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2016-05-30 12:11张薇高文敏
关键词:教学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

张薇 高文敏

摘    要: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从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出发,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其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60-0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强调,“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构建科学的应用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

我国应用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忽略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特殊要求;二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特殊性认识不够,往往与其他课程使用同一评价体系。探讨应用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对建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1.办学定位:应用型。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对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2002年, 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新升格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趋向实践性、应用型,与研究型大学形成错位方向发展。办学定位决定了这类高校不是培养社会精英,不是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通过校企合作,探讨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即掌握一定理论并懂得具体操作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2.大学生的特点及成才诉求:适应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入学分数往往较之研究型高校的学生略低,他们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弱,较深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显然不适合这一群体,但他们动手能力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较高。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适应这些大学生的特点和成才诉求。大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活动,不仅能将所学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较快掌握理论的应用,还能认识自身理论学习的不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的理论学习。经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多次反复,大学生最终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3.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突显服务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应用型脑力劳动者为目标,决定了其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也要以此为前提和依据。与研究型高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上,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办学机制较为灵活,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服务社会的应用性、技能型中高层次人才。与一般职业教育院校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层次、学制和课程设置上普遍高于前者。一般职业教育院校办学层次定位在培养大、中专技能型人才,主要服务于一线社会需求,而应用型本科办学层次是本科教育,其课程设置上理论知识要求更高,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思政课的特殊性审视

1.人才培养目标:思政理论素质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在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方面,同专业课存在着较大差异。各门专业课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为成才就业提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宗旨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大学生成人提供政治思想保障。

2.教学原则:知识的传授与思想的导引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特殊性。各门专业课的讲授要遵循内容科学性、学生主体性和教学针对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则以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以教育部统编教材为依托,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在理论的讲授上,要求教师严格把握好政治方向,遵循基本纪律原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3.教学改革方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额比较大,一般都在80—120人左右,有的班额人数多达160人左右,往往是不同专业自然班编在同一个合班。授课对象人数多,学生专业不同,给教师授课和组织课堂带来一定难度。课堂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参与课堂的人数和机会往往有限,教学效果很难保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根据大班授课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解疑释析,以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上分析表明,办学定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都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确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测评原则,建立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双向互动机制,明确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方式。

(一)确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测评原则

突出辦学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导向,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建构、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依据。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倾向于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前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性的分析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仅停留于教学过程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需要经历:认同—内化—外化的过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延伸到课后对学生行为方式的监控和评定上。比如,通过大学生在主题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中的表现,掌握学生知识运用及理想信念的情况,作为评定教学效果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原则。所谓“过程”就是教师课堂讲授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反馈情况;“结果”就是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的运用情况,也包括学生评教的反馈信息。

(二)建立评价主客体的双向互动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學生、督导、教学管理者及同行教师,评价客体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课堂讲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能确保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但由于机制不健全,评价主体与客体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反馈和互动。高校课堂评价一般安排在期中,采取集中听课检查或观摩课的方式。这种固态的、不连续的评价方式往往影响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另外,高校学生评教往往安排在课程即将结束或者结束的时候。此时,学生评教信息的反馈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经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整体情况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上课过程中的细节可能已经遗忘。二是学期末学生评教的反馈,对于教师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及方式略显滞后,不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教学评价是否真实反映问题,须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相互沟通与反馈。确立评价主客体双向互动机制,即将具体的课堂评价与教学整体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评价反馈,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做到评价的系统性,促进评价客体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明确科学的评价内容和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教师备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等。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应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内容。这里所讲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要考察教师在授课内容和方法上是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否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及职业诉求,并将学生课内实践的参与度纳入评价范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应列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范围。目前我国高校对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取分数等级评定制,即设定好课堂评价项目及分值,由评价主体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逐项打分,最后给出总分或者评定等级。显然,这种评价方式是以评价项目及分制的科学设定为前提,应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往往导致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难以反映教学特点和问题的针对性。分数等级制与主观点评制相结合能弥补以上不足,提高课堂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定清.略论应用本科的定位与培养目标[J].中国成人

教育,2006,(11).

[2]韦巧燕,李勇齐.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和作用[J].高

教论坛,2011,(11).

[3]丁明.错位发展:新建应用本科院校的重要路径[J].攀

枝花学院学报,2014,(12).

[4]王昆仑,汪娜,徐娴.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的构建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2014,(5).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论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工程应用驱动的“.NET编程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