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
【摘要】高中数学,有高度抽象性、复杂性、逻辑性,不少同学都是沉浸于题海当中,反反复复不断地做题目,不重视解题方法的研究,不重视解题规律的反思,不重视解题方法的总结,最终让自己陷入题海的泥潭,做了无数的题目,还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小,所以高中数学要学好必须要重视解题方法的研究.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说明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技巧
知识与思想是一个互为内涵、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是内容,思想是形式,互为表里,没有知识,解题思想也很空洞,没有思想,知识学习也很迷茫,那种机械的学习已经过时,那种迷茫的学法已经成为过去,千万不要让搞题海战术,要把握数学那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式,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如: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力等等,最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正确对待解题技术和解题思维的关系,不要让技术手段迷惑思想的发展,如“配方、拆补、换元”等特殊的技术手段,它们虽是属于方法和技巧,但没有达到思想的高度,最终会陷入所谓的技巧的泥沼.成熟的技巧不再依赖于某个具体的例子,而是活跃于多样化发散性思维的层次,形成基于技巧高于技巧的思维模式.
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解题方法
数学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和多种多样的公式,交错连接、复杂多变,这就要求对学习者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认识过程要求目的性、选择性,要求学生具有发散思维,全面地去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的特征,主要的思维角度,以达到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上的问题特性就是复杂性、抽象性,表面现象多于变化.所以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千万不能让复杂多变的数学现象迷惑了双眼,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本质是不容易变化的,相对稳定的,只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就能够用太极的神功,以不变应对万变,有灵活的思维模式解决复杂多变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能够注意对学生多角度地培养发散性思维,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以不变对万变,学生的思维就会很活跃,很灵活,应变能力很强,解题能力也很强.
三、培养用数学语言来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虽然不同于语文,但也是一种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理论的学科,其语言的特殊性就是在于数量的语言,空间的语言,想象的语言.相比较之下,其他学科语言可能比较直观,而它却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当中要注意这门学科语言系统的培养和训练.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那就要改善一下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大部分用的是灌入式、注入式、满堂灌,而这种方法优点是信息量大,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学习,理解问题不深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形不成自己的语言思维,化成不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当中要多给学生自己探究的时间,以学生为中心去设计问题,一步一步去启发,运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去启发学生思维,以数学能力为重点,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符号.
四、重视直观方法教学,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举例:如幂函数y=3x,y=x4,y=x5,y=x14,y=x15,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出这些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能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1:从图中分布观察,第Ⅰ象限都有图像、第Ⅱ、Ⅲ象限可能有图像,而第Ⅳ象限没有图像(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若第Ⅰ、Ⅱ象限有图像时,图像关于y轴对称;若第Ⅰ、Ⅲ象限有图像时,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观察2:从图像特征观察,图像都过点(0,0),(1,1);第I象限内都是上升的曲线.
观察3:从图像的变化趋势观察,随幂指数n的增大,在第I象限内曲线逐渐偏离x轴而趋向y轴.
五、要重视学生的反思
孔夫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过程,是一種知识内化的过程,数学学习更是如此.如果整天沉于题海,不作思考,不去总结,那最终结果很有可能是一头云雾.规律和本质的东西,是比较隐蔽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把握住的,它就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思索,温故旧知,探索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我认为学生的反思,包括课后反思、课堂上反思、单元小结反思,以及每次考试后的反思.课堂上的反思应是这样的:问题的最终策略是如何生成的;数学的解决过程是如何形成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要多样化,不能满足于一种的方法,要寻找一个问题多个切入点.课后的反思,最好在晚上用日记的形式,来总结一天下来数学上面的问题解决策略,来描述学习的历程.单元小结的反思,我认为要遵循教材编排的顺序,总结教材在编排上的意图,帮助自己构建数学的认知结构.所以,在每一个单元学习过后,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包括知识框架的顺序以及例题的回顾.考试后的反思,我认为要把讲评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回顾知识点,我的错误在哪里,错的题目以前有没有碰过相类似的题型.
总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体现现代教学理念,要民主、平等,老师既是学生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作为组织者,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或是多题同解,让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思维,让学生在学习当中领悟数学的真谛.