氧化钠后,往过氧化钠中滴入几滴水,一会脱脂棉燃烧起来。②用脱脂棉包住过氧化钠后,用长玻璃管往过氧化钠中吹气。一会脱脂棉也会燃烧起来。学生就会感觉很有趣,水不是用来灭火的吗,滴水怎么反而着火呢?进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掌握原理。二是化学实验内容要生活化,绿色化。贴近生活,体现社会热点的实验有利于化学价值的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能感觉学有所用。这样也就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三是实验的形式要多样化:①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如果严格按照教材中的做法,则可能达不到很好的实验效果。我可以作相应处理达到实验目的。例如:原电池的形成实验,我们可以做个水果电池,给一张贺卡供电,使贺卡播发音乐。照样可以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更方便,过程更有趣。②一些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可交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更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③一些实验可设计为微型实验等。④实验还需凸显探究性和创新精神,探究能不断地让学生追求知识,在探索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创新可让学生一直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为提高兴趣提供长久动力,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能力。
四、构建开放性的学习课堂
①教学思想的开放,在日常教学中创造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合理定位师生关系,教师要摒弃权威意识和观念,建立起教学是与学生一起学习进步的思想,使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保持平等。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出的一些尖锐问题要进行合理解答,慎重对待,不轻易否定。多鼓励,要尽量保护学生的热情。②教学形式的开放,要多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化学。结合化学学科前沿知识及化学史进行教学,结合生活实践和社会进步进行教学,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而且是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精髓所在,更是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好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从而使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去,成为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这是化学教育的方向和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