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
摘 要: 计算能力是一项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课标的核心概念之一,是贯穿小学数学全部教学内容的主线。要想让小学生具有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就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为未来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低年级 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标》中的核心概念有以下10个: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它就像是语文的生字词,计算不过关就无法谈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小学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很大程度上是对他们计算能力的考査。因为刚刚教完三年级,所以下面我对培养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方面做反思和总结。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题本身是枯燥的、无趣的,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计算题更是最不愿意做的一类题目。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借助课本中的情境图,创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环境,编排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计算,把枯燥的计算融入游戏、活动等中,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好玩,并从内心深处愿意学习数学,喜欢做计算题,愿意做计算题。
2.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开始的学习信心对于孩子来讲相当重要。刚接触小学数学很多孩子会有恐惧心理,尤其计算题容易出错,刚入学的小学生自尊心普遍较强,越出错越害怕。久而久之,这种害怕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一种影响终身的负面情绪,见到计算就心烦、害怕。这就需要老师多给孩子鼓励,多表扬,间隔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基础计算比赛,让孩子产生对计算题的成就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从具体到抽象,将具体的事物演化为抽象的数学式子。刚入学的孩子,对符号化的数字还是很陌生的,怎样让他们自然地过渡到抽象逻辑性强的数学上,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一开始对着手指头和小棒学数数,就是借助具体的实物帮他们建立最早的数学抽象逻辑,慢慢地帮助他们意识到1根小棒和3根小棒和在一起就是4根,即1+3=4。小学刚入学时算计算题时数手指头是很正常的事,借助具体事物理解数学,这是计算能力的第一步。
4.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数学计算方法的掌握,最重要的就是练习,自己不动手做,是永远都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督促和指导学生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虽说学习不能靠“题海战术”,但是对于小学数学学习,适当练习是必要的。
5.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有部分学生,在测验、考试之前单独鼓励一下,谈一下心,盯得紧一点,成绩会有很大的变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积极思考,养成自觉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6.讲清算理,强化算法。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算法,再用算法规范计算。学生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中23×12时,要使学生理解23×12通过直观点子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3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10个23是多少,再求2个23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先做两步乘法,再做一步加法。这样使学生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的方法都成为有意义的实际做题步骤,让学生在实体点子图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规范算法。
7.总结常犯错误,及时纠错练习。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计算不足,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如: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然后进行纠错练习,纠错练习可以设计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要想让小学生具有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就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为未来学习数学打好基础。相信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培养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